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1 17:45
  人文素养是人的一种内在品质修养,它倡导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在价值多元,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能给予我们最根本的精神指引。当前基层民警处在公安队伍的第一线,其素质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公安工作质量和警察社会评价。就民警执法活动而言,其本质上是一项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除了要有熟练运用执法技能和业务知识等技术操作层面的能力,还需要深入挖掘“人性”上的价值,落实对执法对象的人文关怀。为此,亟需提升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基层民警人文素养,培养符合新时代全面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民警察。首先,本文通过梳理文献从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方面对人文素养内涵进行了剖析,结合自身思考就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相关概念和要素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和说明,并通过跨学科视角寻求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思想借鉴,在文章的理论基础部分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究。其次,对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有关现状进行了考量。当前,我国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相关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效果,有很多举措值得学习和借鉴,但仔细评析,整体上还存在着很大可以改进、提升的空间。且就目前来看,部分基层民警人文素养仍然存在一定问题,表现为人文知识有待充实丰...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对策研究


以“人文素养”为关键词的中文文献发表年度趋势图[1]

示意图,木桶原理,示意图,民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9-还具有良好的团队领导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与人融洽沟通的能力等等。放眼到整个社会,一般充当重要角色的人物都拥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尚若一个人在某一项素质上处于明显的劣势,那么在某些环节中就可能暴露出较为致命的弱点,故不能委以重任。我们把基层民警的素质能力结构看作是一个木桶,那么扎实的业务能力和法律知识等可以视为木桶中的长版,而人文素养的缺失则是其中的短板。尽管这个木桶桶壁上的长板占绝对优势,但是薄弱的人文素养这根短板决定了整个木桶的盛水量远到不了更高的位置。联系到实际中来,基层民警的执法行为和群众工作效果也可能会因为这根“素质短板”的存在而差强人意,在一些需要人文关怀而非专业技能处理的极端情况中,也许就会酿成大错。[1]木桶原理启发我们要用“整个木桶”的全面思维去看待、分析基层民警合理的素质构成,尽量找到、杜绝“短板”的存在。面对新时代下的新要求,部分基层民警需要补齐素质体系中的人文素养“短板”,不能有失偏颇。图3.1木桶原理示意图[1]例如2003年轰动一时的“3岁幼女李思怡活活被饿死案”。由于两名民警的冷漠和所谓的履行强制戒毒程序,在羁押吸毒女李桂芳的过程中,不管不顾其年仅3岁置于家中无人照看的幼女,致使其幼女最终在家中活活被饿死。事件发生后,有关责任民警被判刑,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出版专著《起诉——为了李思怡的悲剧不再重演》,专门痛指了这一事件背后深层次的人性缺失和制度失灵。(参见:中国新闻网.幼女李思怡被饿死"案开审民警玩忽职守被判刑[EB/OL].(2004-8-22).[2019-1-21].http://www.chinanews.com/news/2004/2004-08-22/26/475322.shtml.)

示意图,能力素质,冰山,德性伦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图3.2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示意图3.3伦理学中的德性论思想德性论即指德性伦理学,是伦理学中的主干分支理论之一。德性论是把关于人的品格的判断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评判依据的理论。德性伦理学聚焦在道德主体,即行为的推动者,认为道德主体的性格为伦理行为的推动力。[1]与目的论、义务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德性伦理学的研究不会依照单一标准去判断该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而是从整体判断。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对德性伦理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外伦理学界针对德性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以功利论和义务论伦理学为代表)之间的归属和差异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而又持久的论争。[2]有学者认为,德性伦理是一种与规范伦理相异的伦理学类型,如果说规范伦理是以道德、规范和行为为中心,那么德性伦理则是以品德、美德和行为者为中心。前者告诉人们“我应该做什么”,后者则突出“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人”。[3]“只有对于某个拥有正义美德的人,对如何应用法则的认识本身才是可能的。”[4]德性伦理认为做具有德性的人比做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更为根本、更重要和更具有决定意义。[5][1]程炼.伦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91.[2]方熹,江畅.国外德性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论争研究述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05):133-140.[3]江畅.德性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40.[4][美]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M].万俊人,吴海针,王今一,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2.[5]蔡春.德性与品格教育论[D]:[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警务人才培养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 贺学琴.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8(06)
[2]“新时代警务人才人文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J]. 罗丽娅.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8(06)
[3]国外德性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论争研究述评[J]. 方熹,江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4]关于基层派出所民警公众形象的调查研究——以南京市基层派出所民警为例[J]. 陈婧怡,郭鑫.  法制博览. 2017(24)
[5]西部民族地区公安民警职业素质调查及培养设想[J]. 王春梅.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7(03)
[6]警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内涵诠释——以临海市警察为例[J]. 安贵臣.  台州学院学报. 2017(02)
[7]云南省公安民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状况调查报告[J]. 黄晓平,李云昭.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7(01)
[8]儒学传承下的日本警察文化及启示[J]. 张鹏飞,刘跃敏.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6(03)
[9]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山东警察学院为例[J]. 单卫华,朱慧卿,刘红霞.  公安教育. 2016(03)
[10]英国、丹麦警察教育的基本路径及启示[J]. 马洪根.  公安教育. 2015(09)

博士论文
[1]人文素养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王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8
[2]警察胜任力模型建构与培养策略研究[D]. 范瑛.湖南师范大学 2015
[3]近代西方情感主义伦理学与道德教育[D]. 黄彦华.复旦大学 2014
[4]警察道德研究[D]. 刘佑生.湖南师范大学 2013
[5]德性与品格教育论[D]. 蔡春.复旦大学 2010
[6]德性伦理研究[D]. 王国银.苏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基层公安民警素质提升问题研究[D]. 张小衡.湖南大学 2018
[2]公安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研究[D]. 王若冰.山东财经大学 2016
[3]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 刘菲.山东师范大学 2016
[4]长沙地区基层民警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D]. 阳琴.湖南师范大学 2016
[5]基层公安文化建设研究[D]. 齐文盛.河北工业大学 2016
[6]现代警察职业素质提升对策[D]. 张宇.吉林大学 2015
[7]儒警执法理念的若干问题研究[D]. 郑璐.苏州大学 2014
[8]警察人文素养调查及其培养研究[D]. 张波.沈阳师范大学 2011
[9]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D]. 郝亭亭.西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77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377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0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