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基于学科规训视角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2-01-24 05:08
  作为人类文化的两个分支,科学与人文在很早就表现出了存在和发展上的不协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历来是学者们在高等教育中较为关注的问题,一般认为必须重视大学人文教育,只有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大学教育育人的功能。但从实施效果来看,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今天,大学教育工具功能张扬而目的教育(育人)功能被忽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人文教育缺场,致使大学生人文素质低下,道德水平下降。从新的视角来检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发展与融合,应该有有益的启示。“学科规训”是由学科发展而来的西方知识社会学的一个概念,是一种知识分类的规则和学科分立的制度,即以学科标准对知识的有效性、合法性进行评判,对知识的门类界限、地位等级进行规范协调的制度。本文通过引入“学科规训”概念,对中西方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发展的历史进行梳理、分析,寻找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学科规训的脉络、特征。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知识、学科发展史的考察看,学科规训既是知识生产和教育制度化的产物,又是推动知识分化和加速自然科学体系与人文学科体系扩展的因素,学科规训同时也是人类保存和传递知识所必须的制度。人文学科知识和自然科... 

【文章来源】: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1.1 研究的缘起
        1.2 研究的意义
    2 国内外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研究状况
        2.1 国外研究动态
        2.2 国内研究动态
        2.3 国内外研究成果评述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思路
第一章 学科规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理论解说
    1 学科与学科规训
        1.1 概念辨析
        1.2 学科规训与大学学科发展
    2.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2.1 概念界定
        2.2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知识形态的对照
        2.3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精神层面的一致性
第二章 学科规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演变的钩沉
    1 古代教育
        1.1 西方古典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
        1.2 中国古典教育:人文教育
    2 近代教育
        2.1 西方:学科规训的发展与人文教育边缘化
        2.2 中国:学科规训制度的建立与古典人文教育范型裂变
    3 现代教育
        3.1 西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从排挤到结合
        3.2 中国:学科规训对学科人文性的规限
第三章 学科规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1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机理
        1.1 解构学科规训对人文学科人文性的限制
        1.2 技术教育的人文化,使科学重归人文母体
    2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趋势与途径
        2.1 回归实践本性,走向实践体验的人文教育
        2.2 两种教育融合的统帅:人文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颠倒了的技术、科学、人文之关系[J]. 黄正泉.  船山学刊. 2007(01)
[2]学科规训与大学教育功能[J]. 别敦荣.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6(05)
[3]论福柯的“规训与惩罚”[J]. 张之沧.  江苏社会科学. 2004(04)
[4]近代学科规训制度的中国本土化[J]. 陈学东.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5]论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论及人文精神[J]. 陈谷嘉,黄沅玲.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6]论范式的学科规训作用[J]. 陈学东,李侠.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03)
[7]对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的思考——兼谈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J]. 冯向东.  高等教育研究. 2003(02)
[8]论人文精神的实质——兼及大学人文教育问题[J]. 葛红兵.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9]现代世界与人文科学[J]. 尤根·米特斯特拉斯,高申春.  求是学刊. 2003(01)
[10]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 杨叔子.  教育研究. 2002(11)

博士论文
[1]被学科规训限制的大学人文教育[D]. 李金奇.华中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D]. 陈国华.成都理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05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605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4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