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刑事证据制度的伦理审视

发布时间:2021-08-17 22:51
  法律制度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其背后都蕴含着伦理的因子。刑事证据制度作为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主要价值功能是确认和限定刑事证据、调整和约束刑事证据行为。与其它法律制度一样,刑事证据制度必须要得到伦理上的辩护和支持,才能正当发挥作用并获得“善”的结果,彰显其道德生命力。从整体上看,刑事证据制度的伦理基础无外乎“正义”二字。这是通过对刑事证据制度历史渊源的考察和功能内涵的分析而得出的结论。在人类历史上,先后经历了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心证制度三种历史类型的刑事证据制度。这三种类型刑事证据制度背后的伦理支撑分别是神之正义、人之正义、法官正义,由此可以从经验上得知刑事证据制度与正义有着天然的联系。从刑事证据制度的功能内涵出发,通过理性的分析,依然可以得出“刑事证据制度应当以正义为首要价值取向”的结论。对于刑事证据制度而言,正义有着极为重要的道德意义,是一项具有优先性地位的伦理价值。但是,由于正义价值多元化和功利成本及其它伦理价值对正义的限制,刑事证据制度正义又是一种有限正义。如果以罗尔斯“两个正义原则”为理论原点和分析标准,那么刑事证据制度只有在实现“证明法律事实、维护人的尊严、限...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源起
    1.2 研究范围与研究意义
        1.2.1 刑事证据制度伦理研究的范围
        1.2.2 刑事证据制度伦理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西方刑事证据制度伦理研究评述
        1.3.2 我国刑事证据制度伦理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二章 刑事诉讼证据制度及其伦理支撑的演变
    2.1 神示证据制度与神的正义
        2.1.1 神示证据制度概述
        2.1.2 神示证据制度的伦理基础
        2.1.3 对神示证据制度的道德批判
    2.2 法定证据制度与人的正义
        2.2.1 法定证据制度的源起
        2.2.2 法定证据制度的伦理背景
        2.2.3 对法定证据制度的道德评价
    2.3 自由心证制度与法官正义
        2.3.1 自由心证的确立和发展
        2.3.2 自由心证制度的伦理基础
        2.3.3 对自由心证制度的道德评价
    2.4 小结
第三章 刑事证据制度中的正义价值
    3.1 刑事证据制度“善”的一般概论
    3.2 正义在刑事证据制度中的价值优先地位
        3.2.1 一般理论的视角
        3.2.2 价值比较的视角
    3.3 正义在刑事证据制度中是一种有限正义
        3.3.1 正义价值多元化的选择
        3.3.2 功利成本及其它伦理价值对正义的限制
    3.4 刑事证据制度的正义要求
        3.4.1 证明法律事实
        3.4.2 维护人的尊严
        3.4.3 限制行为失范
第四章 刑事证据制度可采性原则的伦理维度
    4.1 刑事证据制度基本原则的位移:从证明性到可采性
    4.2 可采性原则所蕴含的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
        4.2.1 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的一般概述
        4.2.2 可采性原则的实质正义——确立证明结论道德上的确定性
        4.2.3 可采性原则的形式正义——维护证据行为的正当性
    4.3 可采性原则对行为主体的道德要求
        4.3.1 证据提供者的道德责任——坚持正当程序
        4.3.2 证据抗辩者的道德权利——任意自白
        4.3.3 证据采信者的道德尺度——保持中立
第五章 使用技术侦查手段获取证据的伦理限制
    5.1 使用技术侦查手段获取证据及其道德价值
        5.1.1 技术侦查一般概述
        5.1.2 使用技术侦查手段获取证据的道德价值
    5.2 使用技术侦查手段获取证据可能引发的伦理争议
    5.3 规范技术侦查手段获取证据的道德要求
        5.3.1 恪守国家道德责任界限
        5.3.2 合理尊重公民隐私
    5.4 我国技术侦查方面存在的伦理问题
第六章 沉默权的道德考量
    6.1 沉默权的内涵及其价值
    6.2 维护人性尊严——沉默权的道德根据
    6.3 沉默权在我国面临的道德障碍
    6.4 基于我国伦理背景对沉默权的辩护与限制
        6.4.1 借鉴西方个人本位价值观念为确立沉默权进行道德合理性辩护
        6.4.2 坚持集体本位的道德原则对沉默权限制进行正当性解释
第七章 亲属容隐的道德辩护
    7.1 中西方亲属容隐的不同伦理渊源
        7.1.1 中国古代亲属容隐的伦理渊源——儒家“仁爱”思想对法家功利主义和道家自然主义的平衡
        7.1.2 西方亲属容隐的伦理渊源——亚里士多德两类不同友爱与正义的中道选择
        7.1.3 中西方亲属容隐伦理内核的比较分析
    7.2 设立亲属容隐制度的道德理由
        7.2.1 罔顾亲情,何以为善
        7.2.2 对人性之善的保留或维护
    7.3 亲属容隐制度的道德边界
        7.3.1 不能为“爱亲”而将“爱人”贬值
        7.3.2 在重大是非问题上应当大义灭亲
        7.3.3 不能将“亲属得相容隐”与“亲亲得相首匿”相等同
    7.4 重构当代中国亲属容隐制度的道德对策
第八章 职业免证特权的道德思考
    8.1 职业免证特权保护的现实价值
    8.2 对专家系统的信任:职业免证特权保护的道德关系
    8.3 职业免证特权的道德合理性论证
        8.3.1 功利论论证
        8.3.2 义务论论证
    8.4 我国职业免证特权的预设:道德准备与法律酝酿
第九章 非法证据排除的伦理分析
    9.1 区分合法证据与非法证据的道德意义
    9.2 非法证据之恶
        9.2.1 危害个人法律信仰
        9.2.2 损害国家司法尊严
    9.3 排除非法证据的伦理依据和价值
    9.4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缺陷及其伦理原因
第十章 结语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论文类
    三、英文类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348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348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e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