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自杀问题的原因剖析

发布时间:2017-03-02 09:53

  本文关键词:影响大学生自杀心理行为的三因素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自杀问题的原因剖析

作者: 来源:百度文库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27日 点击数:

1.自杀现状————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这是一份阴沉的纪录。

首位在中国执业的心理分析师霍大同表示,因为改革带来的飞速发展,社会变得更加复杂,个人主义变得更加明显。由于传统的家庭和宗族结构瓦解,社会失去了根,社会关系紧张,个人承受巨大的压力。的确,自1978年改革以来,天朝上国经历了剧变,,13 亿人的心理也经历了剧变。在争取致富的冲锋中,竞争的文化给人带来巨大的压力,孩子们也不能幸免。这些孩子们通常没有兄弟姐妹,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几乎是无法企及的。在一个曾经习惯三代或四代同堂的国家,老人如今被抛弃了 (这曾经被视为一种不可想象的罪) ,而农村人前往城市寻找工作,把孩子留在家乡。这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时代,教育、休闲、旅游都有更多的选择,而且有更多人得以攀登社会的阶梯。但这也是一个令很多中国人感染令人恐惧的不安全感的时代。根据医疗数据,中国一年有25万到30万起自杀,约占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国家。农村的妇女风险特别高,耕种、侍奉父母、照顾子女的重担往往让她们喘不过气来。中国也是农村自杀事件比城市更频繁的少数国家之一。

自杀,是人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杜尔凯姆给自杀下的定义比较准确, 他认为: ! 自杀即由死亡者本身完成的主动或被动的行为所导致的直接或间接结果。。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 中国每年约有28. 7 万人自杀死亡, 是世界自杀总死亡人口的1/ 3 强。自杀已成为我国人群紧随脑血管疾病、 支气管炎和慢性肺气肿、 肝癌、 肺癌之后的第5 位死因, 从全球范围来看, 自杀在众多死因排序中也高居第 13 位。自杀已从个人行为演变成威胁人类发展的一大隐患。自杀问题有许多种,像农民工自杀、青少年自杀、高学历人群自杀等。在这里我主要讨论的是中国高学历人群自杀的原因。

2.自杀的原因

2.1心理疾病的影响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研究显示, 引发自杀的第一诱因是严重的抑郁症, 我国年轻人尤其是拥有大学学位以上学历的人在抑郁症患者当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哈佛大学精神病研究者阿瑟•克莱因曼认为,年轻人缺乏应对困难的经验, 容易患抑郁症并由此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危机。在大学期间大多数本科生都是经过了高考这个独木桥, 优越感容易使他们走进一个误区, 这需要一个心理适应的过程。同时研究生和博士生是大学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对自己要求都比较高, 自尊心强, 稍有不顺便容易走极端。有的研究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障碍,有明显的自闭心理;还有的博士生因为年龄比较大,在感情问题上不能自拔;也有许多研究生在经过本科阶段的磨练后仍然无法面对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而选择轻生。

2.2家庭原因的诱导

社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研究显示, 中国有70%的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合格,其中 30%是过分保护, 30%是过分监督, 10% 是严厉惩罚、 传统的打骂式。这些不合格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年轻人的承受挫折能力差, 适应能力差。此外, 上世纪80 年代出生的大都是独生子女, 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缺乏社会责任和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 遇到挫折可能采取极端行为。还有单亲家庭和父

母离异家庭给其带来不安全和不稳定,缺少亲情的关怀, 遇到困难很难自己解决,就会采取自杀的消极方式去处理。

2.3情感问题的影响

自杀最突出的一方面是因为感情问题, 大学生群体正处在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发展的过渡期,他们一方面渴望纯洁的爱情,而另一方面由于爱情观念 方法 态度等的不完全成熟,对爱情存在一定误区,因此恋爱挫折成为比较常见的现象 部分大学生会因为认知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的欠缺,一旦陷入恋爱困境,因为难以忍受这种精神上的打击,就可能产生较大的心理冲突,更可能会由怨恨 失落等负性情绪而引起轻生的念头。

这一点在女大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特别是在恋爱中意外怀孕,无颜面对父母和朋友,而男友又始乱终弃。恋爱失败、 对人性的怀疑、 梦想的破灭等等为轻生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表现为亲情、 友情问题,部分大学生长期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缺少与人沟通的能力,与父母、 同学都会产生隔阂,而人又天生是要在群体中生活并需要得到群体的认可的, 长期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造成的孤独感会使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失望。

