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马克思的哲学观 ——论马克思对于哲学本身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8-11 21:21
  作为本文论题,“马克思的哲学观”既不同于对马克思哲学本身进行反思的“马克思哲学观”,也不同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进行反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这一论题所标示的,乃是马克思本人对于哲学的主题、方法、功能、哲学与现实的关系、哲学家的社会形象等一系列元哲学问题的解答。因此,本文的主要任务就在于考察马克思在其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于哲学本身的思考,揭示他“做哲学”的方式的基本原则和本质特征,探讨他对“哲学”态度的变化与他的哲学创造活动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为我们反思马克思哲学、乃至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一个具有前提性和基础性的切入点。马克思的哲学观是在对传统哲学观的反思和超越中产生的。在传统哲学观看来,哲学的使命就是到纷繁复杂、变动不居的现象世界背后去把握某种具有统一性和恒定性的原则或尺度,即“绝对真理”。由于绝对真理所具有的超验性、自足性、超时空性和神圣性,传统哲学观势必要将哲学的方法规定为抽象思辨,将哲学的形式规定为知识体系;它相信,只有哲学才能够为整个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作为传统哲学的“完成者”,黑格尔更是通过将绝对真理主体化、动态化,使传统哲学观获得了最为充分和完善的表达。具体来说,黑格尔...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以哲学观为切入点反思马克思哲学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马克思的哲学观的思想史前提
    第一节 传统哲学观的主要内容
        一、哲学的目的:绝对真理
        二、哲学的方法:抽象思辨
        三、哲学的形式:知识体系
        四、哲学的使命:为整个文化奠基
    第二节 传统哲学观的“完成”:黑格尔的哲学观
        一、哲学是认知着的真理
        二、哲学是自由的科学
        三、哲学是具体统一的总体
        四、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思维和认识
    第三节 传统哲学观对于马克思的最初影响
        一、启蒙理性的思想氛围
        二、建构法哲学体系的尝试
        三、“向现实本身去寻求观念”
第二章 马克思的哲学观的逻辑进程
    第一节 理性主义的哲学观阶段
        一、世界的哲学化与哲学的世界化
        二、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三、“消灭哲学”
    第二节 人本主义的哲学观阶段
        一、费尔巴哈的“新哲学观”
        二、马克思对于费尔巴哈的哲学观的接受
        三、马克思对于费尔巴哈的哲学观的初步超越
    第三节 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观阶段
        一、哲学与实践
        二、哲学与历史
        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 整体视野中的马克思的哲学观
    第一节 马克思的哲学观对于传统哲学观的超越
        一、否弃绝对真理
        二、反对抽象思辨
        三、破除知识体系
        四、不再谋求为整个文化奠基
    第二节 马克思的哲学观的基本原则
        一、哲学的基础:社会历史现实
        二、哲学的主题: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
        三、哲学的功能: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先导
        四、哲学家的形象:现实变革运动的参与者和反思者
    第三节 马克思的哲学观的本质特征
        一、现代西方哲学的哲学观
        二、马克思的哲学观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哲学观的本质差别
第四章 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
    第一节 哲学观与哲学的一般关系
        一、哲学观以哲学为前提
        二、哲学以哲学观为前提
    第二节 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的发展
        一、理性主义的哲学观与宗教、政治批判
        二、人本主义的哲学观与异化劳动理论
        三、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观与历史观
        四、马克思是否实现了自己的哲学观
    第三节 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革命
        一、以历史生成论取代本体还原论
        二、以开放的理论视野取代封闭的话语体系
        三、以人的生活世界取代思辨的理性王国
        四、以现实的社会实践取代思维中的理性批判
第五章 马克思的哲学观的理论回响与当代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的哲学观所开启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
        一、恩格斯:哲学的世界观意义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意义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批判意义
        四、中国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认识论意义到哲学的本体论意义
    第二节 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一、致力于时代问题的解答
        二、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三、体现哲学家的个性特征
    第三节 马克思的哲学观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一、兼顾学术性与现实性
        二、强化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联系
        三、探索中国的发展道路
        四、参与意识形态斗争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哲学的现状与社会研究所的任务[J]. 霍克海默,王凤才.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1(05)
[2]马克思恩格斯哲学观之比较[J]. 黄浩.  理论月刊. 2011(05)
[3]马克思是要消灭哲学吗?[J]. 赵凯荣.  铜仁学院学报. 2009(03)
[4]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的核心主题[J]. 叶汝贤,王晓升.  现代哲学. 2007(04)
[5]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与理论存在样式的转换[J]. 贺来.  学术研究. 2007(01)
[6]怎样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规划的总问题——评徐长福教授对马克思哲学观的解读[J]. 张盾.  文史哲. 2005(06)
[7]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个误区[J]. 汪信砚.  哲学研究. 2005(04)
[8]“柯尔施问题”的现象学解——兼与徐长福先生商讨[J]. 邓晓芒.  哲学研究. 2005(02)
[9]求解“柯尔施问题”——论马克思学说跟哲学和科学的关系[J]. 徐长福.  哲学研究. 2004(06)
[10]反体系还是有限体系性——关于当代哲学理论方式的若干思考[J]. 谢永康.  天津社会科学. 2004(02)



本文编号:3336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336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7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