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优生学的传播与中国近代的婚育观念

发布时间:2021-08-17 03:14
  中国当代的优生学的重建既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需要有关,也与优生学在近代中国长期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了解近代优生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及其社会影响,对于科学评价当代优生学及人类遗传学的应用价值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论文第一章“西方优生学传入中国的前奏”讨论了中国古代传统的优生文化和西学东渐下传统优生思想的发展。中国的婚育传统表现出在生育方面重男轻女,对残疾者抱一种同情的态度,以家庭为本位,具有较为完善的婚育制度等特点。在清末西学东渐和国族衰亡的背景下,又出现了通过“减民”来进行生育控制,通过“杂婚”来优化种族血统等“人种改良”的思想。第二章“优生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历程”分析了源自西方的优生学在中国的早期引入,以及其后它在社会中广泛的传播过程。本研究首次注意到,1898年翻译出版《天演论》的严复、1902修订《訄书》的章太炎是近代优生学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同时也是西方遗传理论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以前的学者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是与高尔顿及其领导下的生物统计学派的贡献在遗传学史的研究中普遍被忽略有关。1919年以后,优生学的知识通过书籍、报刊、中学与大学教材等方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优生学的概念及定义
    三、中国近代优生学史相关研究综述
    四、研究的内容、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西方优生学传入中国的前奏
    1.1 中国古代传统中的优生文化
        1.1.1 婚龄问题
        1.1.2 择偶问题
        1.1.3 房事与优生
        1.1.4 胎教、胎养与优生
        1.1.5 中国传统优生文化的特点
    1.2 西学东渐背景下传统优生思想的发展
        1.2.1 “减民”策略中的生育控制
        1.2.2 “灭种”之忧患
        1.2.3 康有为《大同书》中的“杂婚”优种论
第二章 优生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历程
    2.1 近代优生学传播的先行者
        2.1.1 严复及其翻译的《天演论》
        2.1.2 章炳麟与《訄书》
        2.1.3 过耀根与《人类进化之研究》
        2.1.4 陈寿凡与《人种改良学》
    2.2 优生学在社会中的广泛传播
        2.2.1 优生学及相关书籍的进一步翻译和出版
        2.2.2 报刊中的优生学知识和优生学的报刊
        2.2.3 国内优生学著作及相关书籍的著述和出版
第三章 优生学与中国近代的婚姻观
    3.1 优生的择偶观及其伦理
        3.1.1 由《善恶家族》翻译而引起的婚姻故事
        3.1.2 《善恶家族》何以是一本“善书”?------优生与婚姻的伦理学
        3.1.3 优生学对择偶的指导--作为“结婚指南”的《善恶家族》
        3.1.4 优生学与精英主义的婚姻制度
    3.2 优生的恋爱观
        3.2.1 白采长诗《羸疾者的爱》中的优生观念
        3.2.2 白采诗中的优生观念来源
        3.2.3 自由恋爱与优生
第四章 优生学与中国近代的亲子观、生育观
    4.1 亲子关系的变革与优生学
        4.1.1 “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
        4.1.2 “父母的责任”
        4.1.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4.2 妇女解放与优生学
        4.2.1 妇女解放与生育问题
        4.2.2 潘光旦的新母教
第五章 中国国情下的优生学科学性问题
    5.1 新旧优生学的区别及其社会建构
        5.1.1 阮芳赋优生史三阶段论述评
        5.1.2 新旧优生学主导思想之区别
        5.1.3 新旧优生学研究范式之区别
        5.1.4 新旧优生学的社会建构
    5.2 中国近代优生学发展的特殊性
        5.2.1 中国近代的优生学不具有浓厚的种族主义色彩
        5.2.2 近代中国政府并未有能力推行相关的优生政策
        5.2.3 优生学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中国传统婚育及家庭文化的显著影响
        5.2.4 优生观点总体上的近情、中和与客观
    5.3 中国当代优生学所受到的批判及其分析
        5.3.1 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优生政策的批评
        5.3.2 中国学者对西方批评意见的回应
        5.3.3 优生与生命伦理学
        5.3.4 对优生学学科性质的客观认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学术活动情况
答辩决议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伪科学,坏科学?——优生学所受到的批判及其分析[J]. 蒋功成.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7(05)
[2]试析明代武之望《济阴纲目》对优生学的贡献[J]. 周清.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7(04)
[3]晚清“妾”之地位及婚姻状况——以《申报》1899-1909年“妾”之典型案例为中心[J]. 温文芳.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3)
[4]觉醒:民国“新女性”婚姻家庭观之嬗变——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对城市女性的调查展开[J]. 邓红,刘海霞.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5]从话语分析到反思性——科学知识社会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向[J]. 林聚任.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7(02)
[6]潘光旦先生优生学研究述评[J]. 蒋功成.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7(02)
[7]优生学与中国近代精英主义婚姻伦理观——从《善恶家族》一书翻译之婚姻故事说起[J]. 蒋功成.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7(01)
[8]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女性婚恋观的变迁[J]. 王晓丹.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02)
[9]名医张景岳对我国古代性医学发展的贡献[J]. 王明辉,王风雷.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01)
[10]潘光旦先生对生育节制等问题的看法[J]. 蒋功成.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12)

博士论文
[1]民国时期婚姻法近代化研究[D]. 王新宇.中国政法大学 2005
[2]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D]. 杨发祥.浙江大学 2004
[3]优雅的生[D]. 邹寿长.湖南师范大学 2003
[4]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 陈文联.湖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46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346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e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