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场认知方式对心理旋转影响的眼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13:24

  本文关键词:场认知方式对心理旋转影响的眼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场认知方式这个概念最开始是根据人们在知觉外界事物的时候,是根据内在感觉还是根据外在视野来判断确定的。场独立型凭借内部感知线索来加工信息;场依存型凭借外在参照物或环境线索来感知。心理旋转(mental rotation)是一种想象自己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转换能力,它是衡量空间智能的重要标尺之一。心理旋转是表象理论中重要的研究内容,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本研究将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被试与客体旋转结合起来,运用眼动仪和眼动技术记录眼动数据,分析两种场认知方式的被试的心理旋转情况,进而能够为不同认知方式类型的人提供依据,使得人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为自己的发展做出一定的预测作用,并且能够为教育者提供一些现实的依据。 本研究采用镶嵌图形测试从49名吉林大学的学生中选出具有明显的场认知方式的被试,其中场独立型12人,场依存型10人,并使用眼动仪记录眼动数据。三个实验的逻辑关系是递进的,三个实验设计都是相似的,分别采用三种常见的认知材料(字母、汉字、图形)。都采用2(认知方式)*2(任务类型)*6(旋转角度)三因素混合设计。综合实验结果以及相关的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1、实验材料旋转平均反应时与旋转角度存在着线性关系:以180°为界,平均反应时随着旋转角度增大而增加,在180°时平均反应时达到最大;旋转角度大于180°,平均反应时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大而减少。曲线两侧趋势相同并且以180°为对称。 2、实验材料旋转正确率与旋转角度存在着线性关系:以180°为界,,正确率随着旋转角度增大而减小,在180°时正确率最低;旋转角度大于180°,正确率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大而增加。曲线两侧趋势以180°为对称。 3、正像实验材料在总注视次数、眼跳次数的眼动指标上小于镜像实验材料;二维图形在总注视次数、眼跳次数的眼动指标上小于三维图形。以180°为界,两侧趋势以180°为对称。 4、场独立性被试比场依存性被试反应时短、正确率高;两类被试的反应时、正确率曲线趋势相似的。场独立性被试比场依存性被试总注视次数、眼跳次数少;两类被试的总注视次数、眼跳次数曲线趋势相似。 5、心理旋转与客体的物理旋转是相似的,采用一定的策略经历一些中间阶段,策略的转折点发生在180°,表现出智慧色彩。
【关键词】:场独立型 场依存型 心理旋转 眼动 场认知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前言10-19
  • 1.1 心理旋转的研究综述10-11
  • 1.1.1 心理旋转的经典实验10
  • 1.1.2 心理旋转的理论概括10-11
  • 1.1.3 心理旋转与眼动的关系研究11
  • 1.2 眼动研究综述11-15
  • 1.2.1 国外研究进展11-13
  • 1.2.2 国内研究进展13-15
  • 1.3 场认知方式的研究综述15-19
  • 1.3.1 场认知方式的概念15-16
  • 1.3.2 场认知方式的测量16-17
  • 1.3.3 场认知方式与认知能力的关系17-19
  • 第2章 实验设计与程序19-22
  • 2.1 实验目的19
  • 2.2 实验假设19
  • 2.3 实验方法19-20
  • 2.3.1 被试20
  • 2.3.2 实验设计20
  • 2.4 实验设备20
  • 2.5 实验程序20-22
  • 2.5.1 镶嵌图形测试(EFT)过程20-21
  • 2.5.2 眼动实验过程21-22
  • 第3章 实验研究22-33
  • 3.1 实验一22-25
  • 3.1.1 实验假设22
  • 3.1.2 实验方法22-23
  • 3.1.3 实验结果23-25
  • 3.1.4 讨论25
  • 3.2 实验二25-29
  • 3.2.1 实验假设25-26
  • 3.2.2 实验方法26
  • 3.2.3 实验结果26-28
  • 3.2.4 讨论28-29
  • 3.3 实验三29-33
  • 3.3.1 实验假设29
  • 3.3.2 实验方法29-30
  • 3.3.3 实验结果30-32
  • 3.3.4 讨论32-33
  • 第4章 总讨论33-36
  • 4.1 场认知方式对心理旋转的影响33
  • 4.2 场认知方式对眼动研究的分析33-34
  • 4.3 场认知方式对三个实验的具体影响34-35
  • 4.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35-36
  • 4.4.1 研究的不足35
  • 4.4.2 研究的展望35-36
  • 第5章 总结36-38
  • 参考文献38-41
  • 致谢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永波,董国珍,傅金芝;怒族、景颇族、傈僳族学生的认知方式发展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沈烈敏;关于假设—验证和范畴化认知方式与学业不良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1期

3 万明钢,邢强;师生认知方式与藏族双语儿童学业成绩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4 苏琪;语言学习中的认知方式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宋广文,王晓明;高中文理分科及学生认知方式对阅读理解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年01期

6 董圣鸿,王珍;高中生认知方式特点及其与学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年02期

7 李寿欣,周颖萍;试论认知方式与学习风格的关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陈姝娟;周爱保;;认知方式、视错觉及其关系的跨文化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年04期

9 凌辉;黄希庭;;场依存-独立性认知方式与儿童自立水平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10 陈晓惠;葛明贵;;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解决四卡问题的逻辑训练效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苹;毛伟宾;;压力和认知方式对基于事件的错误记忆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贞琳;方俊明;郭祖仪;李文馥;;认知方式对幼儿部分遮挡绘画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陈琦;吴洪健;;在建构性多媒体学习环境中教学支架和认知方式对小学生应用题学习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邓春暖;;不同场认知方式的中小学生阅读理解中插图效应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孙丽;;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张必隐;;程序模式与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7 刘伟方;司继伟;孙燕;杨佳;华晓腾;;认知方式与算术技能影响估算策略选择的年龄相关差异[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刘伟方;司继伟;孙燕;杨佳;华晓腾;;认知方式与算术技能对估算策略选择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徐增杰;李寿欣;陈慧媛;;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抑制干扰信息的眼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寿欣;;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汉语词汇加工过程中一侧化效应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杨敏;大数据向人类认知方式提出新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李寿欣 张倩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认知方式:认知与人格的桥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张亮;听觉是婴幼儿第一认知方式[N];科技日报;2004年

4 李平升 靖远县中堡中学;浅谈对学生的心理教育[N];白银日报;2009年

5 ;《思考的地理学:东西方思考方式的差异及成因》[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 王文忠;重视学生在电大英语教学中的作用[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7 本报记者 侯丽 编译;人类语言可能“语法先于语音进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利燕;认知操作、认知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元广;情绪对注意灵活性的影响:任务难度和认知方式的调节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段惠琼;认知方式对语篇阅读的信息处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肖晶;大学生抑郁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苹;压力和认知方式对基于事件错误记忆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晓_g;认知方式、自我监控对高中生数学解题效果和表征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峻;初中学生场认知方式特点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孙丽;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邓春暖;不同场认知方式大学生阅读图文课文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晓霞;认知方式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7 周玉林;贵州省高中生场认知方式与创造力关系的城乡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8 薛燕飞;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来源记忆特点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艳丽;8-15岁儿童表征认知方式发展特点及其与能力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何召祥;不同认知方式的大学生情感特征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场认知方式对心理旋转影响的眼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0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150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b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