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论语》英译语境化探索 ——从译本之辅文本看到的风景

发布时间:2021-09-02 07:22
  《论语》是中国文化经典中的经典,其英译对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论语》译本的辅文本视角,重点探讨《论语》英译所涉及的各种“语境化”。翻译研究领域已然意识到对各种语境变量的静态研究已不能解释翻译过程的动态实际,还不如探察翻译文本的生产和接受的语境化过程。而翻译研究领域的“语境化”(contextualization)一词可以用在不同的层面,表示不同的意思。譬如描述翻译研究就强调“语境化”。描述翻译研究摒弃了传统的“原文—译文”对应,将翻译视为一种文化现实,注重考察接受方文化和接受情境。因此,描述翻译研究的“语境化”指的是将译本和翻译活动置于大的社会、文化、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和评价,能使翻译批评更为客观。神学和《圣经》翻译也提倡“语境化”,指的是将信息适境地迁移到接受方文化,使之被理解。而同样是为了实现被理解的目的,丰厚翻译则主张提供相关的源语语境。就具体操作而言,翻译无疑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语言使用本身就是一个“语境化”过程,而翻译就是一个利用语境、调动语境甚或营造语境来理解意义,然后生成意义的双重语境化活动。鉴于“语境化”一词可以表示多种含义,本文区分了翻译中的...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论语》英译语境化探索 ——从译本之辅文本看到的风景


认知语境与语言、情景、文化语境关系图(许葵花,2007a:18)

示意图,霍尔,语境,《论语》


《论语》英译语境 探索——从译本之辅文本看到的风景,非语言编码较多,而低语境文化的人外显、明朗,述细节。因为语境程度的差异,在不同文化间进行一端需要用文本信息来补足,如图 2 如示:

平衡图,语境,语言,交际方式


3 柯坦改编之语境平衡图 (Katan, 2004: 17其他语言转换时的差异,指出英语跟其属低语境交际 (LCC, low context com高低语境文化的不同交际方式、作者实例说明从高语境语言译入低语境语言到最低限度,这样,文本信息才能闪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吉拉里的建构主义翻译教学:贡献与缺陷[J]. 王树槐.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4)
[2]典籍复译的危机——《论语》英译二百年(1809~2009)之启示[J]. 刘雪芹.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3]《论语》英译与西方汉学的当代发展[J]. 王琰.  中国翻译. 2010(03)
[4]后现代语境下跨文化传播的“图像转向”——蔡志忠漫画中英文版《论语》的启示[J]. 许雷,屠国元,曹剑.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5]20世纪《论语》的英译与诠释[J]. 杨平.  孔子研究. 2010(02)
[6]形式的复活:从诗学的角度反思文学翻译[J]. 王东风.  中国翻译. 2010(01)
[7]论翻译理论研究的认知视角[J]. 段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8]描述翻译学视野中的翻译批评[J]. 姚振军.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10)
[9]《论语》英译的概述与评析[J]. 杨平.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05)
[10]《论语》在英美的译介与传播[J]. 王永强.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06)

博士论文
[1]《论语》英译的转喻视角研究[D]. 王勇.上海交通大学 2009
[2]当代语言学途径翻译研究的新进展[D]. 陈浪.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8
[3]偏见与宽容 翻译与吸纳[D]. 陈可培.上海师范大学 2006
[4]论语境化的翻译[D]. 彭利元.湖南师范大学 2005
[5]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 李占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论语》中说类动词的翻译对比研究[D]. 杜学敏.大连海事大学 2009
[2]文学作品翻译中的注释研究[D]. 王茜.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3]从关联理论看《论语》的翻译[D]. 葛亚芬.重庆大学 2009
[4]热奈特互文性理论研究[D]. 邓军.厦门大学 2007
[5]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语码转换翻译[D]. 李夏阳.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
[6]文学翻译中的注释[D]. 邹琦.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2005
[7]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看图画故事书汉译[D]. 江洁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5
[8]论再度语境化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D]. 张向阳.湖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78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378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0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