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正负框架、任务情境对自恋者风险偏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04 15:04

  本文关键词:正负框架、任务情境对自恋者风险偏好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70年代经历了一个“自恋的时代”之后,国内外对于自恋的研究越来越多,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从最初把自恋视作一种病态的人格障碍,到将其看做一种普遍存在于正常人群中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从对自恋的显性、隐性划分,到近年来最新的集体性——主体性自恋模型的提出,都对自恋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自恋的集体性——主体性模型提出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以往的研究几乎都是在主体性领域进行的,对于集体性自恋我们并不了解,集体性自恋同主体性自恋一样,拥有着过度积极的自我概念,但是集体性自恋是通过集体和人际领域的手段,主体性自恋是通过主体和非人际领域的手段来满足自身对权利等的核心需求。同时,以往的研究表明风险偏好与自恋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恋个体由于对自身能力抱有过度积极的自我概念而表现出风险偏好的倾向,但是这种偏好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验证。那么,对于集体性自恋和主体性自恋来说,他们的风险倾向是否受到正性负性框架、任务情境等一些因素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从最新的集体性和主体性自恋的分类方法出发,探讨二者在特质领域和风险决策领域的不同特点。研究一:对集体性自恋问卷进行汉化,并选取陕西师范大学和延安大学的在校本科生720名,对汉化后的集体性自恋问卷进行施测,从而考察汉化后的集体性自恋问卷的各项统计指标。研究二:选取延安大学的在校本科生320名,采用中文版集体性自恋问卷、40个项目的自恋问卷和不同任务的风险决策问卷对自恋个体在风险决策这一行为层面的风险偏好进行测量,从而探讨自恋个体在正性负性框架、任务情境下其风险偏好的表现,以及两种类型自恋个体的风险偏好表现差异情况。结论:(1)集体性——主体性自恋模型在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中国同样适用。(2)单因素的中文版集体性自恋量表同样适用于中国大学生。(3)在生命问题任务情境中出现了单向框架效应,即集体性自恋个体在正性框架下和负性框架下都倾向于风险寻求,但在负性框架下的倾向更强烈,主体性自恋则无此差异;(4)在生命问题任务情境中,负性框架下,集体性自恋个体比主体性自恋个体更倾向于风险寻求,而在正性框架下无此差异;(5)在个人物品问题任务情境中,两种自恋都出现了经典的双向框架效应,即集体性自恋个体在正性框架下倾向于风险规避,而在负性框架下倾向于风险寻求;而主体性自恋个体在正性框架下倾向于风险寻求,而在负性框架下倾向于风险寻求;(6)在个人物品问题任务情境中,正性框架下,集体性自恋个体倾向于风险规避,主体性自恋个体倾向于风险寻求,而负框架下无此差异。
【关键词】:集体性自恋 主体性自恋 风险偏好 正性负性框架 任务情境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s5-9
  • 前言9-11
  • 第1章 研究综述11-21
  • 1.1 自恋11-15
  • 1.1.1 自恋的定义11
  • 1.1.2 自恋的测量11-12
  • 1.1.3 集体性——主体性自恋模型12-14
  • 1.1.4 集体性自恋与主体性自恋的xO究进展14-15
  • 1.2 风险决策15-19
  • 1.2.1 风险决策的定义15-16
  • 1.2.2 风险决策的影响因素16-19
  • 1.3 自恋与风险决策19-21
  •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21-23
  • 2.1 问题提出21
  • 2.2 研究假设21-23
  • 第3章 实验研究23-35
  • 3.1 研究一:集体性自恋量表的修订23-27
  • 3.1.1 研究目的23
  • 3.1.2 研究方法23-24
  • 3.1.3 结果和分析24-27
  • 3.2 研究二:正负框架、任务情境对自恋者风险偏好的影响27-35
  • 3.2.1 研究目的27
  • 3.2.2 研究方法27-29
  • 3.2.3 结果和分析29-31
  • 3.2.4 讨论31-33
  • 3.2.5 结论33-35
  • 第4章 总体讨论35-41
  • 4.1 集体性自恋量表的因子35
  • 4.2 生命问题任务情境中集体性自恋与主体性自恋的风险偏好35-36
  • 4.3 个人物品问题任务情境中集体性自恋与主体性自恋的风险偏好36-37
  • 4.4 研究的局限与前景37-41
  • 4.4.1 对共同性自恋研究的匮乏37-38
  • 4.4.2 集体性自恋与主体性自恋的跨文化研究38
  • 4.4.3 自恋与风险决策研究的不足与改进38
  • 4.4.4 自恋、情感卷入与风险决策的关系38-41
  • 第5章 结论41-43
  • 参考文献43-51
  • 附录51-59
  • 附录1 集体性自恋问卷51-52
  • 附录2 主体性自恋问卷52-55
  • 附录3 正性框架风险偏好问卷55-56
  • 附录4 负性框架风险偏好问卷56-59
  • 致谢59-61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中;自恋是否健康?[J];校园心理;2005年11期

