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劳思光文化哲学思想控赜

发布时间:2022-01-03 23:12
  劳思光作为港台的一位学术大家,他在其文化哲学系统里构建了双重文化观,即早年运用黑格尔文化理论模型,以黑格尔遵循的“文化精神”为中心,将自觉文化活动视为精神之“外在化”,而把不以自觉价值意识为根源的偶然经验事实,收在“文化现象”里面,与“文化精神”分开,以此来疏解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西方文化精神特质之分判,这与现代新儒家的理论颇有契合点;中年以后,认识到黑格尔理论模型并不能解释众多文化间交互影响的功能限制,故转而采用社会学模型—帕森斯主义模型来反思和分析中国自近代以来出现的种种现代化运动。劳思光认为中国之所以要有一个文化上的革新,就是因为受到西方异质文化的压力,而在这种压力下由被迫的文化改革渐渐变成主动追求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价值。由此,劳思光在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和对现代西方文化进行深入反思后,提出了世界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应然路向。劳思光治学六十余年,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危机意识和承担精神。但是在他的学术思想中往往对现代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中国文化意识形态表现出强烈的批判和反感,这无疑对于港台与内陆的文化交流产生了一定隔膜,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失公允。总体而言,研究劳思光的文化哲学,对于我...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劳思光其人其说
    1.2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目的及方法
2 劳思光文化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及其发展阶段
    2.1 劳思光文化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1.1 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中国文化历史背景
        2.1.2 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洲文化思想界的转向
    2.2 劳思光文化哲学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
        2.2.1 传统哲学的影响
        2.2.2 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
    2.3 劳思光文化哲学思想的发展阶段
3 劳思光文化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文化与文化哲学
        3.1.1 文化精神与文化现象
        3.1.2 文化哲学之定位
    3.2 对西方文化哲学的梳理
        3.2.1 对近代西方文化理论模型的说明
        3.2.2 对现代西方文化的反思
    3.3 对中国文化精神的评析
        3.3.1 中国文化精神及其特质
        3.3.2 中国文化精神的缺陷
    3.4 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审视
        3.4.1 传统与现代关系下的近代文化反思
        3.4.2 传统与现代关系下的文化困局
    3.5 对中国文化前景的展望
        3.5.1 中国文化前景的建设意识
        3.5.2 中国文化前景之新探索
4. 劳思光文化哲学思想的评析
    4.1 劳思光文化哲学思想的功绩
    4.2 劳思光文化哲学思想的局限性
    4.3 劳思光文化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牟宗三与劳思光儒学观之比较[J]. 卢兴.  齐鲁学刊. 2008(05)
[2]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一个面相——从牟宗三、劳思光看港台地区的中国哲学研究[J]. 李翔海,卢兴.  学术研究. 2008(07)
[3]为中国文化立皇极——唐君毅论中西人文精神之融通与中国文化之未来发展[J]. 何仁富,汪丽华.  中国哲学史. 2007(04)



本文编号:3567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567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2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