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损伤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影响:行为和静息态磁共振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3 08:00

  本文关键词:汉字书写对阅读的影响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杭州师范大学》 2015年

视力损伤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影响:行为和静息态磁共振研究

屠慧慧  

【摘要】:视力损伤对自我意识的影响既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也对促进视力损伤者的心理健康具有现实意义。既往相关的行为研究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果,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测量方法的差异。而尽管已有不少关于自我意识神经基础的研究,但主要针对健康人群,而对视力损伤群体的研究极少。因此,本研究采用标准化的自我意识量表,对不同视力条件个体(全盲、低视、明视)进行自我意识的测量,考察量表分数与静息态脑活动的关系,尤其是视力损伤对自我意识及相关脑区活动的影响。研究一:鉴于采用的自我意识量表修订版(Self-Consciousness Scale:A Revised Version for Use with General Populations,SCSR)尚无标准化的中文修订版,因此本研究对该量表汉化后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作者对汉化后的SCSR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原量表经过汉化后仍保持三因子结构,分别是私密自我意识、公众自我意识、社会焦虑,模型的累计解释率为46.16%。汉化后的SCSR量表总信度系数为0.837。据此结果认为该量表汉化后可作为有效测量工具。研究二:采用汉化修订后的量表测量被试的自我意识作为心理水平指标,并采集被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考察二者相关性及视力损伤对自我意识、神经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视力水平显著影响全盲被试对公众自我意识的思考,低视和明视无显著差异;但视力水平并不显著影响私密自我意识和社会焦虑。(2)在静息态脑神经活动上,明视被试的PCC到MPFC的功能连接显著高于低视、全盲被试,低视和全盲被试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视力的缺损对MPFC和PCC的脑活动信号同步性有显著影响。(3)PCC-MPFC功能连接强度与公众自我意识得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263,p=0.039),表明静息状态的大脑很可能加工自我公众性信息。本研究首次探讨了视力损伤对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及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的影响,当前研究能初步说明视力损伤、自我意识及大脑的功能连接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45.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爱保;刘沛汝;张彦驰;尹玉龙;张奋;;自我情绪一致性效应及其可逆性:探究负荷理论[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04期

2 韩世辉;张逸凡;;社会认知、文化与大脑——文化神经科学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年S1期

3 刘珊珊;马辛;尹梦雅;朱虹;赵永厚;BARNABY Nelson;刘嘉;贾竑晓;;神经心理学损害: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自我加工效应的异常[J];科学通报;2014年13期

4 Shanshan Liu;Xin Ma;Mengya Yin;Hong Zhu;Yonghou Zhao;Nelson Barnaby;Jia Liu;Hongxiao Jia;;Neuropsychological impairment: the disturbed effect of self-processing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4年28期

5 高帅;张宁;马辉;王纯;李鸿磊;滕昌军;;临床治愈的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年03期

6 赵翠花;陶玲;钟元;张志强;戚荣丰;黄清玲;周晖;卢光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固有连接网络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201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扬眉;幸福感的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4年

2 李文辉;汉字书写对阅读的影响及其认知神经机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3 刘明慧;自我相关信息对知觉选择的调控[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张小崔;抑郁认知易感者脑结构及静息态脑功能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丽丽;威胁性信息影响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探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王辉;主客观自我的文化差异和神经机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3 周立林;不同参照范式下中小学生记忆参照效应的发展特点[D];河南大学;2013年

4 肖雅琼;学前儿童脑功能网络的发展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5 王锡爱;民族自我参照效应研究:行为和ERPs证据[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朱孟波;基于格兰杰因果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脑异常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张兆青;恋人概念威胁对面孔优势效应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8 张兰兰;五种情绪唤醒度下脑激活的性别差异[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9 李伟;人类额上回亚区及其连接模式[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10 杜婉婉;有无标注词下内外部情绪标注对情绪作用的ERP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健;;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2 胡芳芳;桑青松;;高年级小学生校园欺负特点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3 王井云;;自我意识对惧怕否定评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10期

4 耿洪春;杨建中;刘恋;谢丽琴;朱祖欣;李秋媛;李洪毅;刘小彦;杨晓斌;李培凯;曾勇;;基诺族中学生自我意识现状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7期

5 胡福泉;浅谈自我意识对学习的影响[J];医学教育;1992年03期

6 陈雪斌;市场经济条件下自我意识的再认识[J];高等中医教育研究;1995年01期

7 聂文;赵志康;;军人怎样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J];解放军健康;2013年03期

8 孙茂森;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J];中国保健营养;1994年01期

9 贾茂春;;如何教育倔强的孩子[J];健康天地;1995年04期

10 罗紫璜;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J];家庭医学;199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守铭;;自我意识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张永红;;唤起孩子的自我意识[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3 王仁欣;;论自我意识发生和发展的若干问题——与“谈谈关于正确理解青年的自我意识及其发展”商榷有关问题[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4 马燚娜;韩世辉;;自我意识对梭状回活动的调控[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兰玲;;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洪;范方;苏林雁;;青春期前后儿童焦虑情绪的变化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凌燕;苏惠球;;增强自我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个案分析[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片成男;佐藤达哉;高桥登;竹尾和子;山本登志哉;;关于零花钱的自我意识—儿童如何看待自己的零花钱[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葛高飞;;试论农村妇女自我意识——从女奴走到女人[A];性与性别研究(第1辑)——社会性别与心理学研究[C];2010年

10 孟繁兴;郑全全;张锦;王锦;;自我意识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胥晓琦;[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2 冯念东;[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3 山东临沂电大宁良强;[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本报评论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5 胥晓琦;[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6 刘莉莉;[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肖峰;[N];光明日报;2003年

8 张克年 何成林;[N];甘肃经济日报;2001年

9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徐磊;[N];中华建筑报;2010年

10 海军兵种指挥学院政工系 郭继民;[N];光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冯晓杭;中美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跨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龙斌;人的自我论[D];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

4 姜勇君;否定性:从有限主体到绝对主体—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自我意识”篇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5 王天民;伦理创造论[D];吉林大学;2003年

6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7 薛丹妮;何以如家般安居于世[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汉字书写对阅读的影响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2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72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8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