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国民性”主题的流变与中国现代文学

发布时间:2016-10-31 12:28

  本文关键词:另一种东方主义:超越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07年

“国民性”主题的流变与中国现代文学

曹林红  

【摘要】: 本文考察和论述了中国现代文学“国民性”主题的流变问题,以深入剖析鲁迅的“国民性”思想和小说创作为全文的纲领,贯穿始终。综合了历时性的纵向研究、共时性的平行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追溯了晚清“国民性”理论的引入以及“国民性”主题的发端,阐述了它在现代文学发展中的流变过程和特点,并以“国民性”主题的流变为视角来探视现代文学中启蒙、救亡、革命的宏观思想、文化命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6
【目录】:

  • 内容提要4-7
  • 绪论7-21
  • 第一节 “国民性”的词源考察与晚清“国民性”理论的引入7-11
  • 第二节 近代西方文化文本中的中国“国民性”话语11-16
  • 第三节 晚清历史语境下“国民性”内涵的多重整合与含义生成16-21
  • 第一章 晚清-五四“国民性”改造思潮与“国民性”主题的发端21-75
  • 第一节 晚清“新民”思潮中的“国家”、“国民”意识启蒙21-34
  • 第二节 五四“国民性”思潮中的“国民”理念转型与文化批判34-56
  • 第三节 晚清-五四小说“国民性”主题的发端56-75
  • 第二章 鲁迅“国民性”改造思想与小说创作75-130
  • 第一节 立人:鲁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起点与归宿75-87
  • 第二节 取今复古:鲁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一体两面87-97
  • 第三节 《呐喊》、《彷徨》:“国民性”批判与超越97-111
  • 第四节《故事新编》:“国民性”建构的历史性溯源111-130
  • 第三章 “国民性”主题的延承与嬗变130-182
  • 第一节 审美的现代性追求与京派文人的“国民性”重建130-146
  • 第二节 “七月”文学阵地中的“精神奴役的创伤”书写146-159
  • 第三节 中西文化比较视野里的“国民性”返观与中国人形象159-182
  • 第四章 “国民性”主题的消隐与中断182-223
  • 第一节 “革命”、“救亡”的时代主题下文学主题之“变”182-200
  • 第二节 延安时期“国民性”主题的中断200-223
  • 结语223-229
  • 参考文献229-236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236-237
  • 论文摘要237-242
  • ABSTRACT242-24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绍霖,王宪明 ,高曼;欧洲、日本、中国的国民性研究:西学东渐的三部曲[J];近代史研究;1992年01期

    2 徐小蛮;鲁迅辑校古籍手稿及其研究价值[J];鲁迅研究动态;1987年08期

    3 潘世圣;鲁迅的思想构筑与明治日本思想文化界流行走向的结构关系——关于日本留学期鲁迅思想形态形成的考察之一[J];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04期

    4 潘世圣;关于鲁迅的早期论文及改造国民性思想[J];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09期

    5 李新宇;鲁迅人学思想论纲(二)[J];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04期

    6 周宁;文明之野蛮:东方主义信条中的中国形象[J];人文杂志;2005年06期

    7 王富仁;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论(上)[J];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04期

    8 周宁;“被别人表述”:国民性批判的西方话语谱系[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5期

    9 尹康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工具论的形成与流变[J];文学评论;2002年05期

    10 周宁;另一种东方主义:超越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礼佳;傅宗洪;;从《寒夜》和《花凋》的比较谈当代情境下对现代小说的接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2 刘迎;;对“重写文学史”中若干问题的再思考——以“人大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为个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3 程致中;;略谈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黄河卫;;西方人眼中的完美中国形象——以东方主义视角评《消失的地平线》[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李金龙;;话语转型与主体性的缺失[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陈晖;中国现代主义的民族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李玉平;现代性与文学大众化问题[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8 张岚;;谭恩美对《沉没之鱼》中拯救与被拯救主题的颠覆[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9 贺莉莉;;20世纪早期中国农村妇女的真实写照——评析赛珍珠《大地》中的阿兰形象[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阴志科;阚文文;;文化研究:一种批判的乌托邦[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晓虹;;胡适与梁启超的白话文学因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叶永胜;;陈独秀文学革命的践行者:陈嘏及其文学翻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欧阳健;“新民”题中应有之义──略论晚清小说的“新党”形象[J];保定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4 夏晓虹;梁启超与日本明治小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5 岳娜;;“五四”乡土小说国民性书写略论[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刘勇,杨联芬;“五四”的困境与新文学的历史描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夏晓虹;《文学语言与文章体式——从晚清到五四》序[J];博览群书;2005年09期

