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19 10:17

  本文关键词:现代蒙古族作家汉语写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天津师范大学》 2014年

现代蒙古族作家汉语写作研究

杨晓敏  

【摘要】:本文探讨的是现代文学时期几位蒙古族作家的汉语写作情况。这几位作家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母语文学与汉语文学的中间地带尴尬的生存着。他们的作品既有中国现代文学的共性,又有其独特性。在多元文化充分交融的现代社会,关注第二母语写作的群体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 文章首先对现代文学的分期以及作品的现代性进行了探讨。综合考察现代性的内涵、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蒙古族现代文学的特征等因素,得出“晚清发生论”的结论。蒙汉文化之间交流的空前繁荣,造就了一批蒙汉兼通的文人知识分子,蒙古族文人的汉语写作、汉语典籍的译介、蒙汉文学文化交流也在古代的基础上加快了发展的步伐,一直处于边缘状态下的少数民族文学随着中国文学的现代化紧随其后。对于蒙古族母语文学和汉语文学来说,其现代性特征的出现,也是必然趋势。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期间,这几位作家用他们的文字书写了对社会的认知和审视,抒发了对文学的执着和感悟,他们用作品唤醒了沉睡中的蒙古族人民,振奋起了蒙古民族萎靡的精神,以其启蒙性和现代性推进了蒙古族汉语文学的现代化历程。 其次,文章对作家进行了研究。从作家的民族认同心理、个人经历、教育背景、现实身份以及对西方文化的接受等方面对几位作家逐个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虽然受条件所限,他们对西方世界的认知和接受是模糊和片面的,但是,他们作为少数民族的知识分子,能够敞开胸襟,坦然面对异域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已经是非常大的突破了。浓郁的民族认同情结、丰富的人生阅历、多元文化的兼收并蓄促成了他们进行文学写作的可能性。他们穿行于传统与现代、蒙古族文化与多元文化的交叉地带,以其开放的视野、现代化的思想理念、包容的宽阔胸襟彰显了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先进性。 再次,文章对几位作家的作品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分析。这部分是整个文章的重心所在。通过文本细读,从民族性与世界性、人文关怀与民本思想等方面对作家们的代表性作品逐个进行分析研究,将这些不为人知的作品的内在价值和对蒙古族文学的重要意义揭示出来。它们既有民族文学的传统,又有外来文学的因素,汉语文学较母语文学能够更好的做到兼收并蓄,在当今跨文化研究的背景下,更能体现出文学、文化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尤其是作品在反帝爱国、批评时政、同情民生疾苦、学习西方文化等方面的进步思想,以及五四以后新文学形式的采用,都给蒙古族文学注入了新生元素,全方面的推进了蒙古族母语文学和汉语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最后,文章引入了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阐释了他们的边界写作特征:多重文化的冲突与糅合、多种语言的杂糅、文化身份的模糊与尴尬。蒙古族汉语作家游走在多元文化、多民族文学的边缘交叉地带,他们的创作理念、写作过程、文本内涵、艺术形式解构了汉民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的二元对立关系,体现了在世界多元文化杂糅的大背景下蒙古族文学的边界性。他们的写作行为模糊了民族的边界,为各民族文化的沟通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空间。这个群体的出现显示出越来越大的社会意义,但并不会重蹈殖民时期霸权话语的覆辙,他们只是在认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协商,以期达到相互理解和尊重的目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振荣;;延清及其《庚子都门纪事诗》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2 金华;文学启蒙的概念界定[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S1期

3 余华 ,王尧;一个人的记忆决定了他的写作方向[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4期

4 朱立元,王文英;以现代性为衡量的主要尺度——也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开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朱德发,贾振勇;现代的民族性与民族的现代性——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的价值规范[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4期

6 胡启勇;全球化语境中的现代文化认同建构[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苏勇;;文化身份认同与建构中的文化主体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颜水生;;少数民族文学史书写的问题及其跨越[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9 王向远;;民族文学的现代化即为“国民文学”——“国民文学”的形成与提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菅雪燕;;呼和浩特市的公主府[J];百科知识;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斯琴;新时期蒙古语城镇小说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罗四鸰;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身份建构与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11年

