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学术沙龙在文科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以深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17 21:52
  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有其区别于其他教育层次的诸多特点。其中,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等的培养和提高,是研究生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更为密切的师生关系、更加浓厚的学术氛围、更加宽阔的学术视野以及更加深厚的学术涵养等,是研究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然而现实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当前的研究生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乃至出现了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倾向、甚至高中化倾向,表现为:依然存在一些填鸭式机械化教育;研究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度下降;研究生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缺失;师生关系疏远、淡薄;学术氛围缺乏等等。因此,有必要改革研究生教育,使研究生教育体现出“研究”“创新”的特质。本文研究结合深圳大学高教所多年来的学术沙龙教育实践的案例,探讨学术沙龙对文科研究生教育的作用。文章首先从历史和比较的视角分析了沙龙的历史渊源及其现代的嬗变,并比较深入地分析了爱因斯坦的奥林匹亚科学院、林徽因的“太太客厅”、潘懋元的家庭学术沙龙三个著名的学术沙龙,展现其在不同的国家、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场景下的实际面貌,并提炼出学术沙龙所体现的“平等互动、民主开放、自由探究、尊重包容”等特征。接下来,从理论上、从一般...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言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一)沙龙
        (二)学术沙龙
        (三)研究生教育
        (四)文科研究生教育
    三、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概况
    四、研究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基本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沙龙渊源及其嬗变
    一、沙龙的历史渊源
        (一)沙龙的兴起
        (二)沙龙的发展
    二、沙龙的中国渊源与改造
        (一)沙龙的中国渊源
        (二)西方沙龙在中国的发展与嬗变
    三、著名学术沙龙举隅
        (一)爱因斯坦之奥林匹亚科学院
        (二)林徽因之“太太客厅”
        (三)潘懋元先生的家庭学术沙龙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学术沙龙的教育意蕴
    一、学术沙龙是实现教育“对话”的有机载体
        (一)学术沙龙代表一种教育教学态度
        (二)学术沙龙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方式
    二、学术沙龙是实现“协同效应”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一)多学科间的协同效应
        (二)师生间的协同效应
        (三)同学间的协同效应
    三、学术沙龙是形成浓厚学术氛围的重要手段
        (一)师生共同体
        (二)同学之间的同伴效应
        (三)探究精神
    四、学术沙龙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沃土
        (一)思维能力
        (二)倾听能力
        (三)表达能力
        (四)社交能力
        (五)创新能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学术沙龙之于文科研究生教育的实践----以深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为例
    一、深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跨学科学术沙龙”断录
    二、深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沙龙式课堂”断录
    三、深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师徒式沙龙”断录
    四、深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生教育实践之意义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学术沙龙教育意蕴在文科研究生教育中的实现条件
    一、沙龙化教学组织形式
    二、沙龙化教学过程
        (一)重视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注重讨论和实践
        (三)以问题为中心
        (四)德智并重
    三、沙龙化师生关系
    四、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氛围
    五、营造浓郁学术氛围
    六、教育组织的学术自由性
        (一)组织机构相对独立
        (二)教师的聘任有一定自由度
        (三)学生的招生数量有一定自由度
        (四)课程设置与安排独立自主
        (五)教学活动安排自由度大
        (六)对学生的考核方法和成绩评定有自主权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致谢



本文编号:3348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348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a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