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名”式四字格临时短语固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7 15:50

  本文关键词:“名+名”式四字格临时短语固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4年

“名+名”式四字格临时短语固化研究

连佳  

【摘要】:本文进行的“名+名”式四字格临时短语固化研究,利用语料库的方法搜集整理语料并统计分析“名+名”式四字格,将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结合起来,充分描写和深入考察了以“名+名”式为主的四字格临时短语和固定短语在词形、语义等方面的特点,从四字格逐渐固化的过程中析出并验证了“名+名”式四字格临时短语固化的特征及条件参数。从“事实——理据——验证”的考察过程中,论证了“名+名”式四字格临时短语满足于哪些条件将有利于其发展成为固定短语。所获得的研究结论包括了“名+名”式四字格的基本固化特征、典型固化特征和参考固化特征,以及词形结构条件参数、语义理据条件参数和使用频率参数这些固化条件参数。 全文共分为五大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名+名”式四字格临时短语的动态分析;第三章“名+名”式四字格固定短语的静态分析;第四章“名+名”式固化四字格的分析;第五章结语与展望。 第一章介绍四字格的研究缘起、相关研究综述,对四字格进行界定,考察了其类型和特点等,并且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指导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是对“名+名”式四字格临时短语的动态分析。首先,介绍了语料库建设的基本情况,包括建库理念、语料的收集加工、分词校对等;并对从语料库中所提取“名+名”式四字格临时短语的频度、搭配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计量统计和科学分析。其次,从语料库中提取了若干例有代表性的并列式和偏正式的“名+名”式四字格临时短语,展开具体深入的例证分析。考察其在语料库中的名名搭配、特点及固化情况。通过对各个类型的四字格临时短语的动态考察,析出若干四字格临时短语固化的特征及条件参数。 第三章是对“名+名”式四字格固定短语的静态分析。细致梳理并充分描写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所收录的四字格,重点对“名+名”式四字格的结构进行了分类考察。 第四章是对“名+名”式固化四字格的分析。通过对“名+名”式固化四字格的词形结构、句法功能、词语属性和语义理据等方面的考察,逐条分析和验证由动态分析一章中所得出的“名+名”式四字格临时短语固化特征,力争确保作为研究结论的固化特征及条件参数的正确性。并阐述了“名+名”式四字格临时短语的固化过程,及其在固化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 第五章为结语和展望,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对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作出了思考。 本文所进行的“名+名”式四字格临时短语固化研究,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采用了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不但有基于语料库的计量考察,对语料库中系统自动划分的“名十名”式四字格固定短语,和没被划分为固定短语却高频出现的“名+名”式四字格临时短语,从结构、语义和语用等方面作出充分的描写和解释;还对已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名+名”式四字格固定短语,展开了词形结构分类和语义考察等较为详尽的静态分析。 第二,对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结论“名+名”式四字格临时短语的固化特征及条件参数,不仅作出了基于大量例证分析的科学提取,还逐条进行了严谨验证。首先,通过动态考察“名+名”式四字格临时短语而获得了四字格临时短语固化的特征;其次,通过对四字格固定短语的词形和语义等的深入考察,充分验证了所得到的四字格临时短语的固化特征及条件参数,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结论的可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祖谟;汉语骈列的词语和四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2 杨亦鸣,曹明,沈兴安;国外大脑词库研究概观[J];当代语言学;2001年02期

3 胡启好;;浅析译制片名翻译中的四字格现象[J];电影文学;2009年18期

4 张萍;;词汇联想与心理词库:词汇深度知识研究现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5 鞠君;四字格中“1+3”音段和“3+1”音段组合规律初探[J];汉语学习;1995年01期

6 张玲;;影响二语词汇组块可理解输出的认知因素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杨晓黎;四音节新词语及其成因[J];江淮论坛;1996年04期

8 向日征;;湘西苗语的四字并列结构[J];民族语文;1983年03期

9 马国凡;四字格论[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S2期

10 颜红菊;;离心结构复合词的语义认知动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德腾;现代汉语嵌入式预制语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孟祥英;汉语待嵌格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王洁;;合肥话派生式“子”缀词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于思湘;;现代汉语数量型合成词的构成及其语法功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徐澄;;英语词汇文化重合现象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孙静;肖建安;;汉英礼貌用语的文化理据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侯松山;张莹;;《洗澡》英译本中归化翻译策略的使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周巧云;;联合四字熟语的句法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6期

