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硕姆哲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7 07:01

  本文关键词:齐硕姆哲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罗德里克M·齐硕姆(Roderick M. Chisholm)被誉为“美国哲学史上的康德”,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家之一。其研究涉及到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等领域,他的著作构成了一个宏大的哲学体系,他被认为是当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齐硕姆是20世纪美国知识论的领导者,他的认识论思想几乎是美国乃至西方认识论的一个时代标志,研究齐硕姆思想是研究当代西方知识论的必经之路。本文对他的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思想方面的主要思想观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且对他的内在主义的认识论和能动性理论提出了质疑和看法。 齐硕姆的认识论是内在主义和基础主义的。受布伦塔诺和现象主义者的影响,齐硕姆的哲学强调意识和事物显现方式,他将“自我呈现”命题作为经验的基本命题,它是直接明显的,而“公理性”的命题是先验的基本命题,每个人的知识都是以这两种命题为基础的。一个人在任何时候所拥有的知识都是一个结构,其中各个部分相互连结、相互支持,而整个结构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他提出了一个由九个步骤组成的认知原理,通过他的认知原理,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是怎样可以拥有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齐硕姆的部分学的本质主义(mereological essentialism)理论认为,我们必须区分严格的哲学意义上的真部分(proper part)和松散的日常意义上的非真部分,作为对象的真部分对于该对象而言是本质性的,在这个整体存在的每一个可能世界中都作为它的部分存在。在提修斯之船难题中,他指出在某个时刻存在的部分的组合是“存在者本身(ens per se)",它依自身的力量而存在,而提修斯之船是一个“依存物(ens per alio)",它凭借其他的事物存在而存在,因此在严格的和哲学的意义上,T1不等同于T3。齐硕姆的能动性理论有两个基本概念,即试图做(undertaking)和因果促成(causal contribution)。他认为,每个行为中都包含了这个行为人的试图做,这是他的行为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根据他的能动性理论,如果某个人实施了一个行为,那么这个行为中必然有一个事件是由行为人直接引起的。并且,行为人在因果上促成了他的试图做,而他试图做某事情又在因果上促成了某事情的发生。 本文提出了对齐硕姆的内在主义认识论和他的能动性理论的一些质疑。首先他的认识论原理在认识论特征和形而上学特征上存在着困难。齐硕姆的区分自我呈现特征的方式是值得怀疑的,因为我们的内省能力是否与他的认识论原理所认为的是同样可靠的是值得怀疑的,因此他认为最初可以得到辨明的信念事实上是值得怀疑的。他的关于辩明的观念同时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但是,主观上有说服力的不是客观上可以保证的,恶魔假设和缸中之脑假设表明能满足我们自身的最深刻的认识论的标准的认识事实上有可能完全是错误的。其次,他的能动性理论认为,如果某个行为人对他的某个行为是负责的,那么这个行为人的试图做是直接地由这个行为人引起的,但是他的能动性理论不能解释是什么引起某个行为人在某个时候自由地试图做。他的因果促成概念认为行为人在因果上促成了他的试图做并且他试图做某事情在因果上促成了某事情的发生,但是事件和行为的理由之间事实上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仅仅因果概念是不能够解释为什么行为人会引起他的试图做,也不能解释他的理由怎样影响他引起那个试图做。
【关键词】:齐硕姆 认知原理 部分学的本质主义 能动性 内在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712.5
【目录】:
  • 论文摘要6-8
  • Abstract8-12
  • 导论12-19
  • 第一节 研究综述和研究意义12-16
  • 第二节 齐硕姆的学术经历16-19
  • 第一章 认识论思想19-50
  • 第一节 认识论的基础19-21
  • 第二节 认知辨明21-24
  • 第三节 确定的知识24-28
  • 第四节 感觉的证据28-32
  • 第五节 辨明的传递32-34
  • 第六节 经验知识的结构34-39
  • 第七节 反驳外在论39-42
  • 第八节 基础主义42-45
  • 第九节 知识的定义45-50
  • 第二章 形而上学思想50-80
  • 第一节 部分学的本质主义50-62
  • 1. 跨界同一性难题50-51
  • 2. 部分学的本质主义原理51-57
  • 3. 提修斯之船难题57-61
  • 4. 关于人的本质61-62
  • 第二节 本体论思想62-80
  • 1. 范畴62-66
  • 2. 事态66-70
  • 3. 状态和事件70-72
  • 4. 属性72-75
  • 5. 空间存在体和物质实体75-80
  • 第三章 伦理学思想80-108
  • 第一节 能动性理论80-96
  • 1. “他本可以做其他”80-84
  • 2. 自由和非决定论84-88
  • 3. 有目的的行为88-93
  • 4. 作为原因的行为人93-94
  • 5. 试图实现94-96
  • 第二节 要求伦理学思想96-98
  • 第三节 价值有机整体思想98-108
  • 1. 事态和情感的价值98-102
  • 2. 善的消隐102-106
  • 3. 价值和消隐知识的性质106-108
  • 第四章 对齐硕姆的内在主义认识论和能动性理论的质疑108-121
  • 第一节 对他的内在主义认识论的质疑108-113
  • 第二节 对他的能动性理论的质疑113-121
  • 附录121-122
  • 主要参考文献122-130
  • 后记130-13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李秀敏;论亚相容逻辑中的“矛盾”——达科斯塔的亚相容逻辑思想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夏素敏;试析形式理性与辩证理性之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秦玮远;;“说谎者悖论”的再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李莉;;纽科姆疑难的哲学意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朱刚;;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精神与时间”之关系的解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付敏;;语义封闭性、“真矛盾论”与“悖论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桂在泓;王平;;论当代中国政府能动性的发生与制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刘红婴;;论法定程序的“以言行事”[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赵华;;两种文化的理性解读[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孙波;;自然辩证法的黑格尔哲学渊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龙扬志;;一部诗剧与一个诗人的创作史[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涯倩;;试论共同体的宗教本质[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夏莹;;生产的镜像逻辑与西方形而上学批判——为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观念批判辩护[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张四化;葛宇宁;;从对集合论悖论的剖析看制约逻辑的客体性[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衣俊卿;;马克思主义哲学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10 陈天庆;;世界历史性、社会实践及自身——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存在论断想[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珍;利科的解释学符号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卫华;马克思哲学价值论及其当代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邓亚娟;学校教育中加强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静;医学院校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石磊;个人数字产品设计的模糊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王文秀;淮北地区汉画像石神话图式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齐硕姆哲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52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3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