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习语背后的中西方文化根源探究

发布时间:2016-09-04 20:14

  本文关键词:习语背后的中西方文化根源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大学》 2012年

习语背后的中西方文化根源探究

柏宁  

【摘要】:文化塑造语言,同时塑造人类的思想。然而,文化中最有活力的部分非习语莫属。习语,作为语言中的灿烂明珠,不仅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丰富了作品内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长出现。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特别是在意义、语法和用法上,它们以深厚的意义和简洁的形式显得富有表现力。同时,英语和汉语习语又根源于两种不同的文化,所以它们折射出了不同的文化风格和文化色彩。本文本着更好的理解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以及英语习语及西方文化关系的目的,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事件、逸闻趣事、社会风俗、文学作品和古希腊罗马神话及寓言几个方面探讨英语习语。并且从习语文化来源地角度,分析了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习语时的有益和不利条件;并提出一下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 论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导论。导论部分主要简要的概括和总结以往对英汉习语的研究,很多对习语的研究都是从语言学和翻译角度,对其产生的根源和文化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习语产生的根源入手,指出习语背后的中西方文化根源及差异。 第二部分是正文,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章主要介绍两类习语,,分别介绍英汉习语的定义及其起源,并举例加以说明,使读者更能生动理解。本章着重指出习语在语言中的重要作用,揭示其内在背景,精确表达出其内在的丰富含义,为下文介绍习语的影响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主要讨论并分别介绍了英汉习语对文化方面的影响。这一章在整篇论文中至关重要的一章。这一章主要包含四部分,分别介绍了其在环境、天气、历史、生活经历及文学的重要影响。本章通过对习语与文化的融合加以讨论,指出作为语言现象,英、汉习语即具有人类语言的一致性,同时又具有不同民族语言的差异性。 第三章主要介绍英汉习语在意义和用法上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习语所表述的意义根据其所在环境地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此章节内容为习语能更精确并恰当地运用奠定根基。 第四章主要介绍掌握和翻译习语的方法。在互译过程中,英汉习语不应单纯从字面意义上进行翻译,应更深层次挖掘其内涵并准确表述其内在含义,使读者了解掌握习语的方法。探究习语背后的文化根源,有助于了解其背后文化内涵,使习语文化得以升华。 英、汉习语在各自的语言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论文从最能够体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习语着手,论述习语在文化的其各个层面上所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并采纳大量生动有趣的例子作为强有力的证据加以适当的分析。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出现的大量习语的比较与分析,论文探讨习语的产生与地域、历史、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等方面的紧密联系,揭示其背后所承载着的各自典型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对比研究习语这一复杂语言现象,能够帮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了解英、汉习语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更好地掌握英、汉习语的用法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3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郭富强;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丽红;英汉习语对比所反映的东西方文化异同[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辉;熊静;;论英汉颜色词汇的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2 高楠;;英汉亲属称谓语差异及其文化内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3 鲁阿凤;;汉英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3期

4 蒋荣丰;隐喻、认知、翻译、交流[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1期

5 王群;;从英语词汇的拟声理据谈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6 王晓林;代唯良;;英汉习语的文化异同[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高丽;;五官词汇在英语中的特殊用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刘晓英;;英汉礼貌用语之跨文化比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温长先;;从英汉颜色词看中西文化差异[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5期

10 姜海军;;浅议跨文化交际对商务活动的影响[J];成才之路;2008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杏利;;谁是真正的南方绅士——对思嘉丽三个丈夫和一个情人的探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关世杰;;十年来我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定量研究方法的缺失是学科发展的瓶颈[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天佑;汉语取舍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马冬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张再红;词汇文化语义的认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项东;工商管理教材汉译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任永军;先秦汉语的意合语法及其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海宏;文化接触对怒苏语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李明;论英语习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沈怡;高校西班牙语专业跨文化能力培养调查与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白雪;跨文化敏感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静;汉英特有花木词之国俗语义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欧琼;跨文化交际中的感知差异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祎;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李白茹;外籍教师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作用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魏海燕;警务英语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滕琳;从认知图示理论解析跨文化语用失误现象及对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杨宇;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知识[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道荣;文化语言学札记二则[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3期

2 陈保亚;20世纪语言研究中的同质化运动——索绪尔语言观与博爱士方法论的殊途与同归[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严绍汤;中国当代新文化建设的精神指向与“儒学革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金立鑫;“汉语意合语法”批判[J];北方论丛;1995年05期

5 李美霞;语言变迁研究综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侯万春;语言学中的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胡刚亮;十字架上的拯救──中国与俄罗斯知识分子忏悔意识之比较[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8 宋振华;语义的相对独立性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02期

9 张绍杰;语言研究与语言研究方法[J];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03期

10 黄国文;功能主义者的大集会——记国际功能语法会议[J];国外语言学;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辉;英汉语用差异视阈下习语文化可译性探究[J];上海科技翻译;2004年01期

2 孙志强;;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因素[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廖利华;英汉语用差异中的习语文化可译性探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8期

4 成林;;翻译中的习语文化与对等[J];教学与管理;2008年21期

5 李丽丽;;翻译中的习语文化与对等[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杜荣;;如何处理翻译中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黄碧蓉;翻译视角下的习语文化差异探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远征;;英汉习语文化内涵比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2期

9 季云;;文化预设视角下的英语习语教学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09期

10 罗昱;;论习语文化的不可译性[J];黑河学刊;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保云;;通过英汉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谭卫国;;论英汉习语的分类与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谭见初;;英汉习词的意象功能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吴克炎;;英汉习语喻体选择制约因素探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杨梅;童铸;;中西方文化冲突与奥林匹克运动中跨文化交际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王昕;;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西方愚人形——论《阿甘正传》蕴含的中西方文化共鸣[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储常胜;;语言与文化——浅析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王惠;;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对比浅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林文才;;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克炎;;英汉习语的文化误读探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顺平职教中心 李文娣;[N];学知报;2011年

2 上饶县第六中学 李兰;[N];上饶日报;2010年

3 陈彦;[N];人民日报;2011年

4 解丽娜;[N];青海日报;2007年

5 ;[N];中国服饰报;2007年

6 意大利欧华网总编辑 金慧;[N];解放日报;2011年

7 记者 徐万佳;[N];中国旅游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孟菁苇;[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9 泰州市实验小学 林秀莲;[N];江苏教育报;2008年

10 于景琪;[N];中国档案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叶琳;英汉习语理解模式及使用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卢军;影响与重构——汪曾祺小说创作论[D];山东大学;2005年

3 郭锦玲;意蕴不同的经典[D];暨南大学;2001年

4 郭晓鸿;现代市民话语的文化形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耀臻;论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宁;习语背后的中西方文化根源探究[D];辽宁大学;2012年

2 张燕;英汉习语的民族文化差异性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薛玉红;从文化渊源视角对英汉习语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月霞;认知视角下英汉习语中人际关系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刘仁峰;基于技术创新的中西方文化相关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杨红娟;中西方文化与管理比较分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7 邢锐;概念隐喻理论关照下的英汉习语对比分析[D];中北大学;2010年

8 马小伟;对比分析中西方文化生死观差异[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乐敏;英汉习语对比研究与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10 张婧;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对送礼行为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习语背后的中西方文化根源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9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09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a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