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高中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网络欺凌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4-04 14:14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网络欺凌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丰富多彩生活的同时,网络欺凌现象也频频出现。网络欺凌是利用网络对他人所进行的一种攻击行为。一般情况下,攻击者通常是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出现,他们利用网络终端,比如手机、平板或电脑等,对那些不喜欢或者不善于保护自己的人所实施的一种除肢体接触之外的侵犯行为。近十几年来,随着网络欺凌现象的加重,国外研究者针对网络欺凌影响因素及其特点的角度开始了此现象的研究,而国内对于高中生有关此现象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本文以中国文化为依托,结合实证研究的方式,对高中生网络欺凌现象予以探讨。一个人的个性是通过其语言及行动体现出来的,而自尊是一个人个性中不可剥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心理健康与否的关键指标。高中阶段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高中生在人格及个性发展上,还不够成熟。在认识上也很容易出现偏差,从而使个体自尊发展受到影响。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网络欺凌现象是否与个体外显自尊、内隐自尊有关目前并未得到证实。所以,本文采用整体抽样的形式,将研究对象锁定为309名高二学生,在研究中使用了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对学生外显自尊予以确定,使用了IAT测验法对高中生内隐自尊进行测量。此次研究结果为:(1)在现阶段高中生中,网络欺凌现象极为常见。欺凌行为发生率达到了44.3%,受欺凌行为发生率达到了63.4%。(2)通过对网络欺凌现象分析获知,性别差异性较大,无论在欺凌还是受欺凌方面男生所占比例均大于女生所占比例。(3)内隐自尊在高中生身上体现为自我积极认知。(4)就高中阶段而言,学生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无显著相关。(5)网络欺凌行为和网络受欺凌行为均与外显自尊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网络受欺凌及欺凌行为越少,高中生外显自尊越强。(6)高中生内隐自尊与网络欺凌行为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高中生内隐自尊水平越高,网络欺凌行为越多。
【关键词】: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 网络欺凌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1-25
  • 1 网络欺凌的研究综述11-20
  • 1.1 网络欺凌的概念与类型11-12
  • 1.2 网络欺凌的现状12-15
  • 1.3 网络欺凌的理论15-17
  • 1.4 网络欺凌的相关研究17-20
  • 2 自尊概述20-23
  • 2.1 自尊的定义20-21
  • 2.2 外显自尊的定义和测量方法21-22
  • 2.3 内隐自尊的定义和测量方法22-23
  • 3 网络欺凌与自尊23-25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25-27
  • 1 已有研究的局限25
  • 2 问题提出25-26
  • 3 研究意义26-27
  • 3.1 理论意义26
  • 3.2 现实意义26-27
  •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27-39
  • 研究一:高中生网络欺凌的发生特点及其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27-31
  • 1 研究目的27
  • 2 研究假设27
  • 3 研究方法27-28
  • 3.1 被试27
  • 3.2 研究工具27-28
  • 4 研究结果28-31
  • 4.1 高中生网络欺凌及网络受欺凌的发生特点28
  • 4.2 高中生网络欺凌人口学资料的差异性分析28-31
  • 研究二: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网络欺凌的关系31-39
  • 1 研究目的31
  • 2 研究假设31
  • 3 研究方法31-34
  • 3.1 被试31
  • 3.2 研究工具31-34
  • 4 研究结果34-39
  • 4.1 高中生的内隐自尊效应存在性检验34-35
  • 4.2 外显自尊与网络欺凌的关系分析结果35-36
  • 4.3 内隐自尊与网络欺凌关系分析结果36
  • 4.4 网络欺凌者和未卷入者外显自尊差异性比较36
  • 4.5 网络欺凌者和未卷入者内隐自尊差异性比较36-37
  • 4.6 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37-39
  • 第四部分 讨论39-43
  • 1 高中生网络欺凌基本特点39-40
  • 2 对积极内隐自我态度的验证分析40-41
  • 3 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网络欺凌的关系分析41-42
  • 4 建议与对策42-43
  • 第五部分 总结论43-45
  • 1 结论43
  • 2 研究创新43
  • 3 研究不足与展望43-45
  • 参考文献45-47
  • 附录47-49
  • 致谢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丽群;;防御性悲观与内隐——外显自尊的关系研究[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2 冯晓杭;张向葵;;城市贫困中学生自豪感、外显自尊与抑郁状态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4期

3 张镇,李幼穗;青少年内隐与外显自尊的比较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3期

4 冯建英;杜学元;曾云华;王洪荣;;内隐、外显自尊分离状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05期

5 罗贻雪;余毅震;杨奕;孙艳;;中学生攻击性行为与外显自尊的相关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6 周英;姚荣英;;外显自尊在中学生亲子依恋和交往焦虑的中介和调节效应[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7 杨昭宁;槐玲玲;王晓明;;内隐和外显不一致自尊与自尊不稳定性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9年06期

8 吕勇;王钰;;贫困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田录梅;张建玲;;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人格特质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年03期

10 张镇,李幼穗;内隐与外显自尊情境启动效应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红花;张力为;;社会期待和任务难度:能否成为调节内隐和外显自尊关系的第三变量?[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钰;袁洁;吕勇;;贫困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杨娟;张烨;吴真真;任国防;张庆林;;外显自尊的脑激活与P300[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刘晖;;内隐-外显自尊、心理资本对学业拖延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陈敏燕;史慧颖;;贫困大学生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特点的初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孔繁昌;张妍;田媛;范翠英;张永亭;;网络过度使用青少年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比较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朱晓菲;毕重增;;潜意识成就目标对个体自尊影响的实验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娟;高自尊异质性现象与自尊的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徐维东;内隐幸福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文良;最后通牒博弈中自尊对决策行为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2 杨双双;情绪确定性对内隐和外显自尊联结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3 陈明珠;高中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网络欺凌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6年

4 薛文霞;中学生自豪感、外显自尊及抑郁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穆德佳;不同评价对小学生情绪以及外显自尊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涂薇;威胁条件下内隐、外显自尊对于研究生社会认同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宋欣春;自尊稳定性对外显以及内隐攻击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谭汉超;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与述情障碍的关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9 袁冬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对自我妨碍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圣玉;成就目标定向、情境类型对中学生内隐和外显自尊影响的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网络欺凌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5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d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