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审美的人文主义:沃尔特·佩特艺术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6 19:02
  沃尔特·佩特作为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在促进唯美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中国从五四以来,对佩特艺术思想的介绍明显不足,且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本文尝试从辨析“享乐主义”这一概念入手,分析佩特艺术思想的基本特征,探讨其艺术思想的道德内涵,解释宗教在其艺术思想中的位置,重新评定他在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价值与地位。通过艺术批评,佩特意在增强人的感觉能力,提高人的审美水平,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以此破除理性主义对人的感性系统的束缚,抵制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对人的心灵的侵蚀,达到精神的独立与自由。故而他的艺术思想很难用“享乐主义”来进行完整诠释,用“审美的人文主义”来概括最为贴切。具体来说,本文将重点从以下三个部分讨论佩特的艺术思想:第一个部分辨析“享乐主义”这一概念,认为该词太过笼统、模糊、歧义,同时用来对应Epicureanism和Hedonism会造成相当大的误解。又指出佩特艺术思想的基本特征,即追求在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间寻找平衡,在“一”和“多”之间寻找平衡,并希望提出一套完整的审美方法,让真正的美的艺术能够完善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第二个部分从美善关系方面论述其艺术思...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主要研究成果评述
    三、论题的创新点
    四、资料使用介绍
第一章 佩特艺术思想的基本特征
    引言
    第一节 “享乐主义”辨析
    第二节 “一”“多”统一
    小结
第二章 佩特艺术思想的道德内涵
    引言
    第一节 与“为人生而艺术”之调和
    第二节 与“泛唯美主义”之区别
    小结
第三章 佩特艺术思想的宗教考量
    引言
    第一节 从宗教信仰到审美信仰
    第二节 以艺术代宗教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佩特生平大事系年简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沃尔特·佩特的“为艺术而艺术”及其道德意义[J]. 陈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2]沃尔特·佩特《文艺复兴》中的历史唯美主义[J]. 陈丽.  外国语文. 2016(01)
[3]理论之死与作者之死——佩特与王尔德唯美主义批评的一个诗学主题[J]. 杜吉刚.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4]唯美主义批评在英国的兴起与消歇[J]. 杜吉刚.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5]《罗得里克·哈德森》中的唯美主义与道德[J]. 陈丽.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03)
[6]佩特唯美主义文艺观及其在中国的研究综述[J]. 陈文.  外国文学研究. 2004(03)
[7]“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J]. 周小仪.  外国文学. 2002(02)
[8]兴会与刹那──比较袁枚与佩特的诗学观[J]. 魏鹏举.  呼兰师专学报. 2001(01)
[9]英国唯美主义文学在现代中国的传播[J]. 解志熙.  外国文学评论. 1998(01)
[10]从《文艺复兴》看佩特的美学思想[J]. 高继海.  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6(06)

博士论文
[1]西方文学批评在现代中国:1917-1937[D]. 王婉秋.吉林大学 2014
[2]化俗从雅文学观的建立[D]. 李先国.苏州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马利乌斯与佩特的唯美主义思想[D]. 王欣欣.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试论佩特的美学思想[D]. 邓会.天津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20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420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2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