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语文德性论

发布时间:2022-02-08 19:49
  本论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和学理分析的方法,对语文学科所蕴藉的德性内涵和价值进行认真的探讨,从而确定语文学科的德性品质和德性教育价值,主张树立语文课程德性观,提出完善语文课程的理论构想,以此深入认识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落实其人文性要求,实现语文教育对“形成人”的价值和意义。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是:首先从人论视角,通过对语文、德性与人生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的讨论,阐述语文学科中的德性内涵对人的精神建构、对德性人生的催生作用,表明语文德性内涵在语文教育中重要的人生价值。然后从本体论角度,对语文学科的内在品质进行深入的解析,科学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在文化本质的基础上凸显德性的内涵与价值。最后从实践论的角度,立足于语文德性观,对语文课程建设的一些主要方面提出理念性构想。在结语中提出语文应当从“双基”走向“三基”,即由过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二者都是语言认知和应用层面)的单维度教育目标走向基础语言、基础智慧和基础德性的多维度教育目标。 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德性之要:语文的人生方位。分四章。本篇通过对古今中外哲学家德性观的梳理,概括出本文对德性的理解,即德性是指人内在的一种以道德为核心具有卓越...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上篇 德性之要: 语文的人生方位
    1 德性的本体话语: 概念与内涵
        1.1 德性的概念厘定
        1.2 德性的内涵分析
        1.3 德性的价值特征
        1.4 语文的德性指归
    2 德性的时代话语: 价值与理想
        2.1 德性是往世人类的价值灵魂
        2.2 德性是当代中国的价值吁求
        2.3 德性是当今全球的伦理追求
    3 德性的人生话语: 生命与精神
        3.1 德性,关乎人的本质
        3.2 德性,引领人的发展
        3.3 德性,彰显人的生命
        3.4 德性,提升人生境界
    4 德性的语文话语: 品质与走向
        4.1 语文是一个德性的宝库
        4.2 语文是美好人生的台阶
        4.3 人生是语文应然的走向
中篇 德性之质: 语文的价值维度
    5 语文性质之争的解围
        5.1 “世纪之争”的观点与述评
        5.2 “世纪之争”的疑惑与判断
        5.3 “世纪之争”的归位与重识
    6 语文德性品质的解析
        6.1 语文德性品质在语文教育中的意义
        6.2 语文德性内涵在语文内涵中的地位
        6.3 语文德性品质在语文课程中的展现
    7 语文教育价值的校准
        7.1 德性生成是语文教育的最高纲领
        7.2 语文德性教育的优越品质
下篇 德性之行: 语文的课程理念
    8 坚定不移的德性理念——从“工具观”到“德性观”
        8.1 走向何处: 语文课程观的流变
        8.2 德性观: 一种语文课程的新理念
        8.3 走向心灵: 树立语文课程德性观
    9 品质卓越的德性教师——从“知识型”到“德性型”
        9.1 德性语文教师的吁求
        9.2 德性语文教师的品性
        9.3 德性语文教师的生成
    10 以人为本的德性内容——从“社会范式”到“生命范式”
        10.1 基于德性的语文课程本质的理解
        10.2 基于德性的语文课程内容的范式
        10.3 基于德性的语文课程内容的表达
    11 体验统领的德性教学——从“文本式”到“图景式”
        11.1 体验,作为一种教学的理念或方法
        11.2 语文,作为一个德性体验场
        11.3 德性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理念或方法
        11.4 美好课堂生活,语文德性教学的课堂生态
        11.5 阅读,作为一种德性自育的语文形式
    12 教育本质的德性评价——从“无意识”到“有意识”
        12.1 评价: 课程设计的基本向度
        12.2 德性: 语文课程评价中的虚无
        12.3 评育: 语文课程德性评价的本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原创性声明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性人生:教育的生命视点[J]. 胡绪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02)
[2]走向美育的完整[J]. 周庆元,胡绪阳.  教育研究. 2006(03)
[3]德育的真正基础: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论教学生态在德育中的地位[J]. 郭思乐.  教育研究. 2005(10)
[4]如何理解学生的“全面发展”[J]. 周庆元,胡绪阳.  教育研究. 2005(07)
[5]坚持正确方向 不断深化改革——谈中学语文教材的思想道德教育[J]. 钟雨.  课程.教材.教法. 2005(02)
[6]未来的教育:教育的科学基础和价值基础[J]. 霍华德·加德纳.  教育研究. 2005(02)
[7]现象学教育学著作中的故事[J]. 刘洁.  教育研究. 2005(02)
[8]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国际研讨会综述[J]. 杨雅文.  教育研究. 2005(02)
[9]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教育哲学国际研讨会综述[J]. 于伟,胡娇.  教育研究. 2005(02)
[10]教师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 王枬,王彦.  教育研究. 2005(02)

博士论文
[1]预成性语文课程基点批判[D]. 于源溟.湖南师范大学 2004
[2]社本主义教育反思[D]. 刘宇文.湖南师范大学 2004
[3]教学的生命视野研究[D]. 燕良轼.湖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15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615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4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