2.4就业压力的诱导和学习压力的影响

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 学习压力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29. 8%。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会长林永和教授指出, 学习压力主要来自于不喜欢所学专业,考试成绩不好 ,学业成就与期望值不相符等,都可能导致大学生自杀行为。进入大学后,学校、家人对自己在学业方面寄予了更高希望,无形中给大学生造成很大压力 有些学生因为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而受挫后,父母的不理解,担心受到外人讥嘲等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进而自我贬值,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另外,竞争激烈的就业现状使得很多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一部分学生因为不能承受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造成自我失落感,从而成为自杀的诱因。

过去高校自杀的学生中以本科生居多, 现在硕士和博士自杀的比例呈增加趋势,这是由于高学历学生面临的压力比过去更突出。我国已经出现很多因为大学期间没有通过全国英语四、 六级就自杀的案例,同时在研究生和博士生中出现因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的问题而自杀的现象日益突出。据国家公布的报告显示, 我国大学生就业率为75% ,即使是按照这个标准,也意味着还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就业困难。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评价及其待遇、 地位都较以前下降,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 让学生们对找工作深感焦虑, 并产生自卑感。同时随着研究生扩招的继续, 研究生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高学历人才消费开始降温, 人才市场供需状况已悄然发生变化, 我国的事业单位推行机构改革,压缩编制, 精简和分流人员。从 2003 年开始,国家将用 3~ 5 年的时间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作为研究生用人大户的事业单位近几年会减缓进人。而一般的高等院校对博士生需求量大, 对硕士生的需求则急剧下降。在研究生群体里流行着一句话,叫! 缓刑三年。当初读研本意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毕业的时候却发现! 计划不如变化快。

2.5人际关系的困扰与危机

新的社会环境使大多数学生感到不适,部分学生容易因为丧失已经建立的人际关系,而又怯于与他人进行沟通,进而导致社会焦虑和逃避社会的行为 且大学生主要以集体生活为主,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背景不同 生活习惯不同,这些矛盾使得他们面临着新的人际环境,部分大学生对处理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缺乏

一定的应对能力,一旦出现人际关系困扰,没有很好的应对方法时,一些人可能会采取比较偏激的做法。

2.6经济原因

尽管国家加大了对高校助学贷款的投入,各高校也加大了发放各类奖助学金的力度,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以及名额的相对不足,很多贫困学生在经济上仍背负了沉重的负担,而且由于与其他同学消费水平 消费观念的差别,他们很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及心理上的不平衡感,进而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高学历人群自杀问题已经日益严重,自杀者比比皆是,在此我就不一一追溯了,我想说的是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自杀事件正在发生,不是说我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不会自杀,自杀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着,他可能是你的朋友、家人、也可能是你早上碰见的同学和你的老师,自杀已经成为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我身边的朋友也有因为情感问题而自杀未遂的,就在去年期末考试的时候,我接到她的前男友的电话,说她自杀了,我很惊讶,然后很气愤,在我的印象里她一直很坚强,也很乐观,好像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我不知道这样的人为什么想自杀,有同学去医院看她说是因为恋爱问题。他们已经分手很久了,我不懂他怎么现在猜想自杀。我当时在电话里破口大骂,她后来说我不理解她,我是不理解,不只是不理解她,还有很多很多的人,在我看来有句话说得好:你既然连死都不怕了,那么你还怕活着么?如果活着可以有无限的可能,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自杀只会让那些深爱你的人伤心,而那些你为之放弃生命的人也许根本不屑一顾。我想每个有自杀念头的人都应该仔细的想一想,就因为上那些或者别的什么原因而轻易地放弃生命是否真的值得。也许以上这些话跟自杀的原因没有太大关系,但是这是我想说的。

最后我想用圣经的一句话结尾: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我们相信现在的苦难终会过去,有何惧哉?

参考文献

【1】 姚月红,马建青.影响大学生自杀心理行为的三因素探析[J].当代青年研

究,2000(5).

【2】 爱米尔•杜尔凯姆. 自杀论[ M] . 钟旭辉.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3】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报告[ EB/

OL] . http: / /www. crisi s. org. cn, 2007- 05- 17.

【4】 : 青少年主要心理问题及调适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揭秘人们自杀的7大深层原因
  • 下一篇:王国维自杀的原因
  • 相关文章


      本文关键词:影响大学生自杀心理行为的三因素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7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47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6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