4 哈申高娃;蒙古族历史题材长篇小说与蒙古人的历史意识[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萨础拉;蒙古族当代话剧文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包阿拉坦巴根;新时期蒙古文小说批评观念变迁[D];内蒙古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福 ,梁绪敏;性张力下的恶之花——焦母、沈氏、曹七巧比较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1年03期

2 朱振武;论“聊斋”创作的心灵流变[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3 刘琦;;清代文言小说女性形象“陌生化”审美效果[J];蒲松龄研究;2007年03期

4 宋华伟;;创作与接受的互动——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聊斋志异》创作过程之独特性[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5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6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郭建勋;;对改进《民族学概论》教学工作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8 颜水生;;论“重返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及其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9 徐志达;;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之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10 廖一联;方舟;屈晓勤;;对传统街区场所精神营造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小岩;全美英;;和谐社会建构视阙下的少数民族新闻[A];2011北京两届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C];2011年

2 丁帆;;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19)[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3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黄书泉;;论当代长篇小说的文学经典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5 柏桦;余夏云;;闯荡江湖——莽汉主义的“漫游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6 李建周;;身份焦虑与文本误读——兼及王朔小说与“先锋小说”的差异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7 李建军;;从随物婉转到与心徘徊——论陈忠实的散文创作[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8 张申华;;积极构建下的消极颠覆——女性主义视角看刘易斯的《大街》[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苏颖;;互联网传播与公共领域——基于中国文明现代化进程语境里的讨论[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永生;;民族认同视阈下的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鑫;清代以来恩施市城镇景观演变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蒋辉月;论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悲剧精神[D];河北大学;2007年

3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丹;新时期高校德育管理人本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琴花;上海市部分初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目标的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李彬;舞龙快乐合作式教学模式在上海市部分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继托;;远方的追寻——浅谈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2 师海英;;叙事模式:图腾神话与原始仪式——试论宗教意识对乌热尔图创作的影响[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郭渐强;儒家道德教化与政治社会化[J];船山学刊;1997年01期

4 张吕;;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书写——论湖南当代作家民俗书写所蕴涵的文化意蕴及审美追求[J];船山学刊;2006年02期

5 胡铁强;;《尘埃落定》:民族文化心态的完美展示[J];船山学刊;2006年02期

6 于坚;;诗人及其命运[J];大家;1999年04期

7 何向阳;怀旧:新时期小说情绪主题[J];当代文坛;1993年03期

8 赵玫;自新大陆——关于张承志小说的民族意识[J];当代作家评论;1987年05期

9 陈思和;;论台湾新世代在文学史上的意义[J];当代作家评论;1991年01期

10 王绯;魔幻与荒诞:攥在扎西达娃手心儿里的西藏[J];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崇根;;台湾汉族传统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关系[A];民族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2 白振声;;论文化与民族关系[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义;[N];光明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袁晞;[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舒宪;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黄汉平;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D];暨南大学;2004年

3 傅光明;老舍之死与口述历史[D];河南大学;2005年

4 孙燕华;当代台湾自然写作初探[D];复旦大学;2005年

5 王本朝;中国当代文学体制研究(1949-1976年)[D];武汉大学;2005年

6 贺玉高;霍米·芭芭的杂交性理论与后现代身份观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周翔;现代台湾原住民文学与文化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李新民;后殖民理论与中国文化身份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吕豪爽;文化超越与审美创新[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祖君;论汉语文学期刊影响下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袁丁;从马原、扎西达娃和阿来的创作看西藏当代汉语小说[D];武汉大学;2004年

2 李洁;论新时期少数民族汉语诗歌创作[D];四川大学;2007年

3 李红;文革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妇女形象[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4 覃炜斐;浅谈土著语言及传统知识的现代价值[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5 常散丹;扎拉嘎胡小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闫丽霞;土家文化的探寻与身份建构—叶梅小说论[D];三峡大学;2009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现代蒙古族作家汉语写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2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82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2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