9 郑晓春;;探析汉语结构的特殊形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10 宋芫;;英汉合成词的认知理据对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谭景春;;关于由名词转变成的形容词的释义问题[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3 徐时仪;;面向新世纪的网络词典编纂刍探[A];中国辞书论集2001[C];2001年

4 梁洁;杨新璐;;维吾尔语韵律层级边界感知及其声学特征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余克强;;非同素同构异形词的系统性规范[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郑吉雅;;探析“一A一B”式四字语型[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万兵;赵燕;;PSC评分体系的原型理论阐释[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蔡淑美;施春宏;;重叠形式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阎连科作品中重叠形式的使用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郭中;;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沈铭贤;;天人合一:意义与争论——地震灾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凤杰;汉英对比韵律系学中的若干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爱玲;汉语、印尼语限定性与描写性状语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姜娜;不同条件下同音词效应的眼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静;汉西数词对比分析及汉语数词的西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云付静;同义副词A式与AA式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彩利;“N的V”的构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凌云;;双音节复合词语序排列中的认知因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钱旭菁;;汉语语块研究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安华林;;“四字骈语”的词汇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王天虹;;独特的汉语四字格形式发展探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启功;有关文言文中的一些现象、困难和设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6 肖菲;“大”与“小”语法功能上的差异性[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黎楠;;《论衡》中的比类动词的用法分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余绮川;;认知框架下的语块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9 刘志生;试论近代汉语中的叠加式词语模[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王馥芳;语言学理论研究成果与词典编纂[J];辞书研究;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冬梅;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孙艳;汉藏语四音格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赵倩;汉语人体名词词义演变规律及认知动因[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邱斌;古今汉语方位词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余桂林;《现汉》四字词语的分类及其特点[D];厦门大学;2002年

2 胡纯;人体词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海燕;现代汉语双音复合词理据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4 胡琳;试论现代汉语中非固定短语的熟语化过程及其成因[D];四川大学;2005年

5 周欣;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6 杜鹃;现代汉语“不X不Y”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祝爱华;“现X现Y”及其相关格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李传军;类固定短语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焕;现代汉语“一A一B”格式的多角度探究[D];暨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晓航;“四字格”在报刊翻译中的运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常虹;浅谈数字“四字格”的镶嵌语义特征及其英译[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3 张德明;英汉翻译运用四字格词组及应注意的问题[J];台声.新视角;2005年02期

4 刘秋红;刘洪泉;;《红楼梦》中四字格之并并格英译探析[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5 金勇;;公文四字格短语运用浅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18期

6 姚殿芳 ,潘兆明;说“四字格”[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7 马国凡;四字格论[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S2期

8 胡安良;老庄著作中对立四字格的结构类型和哲理含义初探[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9 胡书津;藏语并列四字格结构初探[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10 严素铭;徐东伦;;黔东苗语并列四字格结构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丁年青;余梅芳;;中医四字格术语逻辑关系分析与翻译策略[A];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22分会场——“中医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丁年青;余梅芳;;中医四字格术语逻辑关系分析与翻译策略[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黄怀飞;;汉语四字格英语口译的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习斌 许益明;[N];镇江日报;2010年

2 河南省太康高级中学 焦文林;[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连佳;“名+名”式四字格临时短语固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蔡心交;越汉成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足立史惠;汉语“新四字格”用法新探[D];浙江大学;2009年

2 张帅臣;论俄汉文学翻译中四字格的使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许俊芳;不对称性四字格初探[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司阳;忻州方言四字格俗语探究[D];山西大学;2011年

5 于玥;现代汉语四字格对举式涉数词语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6 钟华;政论语篇翻译中四字格的运用[D];黑龙江大学;2013年

7 李明玉;释意论视角下探析新闻发布会四字格的汉英口译[D];中南大学;2013年

8 刘紫瑶;中文演讲四字格的英语口译策略研究[D];外交学院;2014年

9 王玉;汉语四字格英译的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倩;“两会”记者招待会汉语四字格的口译方法探析[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名+名”式四字格临时短语固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7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67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3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