    8 陆克寒;商业写作 游戏态度与民族叙事——论李伯元小说精神[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9 夏晓虹;以觉世始传世终的梁启超[J];读书;1995年05期

    10 李里峰;“东方主义”与自我认同——梁启超中西文化观的再阐释[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德发;文学现代化首在创作主体意识现代化——重读鲁迅其人其文之一[J];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05期

    2 李金涛;鲁迅“立人”思想的现实性与超越性[J];鲁迅研究月刊;1998年08期

    3 李德尧;鲁迅早期重精神思想之再剖析[J];鲁迅研究月刊;1998年12期

    4 郑师渠;辛亥革命后关于国民性问题的探讨[J];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06期

    5 周宁;东风西渐:从孔教乌托邦到红色圣地[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现代文学教授 本刊顾问 张毓茂[J];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03期

    2 戴翊;读《现代文学沉思录》[J];绥化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3 蒋明玳;;用忠实严肃的眼光去看人生——论吴组缃小说的现实主义特征[J];黄淮学刊(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4 于启宏;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科学“基因”[J];南都学坛;2004年04期

    5 ;卷首语[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尹传兰;姜婷婷;;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刍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闵建国;;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四条途径[J];开封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蒋明玳;;吴组缃小说创作论——略论吴组缃小说的现实主义特征[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王志萍;;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规范性与开放性[J];昌吉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李国平;;论民初通俗小说作家及其作品的吴文化地域特征[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一川;;现代性体验与现代文学[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2 邱雪松;;20世纪初叶现代文学与现代出版的关系演变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旷新年;;现代文学发生中的现代性问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4 夏中义;;京派趣味:预设与范例——论朱光潜对现代文学的文化使命[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孙玉石;;积极倡导 努力落实[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6 王得后;;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汇校和校记问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7 黄薇;;书于竹帛:经典及其形状[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8 刘增杰;;建立现代文学的史料学[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9 谢昭新;;从现代文学思想的政治意识的演化看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关联[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10 程光炜;;重访80年代的“五四”——兼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当下性”问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6)[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方喜 张中良 执笔;[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林声;[N];团结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杜英姿;[N];人民日报;2000年

    4 陈浩;[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杨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6 郑国庆;[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赵晓林;[N];济南日报;2006年

    8 李玲;[N];法制日报;2004年

    9 周红;[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张清芳;[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杰;选择与传播[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黄晓华;身体的解放与规训[D];武汉大学;2005年

    3 周翔;现代台湾原住民文学与文化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张丽军;想象农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立新;现代知识分子作家在“群”中的自我体认与改写[D];苏州大学;2007年

    6 申宜暻;中韩现代文学观念形成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雷启立;印刷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群;清末民初教育制度的变革与现代文学的建构[D];苏州大学;2007年

    10 王东;传奇叙事与中国现代小说[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文佳;论现代文学语言简化现象[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荣霞;蒙古国现代文学在中国(1946-1979)[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赵晟兰;疯癫:现代文学的另类存在[D];西南大学;2012年

    4 王威;现代传媒对东北现代文学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5 高丰华;暴力视阈中现代文学狂人形象价值论[D];河北大学;2013年

    6 史训刚;现代文学中的南京形象(1927-1945)[D];西南大学;2012年

    7 次仁多布庆;浅谈藏传现代文学中的诗歌流派[D];西藏大学;2012年

    8 马晓丽;论现代家族小说中的长子形象[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友;中学现代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方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10 吴霞;自觉和背离:现代文学中的基督教文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另一种东方主义:超越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9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59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3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