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历史逻辑与战略沉思

发布时间:2016-09-05 07:09

  本文关键词: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历史逻辑与战略沉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历史逻辑与战略沉思

【内容提要】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萌发于对苏俄的武装干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和平演变”战略逐渐成为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历史逻辑表明,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攻击从来没有停止过,目标始终如一,变化的只是具体的手段和措施。应对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战略,必须调整反渗透的战略措施,掌握反渗透的主动权。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基于国际局势新变化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是应对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重大决策和正确战略选择,充分显示了我国维护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国家安全的坚强决心。

【关键词】意识形态渗透 和平演变 和平发展

一、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萌发

1917 年11 月 7 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举行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了现实

这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却是极大的威胁。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公开宣布社会主义要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这是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根本对立的。1776 年,美国《独立宣言》关于人权的解释是:“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

幸福的权利??为了保证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者,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①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种人权的特殊资产阶级性质的美国宪法,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阶级特权被置于法律保护之外,种族特权被神圣化了。”21918 年1 月苏俄通过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中关于人权的论述是:“立宪会议的基本任务是消灭人对人的任何剥削,完全消除社会的阶级划分??批准将一切银行收归工农国家所有,这是使劳动群众摆脱资本压迫的条件之一??为了消灭社会上的寄生阶层起见,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让每个民族的工人和农民在自己的全权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独立决定,他们是否愿意参加和在什么基础上参加联邦政府及其他联邦苏维埃机关。”3。正如时任美国总统的威尔逊所说:“共产主义是对极端恶劣的不公正的一种革命,只能用铲除引起共产主义革命的根源而不是用武力来对付。”④这种认识为其后来的继任者制定“和平演变”战略,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形成和发展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经济发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较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力量的对比有了新的变化。美国获得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将整个世界纳入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

体系成为美国统治集团的意志;苏联的军事实力发展壮大,国际威望大大提高,帮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从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到80 年代中期,是“和平演变”战略的完善阶段。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缓和、紧张交替中出现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局面。美国在加强军事、经济实力的同时,交替使用军事遏制与“和平演变”,但“和平演变”战略未取得大的实质性进展。肯尼迪时期,,“和平演变”的战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策略思想。

肯尼迪认为:“第三世界,目前已经成为民主制度和共产主义之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战场,杜勒斯用以反对中立主义的那一套经文法器,实际上只能损害美国的立场,并驱使发展中国家倒向莫斯科和北京”5

三、新的历史条件下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根本调整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调整。这种根本调整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是基于对国际局势的把握和对外战略的需要而作出的。从社会制度之争来看,“和平演变”战略的胜利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尝到了意识形态渗透的甜头。它们发现,意识形态渗透不仅可以避免在对象国民众中树立邪恶形象,还可以比直接发动军备竞赛、军事进攻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少,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我们寻求创立一种有利于人类自由的均势”,我们将利用“历史性机遇”、

“最好机会”,“把自由的好处推广到全球各地,我们将积极致力于把民主、发展、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希望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6

四、对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战略沉思

通过上述考察,我们可以看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未停止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它们的目的是始终如一的,那就是同化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颠覆社会主义政权。随着苏联和东欧放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制度,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西方认为,一个世纪的意识形态之争的“历史终结”了,资本主义胜利,社会主义失败了。可冷战结束后的历史并非如此,意识形态之争仍在分裂世界。7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意识形态渗透“历史终结了”。正如陈乐民先生所指出的:“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淡化,并不意味着西方的外交也因而摆脱了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只不过针对的对象有了新的侧重。”8就是说,在不同的阶段,意识形态渗透作为一项重要战略的地位从未改变,变化的只是意识形态渗透的具体政策和策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如何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效防止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图谋,成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进一步提出了和平发展战略。这是基于国际局势的新变化作出的正确战略选择,也是应对西方国家意识

形态渗透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和平发展战略强调了发展的重要性,强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多个领域的全面发展。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壮大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才能体现出中国特色

① 赵一凡编:《美国的历史文献》,三联书店,1989 年版,第16 页。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145-146 页。③ 《列宁全集》第33 卷,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第224-229 页。④ 阿瑟·林克:《1900 年以来的美国史》(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年版,第117

5小阿瑟.M.施莱辛格:《一千天:约翰.F.肯尼迪在白宫》,三联书店,1981 年版,第10 页。

6朱明权:《领导世界还是支配世界?——分析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种视角》,载《国际观察》,2004 年第1 期。

7 《意识形态之争仍在分裂世界(讨论)》,《环球时报》2007 年2 月25 日。8 陈乐民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年版,第14 页。

博泰典藏网btdcw.com包含总结汇报、行业论文、表格模板、农林牧渔、求职职场、自然科学、出国留学、高中教育、初中教育以及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历史逻辑与战略沉思等内容。


  本文关键词: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历史逻辑与战略沉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9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09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6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