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留英生与当代中国 ——以回国人员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8-11 17:08
  1877年3月,清政府向英国派出了海军留学生,中国近代留英教育正式起步。民国时期,留英人数增多,规模也不断地扩大,“海军留英”及“庚款留英”是这一时期的特色。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制定了吸引留学生回国的政策,许多留英生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回国。建国初期,因为英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始终与美国一致,所以中国没有与英国建立外交关系,两国之间也没有教育交流活动。1954年6月,中英两国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1956年,中国向英国派出了3名留学生,新中国的留英教育正式起步。“文革”爆发后,留英教育工作中止。1972年3月,中英两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留英教育得以恢复。这一年年底,中国向英国派出了16名留学生。此后,中国每年向英国派出少量留学生,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前。1979年4月17日,31名留学生赴英学习,这标志着改革开放后的留英教育工作正式启动。此后,留英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80年代初,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向英国派遣留学生,“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也应时而生。“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运行十年,不但为中国培养了人才,而且也改善了中英关系。1986年,国家调整了留学政策,留英生的层次愈加高了...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四节 概念辨析与界定
第二章 改革开放前的留英教育
    第一节 晚清时期的留英教育
        一、 海军留英教育
        二、 其他留英教育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留英教育
        一、 北洋政府时期的留英教育
        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留英教育
    第三节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留英教育
        一、 建国初期留英生回国
        二、 留英教育的基本情况
        三、 留英生群体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的留英教育
    第一节 留英教育工作的启动
        一、 邓小平的指示及新时期留学工作的启动
        二、 首批留英生的派遣
    第二节 留学政策的演变
        一、 中国公派留学政策的演变及中英教育交流与合作政策的演变
        二、 英国的外国留学生政策及吸引留学生的措施
    第三节 留英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 留英教育的演变
        二、 留英学生统计
        三、 留英生的学习与生活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执行——兼述典型的留英生群体
    第一节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启动
        一、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启动背景
        二、 包玉刚与“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启动
    第二节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实施
        一、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留英生的选派
        二、 留英生群体分析
        三、 留英生的留学生涯
    第三节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影响
        一、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正是这些人才提高了中国的科研水平,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留学教育模式(为以后留英教育提供了经验,加强了华人华侨的联系,发展了中英关系)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留英生与中国的高等教育
    第一节 高等院校留英生群体分析
        一、 高等院校留英生回国原因分析
        二、 高等院校留英生情况介绍及其专业分析
        三、 高等院校留英生的群体特征
    第二节 留英生群体与高校发展
        一、 留英生与学科建设
        二、 留英生与高校教学
        三、 留英生与学术研究
    第三节 留英生与大学管理
        一、 留英回国的大学领导
        二、 留英校长与高校改革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留英生与中国科技
    第一节 留英生群体的科技创业
        一、 1980 年代的科技创业
        二、 1990 年代以后的科技创业
    第二节 留英生的重要科技角色
        一、 留英生与“863”计划
        二、 留英生与“973”计划
        三、 留英生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第三节 两院院士中的留英生
        一、 具有留英背景的院士群体统计
        二、 留英院士的科技贡献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留英生与人文社会科学
    第一节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留英生
        一、 留英生学科统计分析——以学科排名靠前的大学为中心
        二、 部份优秀留英生分析
    第二节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留英生的成就
        一、 经济学与法学
        二、 历史学与社会学
        三、 哲学、文学及其它学科
        四、 留英生与当代艺术
    第三节 小结
第八章 留英生创业
    第一节 留英生的创业轨迹
        一、 留英生的早期创业
        二、 留英生创业的新时期
    第二节 创业园中的留英生
        一、 深圳留学生创业园中的留英生
        二、 中关村留学生创业园中的留英生
        三、 其它留学生创业园中的留英生
    第三节 三个典型的留英创业者
        一、 张欣:优秀的留英创业人员
        二、 沈锟:回国卖鸡的留英双硕士
        三、 隋涛:一般的留英创业者
    第四节 留英生创业的评价
        一、 社会评价
        二、 政府评价
    第五节 小结
第九章 留英生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第一节 高校与科研机构留英生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 高校与科研机构留英生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及其对策
        二、 高校与科研机构留英生面临的自主创新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三、 高校与科研机构留英生面临的学术腐败问题及其对策
    第二节 自主创业留英生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 自主创业留英生面临的融资问题及其对策
        二、 自主创业留英生面临的创业园建设问题及其对策
    第三节 留英生面临的其它重要问题及其对策
        一、 留英生子女就学问题及其对策
        二、 留英生待业问题及其对策
    第四节 小结
第十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播学研究的跨学科交叉影响[J]. 陈娟,吴海涛,周顺杰.  科技传播. 2011(22)
[2]崔维成:时代呼唤科学精神[J]. 焦丹丹.  科学中国人. 2011(08)
[3]对人口自然属性的探究[J]. 杨风.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4]让“电子显微”大显神威——专访北京大学“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彭练矛[J]. 闫佳.  中国科技奖励. 2011(01)
[5]留英小记:专业选择与文化差异[J]. 李晓欣.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11(01)
[6]创新教育理念 提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水平[J]. 袁寿其,王贵成,冯军.  中国高等教育. 2010(22)
[7]锐意改革创新 全面提升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访谈[J]. 徐越.  中国高等教育. 2010(22)
[8]生理学教学改革随想[J]. 范少光.  生理科学进展. 2010(04)
[9]马敏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J]. 付海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3)
[10]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调查与探究[J]. 高峰.  才智. 2010(12)

硕士论文
[1]1955年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构成分析[D]. 陈园园.南京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36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336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2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