2 ;认识自恋[J];校园心理;2006年04期

3 ;你有自恋的倾向吗?[J];校园心理;2006年09期

4 李东阳;高雪梅;;隐性自恋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年03期

5 雪见;;自恋者生来如此[J];大科技(百科新说);2013年12期

6 施琪嘉;;做个自恋狂[J];晚报文萃;2007年03期

7 斯考特·派克;邵楠;;自恋与意志[J];成功;2007年09期

8 ;你是自恋狂吗?[J];青春男女生(妙语);2007年08期

9 于权;;健康的自恋使人充满信心[J];青年科学;2008年01期

10 曾奇峰;;别被“自恋”所伤[J];心理与健康;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宇;蔡华俭;;认识自恋的多维度:行为遗传学视角[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杨倩;李建伟;张康德;;自恋的心理结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赵云洁;周晖;林玛;丁如一;;自恋家长的教养特点: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赵国琴;谷渊博;;决策人角色及相关变量对自恋者风险偏好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李红云;;自恋的精神之旅[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李小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林玛;周晖;赵云洁;丁如一;;自恋者的攻击行为:冲动,还是自我调节?[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付景素;;自恋的心理学解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人格心理专题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温芳芳;佐斌;胡曼;;社交网络化身选择与自恋倾向、身体意象的关系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范晓兰;张进辅;;膨胀的自我:一项横断历史的元分析[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奇峰;自恋 是精彩还是无奈[N];健康报;2003年

2 周云;别让自恋伤自己[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3 记者 齐亚凤;你自恋了么?[N];北京科技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丘文敏 孙严 伟拓;别让自恋的“水仙花”把你吞没[N];广东科技报;2004年

5 胡宗祥;唯美谨防“自恋”[N];中国摄影报;2007年

6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光芒;当代文学,一种叫做“自恋”的病[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施琪嘉;因爱生恨源自病态自恋[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2年

8 蒋力;不仅仅是自恋[N];音乐周报;2014年

9 浩龙;自恋狂人[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10 心理医生 施琪嘉;由爱生恨是一种病态自恋[N];北京科技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凌;自恋时代:大众文化中的疾病隐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丽;自恋性心理与艺术创作[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2 刘凯歌;社会认知基本维度、人际熟悉度对自恋者吸引力的调节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陈楠;社会比较下自恋对主观幸福感、学业预测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何青;正负框架、任务情境对自恋者风险偏好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雪;大学生自恋与浪漫关系满意度的关系:自尊与共情所起的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陆瑶;大学生自恋与道德决策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孙璐;大学生隐性自恋及其与恋爱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江雅;隐性与显性自恋者在同伴拒绝下的攻击行为差异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蒋亚莉;教育如何面对自恋的人?[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翟云彦;高中生隐性自恋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正负框架、任务情境对自恋者风险偏好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5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4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