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重建理想的自我 ——唐君毅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4 20:54
  唐君毅是一位敏感而又自觉的哲学家。他将时代问题诊断为“自我的失落”,并将“理想自我之重建”作为其哲学创造的核心问题意识。唐君毅认为“自我”的存在总是涉及到各种关系(自我与自然、身体与心灵、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神灵),而所谓“理想的自我”就是指能够按理想的方式处理各种关系的自我,其主要特征是“自由”。自我首先意识到(“建立”)自身,然后在与外部世界的“感通”中形成“自然”(“宇宙”)。“自然”之秩序和价值都主要取决于自我的精神活动,即唐君毅所谓“宇宙唯心”,这一看法注意到了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人的能动性。与“宇宙唯心”说相应,唐君毅将作为人对待自然的主要方式的“科学”视为一种心灵态度,并深入、客观地分析了其价值和限制。就身心关系而言,唐君毅认为“身体是一负性存在”,尽管它对认识和交流活动发挥着中介作用,但也是苦痛、罪恶等负面价值的根源。在化理想为现实的实践活动中,不管是理想的提出,还是自我的德性品质,都来源于心灵之活动。唐君毅也注意到在具体的实践行为中理智和意志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唐君毅自觉讨论了身心关系问题,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见解。就自我与他人之关系而言,唐君毅试图从认识论和伦理学两个...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自我与自然
    一、"我感故我在"
    二、"宇宙唯心"
    三、科学与自我
第二章 身体与心灵
    一、"身体是一负性的存在"
    二、语言与"意义界"
    三、情意与实践
第三章 自我、道德与政治
    一、他人之确立
    二、成为"圣贤"
    三、自我与政治
第四章 自我的超越
    一、"宗教意识"
    二、"判教"问题
    三、自我的"尽性立命"
第五章 感通与自由
    一、情境中的自我
    二、自由意志
    三、"为仁由己"
    四、"哲学在于成教"
结语
附录 研究综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主体之位:唐君毅与列维纳斯的伦理学思考[J]. 黄冠闵.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2]儒家社会主义,还是儒家自由主义?——从徐复观看现代新儒家“平等”观念的不同向度[J]. 高瑞泉.  学术月刊. 2010(06)
[3]唐君毅的哲学观[J]. 熊吕茂.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03)
[4]思考“自我”的两种方式——对胡塞尔1920年前后所撰三篇文字的重新解读[J]. 倪梁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5]论平等观念的儒家思想资源[J]. 高瑞泉.  社会科学. 2009(04)
[6]试析唐君毅先生的宗教哲学思想[J]. 朱丽晓,李玉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03)
[7]略论华严宗判教思想对唐君毅“心灵九境”理论建构的影响[J]. 李玉芳,张云江,朱丽晓.  宗教学研究. 2008(03)
[8]唐君毅的哲学观——以《哲学概论》为中心[J]. 彭国翔.  中国哲学史. 2007(04)
[9]论唐君毅与马丁·布伯之“人我”观[J]. 张玮仪.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10]梁漱溟的“科学”概念[J]. 顾红亮.  中国哲学史. 2007(03)

博士论文
[1]儒家视域中的个人与社群[D]. 孔兆政.吉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唐君毅宗教思想研究[D]. 陈芷烨.湘潭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69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569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4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