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论新时期乡村小说的文化意蕴

发布时间:2022-08-02 15:38
  本文以新时期乡村小说为研究对象,以作品的文化意蕴为研究重点,既审视作品的文化内涵的静态构成,又考察作品的文化内涵的动态建构方式(如文化批判、文化探寻、文化展示等)与凝聚过程。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对乡村小说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对“乡土小说”和“乡村小说”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简单比较,阐述了本文选择“乡村小说”作为核心概念的理由。其次,绪论回顾了“五四”至40年代阶段、十七年阶段的乡村小说文化意蕴建构的概况,阐述了新时期乡村小说文化意蕴建构的基本特征。最后,绪论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全文的大致结构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说明。第一章主要论述新时期乡村小说文化视角的迁移。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新时期乡村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期,政治文化视角是此时乡村小说创作的主要视角,这一视角使当时的乡村小说创作留下了许多文化盲点。从七、八十年代之交到80年代中期,乡村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从促狭的政治文化视域到开阔的文化空间的过程:不自觉的文化展示——文化意识的觉醒——自觉的文化思考,是视角转换过程中的三个环节。思考、展示部分农民因文化转型所致的思想困惑,审视农民文化、揭示农民文化人格缺陷,是乡村小说创作文化自觉的重要... 

【文章页数】:2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乡村小说”的界定
    二、20 世纪中国乡村小说文化意蕴建构的概况
    三、本课题的论证方法及主要思路
第一章 文化转型与新时期乡村小说文化视角的迁移
    第一节 七、八十年代之交的乡村小说的政治文化视角
    第二节 从促狭的政治文化视域到开阔的文化空间
    第三节 文化寻根思潮的兴起与乡村小说文化视角主导地位的确立
    第四节 文化透视的深化与乡村小说文化意蕴建构的新发展
第二章 新时期乡村小说的悲剧描写及其文化意蕴
    第一节 社会悲剧:文化转型之初的历史反思与文化局限
    第二节 生存悲剧:从生存困境角度切入的文化思考
    第三节 文化悲剧:城乡文化对峙中的文化守望
第三章 90 年代乡村小说的文化守成倾向
    第一节 乡村小说文化守成的表现及思想艺术价值
    第二节 乡村小说文化守成的局限性
    第三节 乡村小说文化守成现象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第四章 新时期乡村小说对“食”与“土”的文化观照
    第一节 新时期乡村小说对“食”的文化观照
    第二节 新时期乡村小说对“土”的文化观照
第五章 作家的立场与新时期乡村小说的文化意蕴构建
    第一节 几种身份不同的作家及其创作的文化展示特点
    第二节 作家的角色转换与新时期乡村小说的文化意蕴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郑重声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转型期的精神文化定位[J]. 徐友渔.  社会科学论坛. 2002(01)
[2]社会转型与知识分子的人格[J]. 范竹增.  社会科学战线. 2001(04)
[3]一幅农村变迁史的长卷——《缱绻与决绝》读后[J]. 胡玉萍.  小说评论. 2001(04)
[4]“农民文化小说”:乡村的自审与张望[J]. 贺仲明.  文学评论. 2001(03)
[5]试论五十至七十年代“农村题材”长篇小说——以《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为中心[J]. 萨支山.  文学评论. 2001(03)
[6]“归去来”的困惑与彷徨──论八十年代知青作家的情感与文化困境[J]. 贺仲明.  文学评论. 1999(06)
[7]当代大众文化的人文批判[J]. 朱首献,叶晓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3)
[8]论中国文化的世俗化问题[J]. 邓铭瑛.  求索. 1998(05)
[9]创作主体的精神转换──考察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一种思路[J]. 陈美兰.  文学评论. 1998(05)
[10]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缺失──“新现实主义小说”再评价[J]. 童庆炳,陶东风.  文学评论. 1998(04)



本文编号:3668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668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f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