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认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4 22:16

  本文关键词:电视剧认同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视剧 先期认同 初级认同 次级认同


【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电视剧的认同机制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研究电视剧如何给观众提供一个主体位置,并让观众认同。 “主体”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认为主体是先验性的,它处于中心地位。后来尼采、弗洛伊德等人开始怀疑主体的中心地位,否定主体的先验性。到了拉康,则认为“我在我不思之处”,宣布主体已经死亡,彻底解构了主体的中心地位。真正的主体是不存在的,所存在的只是一个被建构的主体位置而已。拉康提出,在镜像阶段,6-18个月大的婴儿能够从镜子中认出自己,并认同这具有统一感的镜像,这就是认同的发生,被称为想象性认同。到了象征界,儿童通过向父亲认同,在社会秩序中获得一个主体位置,被称为象征性认同。受拉康影响,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通过询唤机制能够将个体建构为主体。 博得里认为观影情境重构了镜像阶段所必须的情境,观众就像镜前婴儿一样,认同银幕上的影像。他还提出电影借鉴了焦点透视法,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先验的主体位置,让观众产生认同,同时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掩盖了机器的意识形态功能。麦茨在此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一步,将电影的认同与精神分析中的认同做了区分,他把观众与摄影机的认同称之为“电影的初级认同”,与人物、主题等的认同称之为“电影的次级认同”。 在技术层面上,电视剧通过双重转换过程、在放映中抹除差异、借鉴焦点透视法等方式为观众提供一个主体位置,在观剧情境上,提供了一个观众与屏幕之间的镜像互动关系,电视剧的初级认同得以建立起来。同时,与电影相比,电视剧的初级认同有着自己不同的特性。在技术层面,电视剧的初级认同体现出了多元性、离散性和流动性等特点。在观剧情境上,电视剧的初级认同情境受到破坏、但象征性认同得以强化;它是积极参与的认同,而不是消极被动的认同;认同的梦幻性也遭到了消解。 电视剧的次级认同也是本文的主要内容,这里主要从叙事、影像以及类型化等几个方面,来探讨电视剧如何给观众提供主体位置,建构观众的主体性。在叙事方面,主要从叙事人称、叙事视点、叙事结构、叙事主题等四个层面切入;在影像方面,主要从视觉元素(包括空间、光线、色彩等)和镜头元素(包括景别、角度、构图等)两大方面予以探讨;在类型化方面,先研究电视剧类型与受众主体建构之间的关系,然后再以青春偶像剧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另外,本文还增加了电视剧的先期认同,即在电视剧播出之前就能给观众提供一个主体位置,让观众产生认同,这里主要从明星形象、电视剧宣传和原始文本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电视剧的先期认同也属于前两种认同,只是由于时间与功能的特殊性,才做了单独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W,

本文编号:1252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252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0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