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余英时论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2-02-20 02:37
  本文主要研究余英时关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论。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分析:1、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倾性特征;2、中国文化传统的人文价值;3、中国文化的重建。余英时把儒家文化价值系统的根本特征概括为“内在而超越”。在他看来,弄清价值的来源问题以及价值世界和实际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理解一个文化价值系统之特殊意义的关键。而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倾性特征会在思想方式、制度形式上有相应的具体表现。在余英时看来,正是这种内倾性的文化特征是中国文化传统没有发展出民主、科学的重要原因。余英时认为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倾性特征有他特有的人文价值,具体来说,中国文化传统的人文价值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方面来看:一、强调人的价值、尊严;二、接受西方的科学、民主没有阻碍;三、“依自不依他”的人生态度;四、刚毅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五、万物和谐;六、君子人格。余英时认为与追求“外在超越”的西方文化相比,追求“内在超越”的中国文化更容纳此世条件和此世努力基础上的希望和理想。当然,能否做到超越,还要看个体价值自觉的努力方向。儒家相信,通过个体的自身努力,从有限的存在之中即有可能获得意义的开显与境界的提升,最终达到“至善”的圆满境界。根据以...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余英时的文化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内在超越
    一、“内在超越”概念的使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倾性特征
    三、“内在超越”的文化表现
第二章 中国文化传统的人文价值
    一、强调人的价值、尊严
    二、接受西方的科学、民主没有阻碍
    三、“依自不依他”的人生态度
    四、刚毅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五、万物和谐
    六、君子人格
第三章、中国文化的重建
    一、牟宗三、杜维明、李泽厚的观点
    二、余英时——以中国文化传统为主体的调整与转化
    三、现代新儒学的前景
结语
参考资料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李泽厚先生访谈[J]. 李泽厚,陈明,贺更行,王心竹.  博览群书. 2005(11)
[2]余英时与中国现代学术典范之构建[J]. 孙勇才.  河北学刊. 2005(02)
[3]道不同不相为谋——论余英时与现代新儒家[J]. 孙勇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4]薪火相传 各领风骚——钱穆余英时中西文化观比较[J]. 陆玉芹,朱峰.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5]评余英时的《朱熹的历史世界》[J]. 田浩,程钢.  世界哲学. 2004(04)
[6]钱穆、余英时学术传承管窥——以中西文化观为例[J]. 陆玉芹,谢俊美.  江西社会科学. 2004(01)
[7]余英时:一个“韦伯式的问题”[J]. 盛邦和.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2)
[8]世纪回眸——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嬗变与传承[J]. 卢毅.  东南学术. 2000(02)
[9]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述论[J]. 何晓明.  近代史研究. 1996(05)
[10]关于近代中国新传统主义的研究大纲[J]. 郭颖颐,邵东方.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6)



本文编号:3634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634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2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