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04:05

  本文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魏晋南北朝的家庭教育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历史现象。众所周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由于战乱不断,大一统局面不复存在,导致两汉以来曾经盛极一时的官学一蹶不振。于是,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逐步掌握主导权的门阀士族面对官学的缺位而在其家族内部兴起了家庭教育的模式。这种以家诫、家风为特色的家庭教育模式部分地承担起了官学不振情况下,儒学思想的传承和延续的责任,使中华文明得以在社会动荡之中延续下来。另外,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教育的内容上不仅以儒为主,兼有道释,且在文学、科技、音乐、绘画、武艺等方面也有增进。毋庸置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对儒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贡献。无论是从普通教育规律的研究角度,还是从不同时代官私教育关系的角度来看,魏晋家庭教育确实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其内涵,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总结。 本文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因素与家庭教育兴起之间的关系,需要从一般的理论意义上做进一步的说明和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兴起的特殊原因,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和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呈现出其他时代所少有的一些特点。把这些特点说清楚、阐述明白,对解释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特别是对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的传统,对如何看待当今的家庭教育,不无裨益。 不少学人都很重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研究,因此,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史料丰富,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地域间几大家族的家庭教育为论述对象,从儒礼、经术、玄学、文史、才艺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更深入的认识世族社会的家庭教育状况。本文还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状况和当代家庭教育进行比较研究,以及对于以往因种种历史原因未被充分重视的方面如胎教,儿童的早教等做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进行考实性和整体性的研究。宏观层面上注重这个时期家庭教育兴起的背景、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原因;中观层面上注重比较不同的有代表性的家族的家庭教育特色;微观层面上则以主要代表人物为线索,以家庭教育中特别的教育对象为载体,把典型的事件、人物和问题进行筛检,进行具象的描述和分析。 本文分为7章正文,外加引言,共8个相对独立又互有内在联系的部分。其中,正文前6章是重要部分。在结构上,宏观部分为引言、第一章和第二章。这部分将按照博士论文写作规范,说明写作选题的意义、学术回顾、思路和方法等。第一章第二章将对两汉的社会政治,经济现状进行梳理,探寻其模式的变迁以及官学衰败和私学兴起的原因,文化方面则通过对当时的儒、道、玄、佛等文化的多元,论述文化对于教育的渗透,对于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影响。 中观部分为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是从身份角度横向上和纵向上比较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从身份的纵向上,重点考察帝王家庭、世族家庭、少数民族特别是鲜卑族的家庭教育特点。在横向上,重点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世族家教个案的比较(选择若干个的家族个案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内容从地域性的视角,看南北家族差异,教育思想、内容上的差异等。 微观部分为第五章和第六章,这部分首先重点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家大族中的重点人物的教育观及对家族的影响进行阐述,包含对王导、谢安、颜之推等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家庭教育思想进行描述和分析。第六章主要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中的女性这个特殊群体进行说明,阐述这个时期家庭教育的特色。 第七章为总结性的一章,在结构中相对独立,含有余论之性质。将用不太长的篇幅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做一个评价,并适当阐述对当今的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世家大族 家庭教育 家学门风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8;K23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目录10-14
  • 引言14-23
  •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14-15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15-20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20-21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和难点21-23
  •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23-49
  •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3-33
  • 1.1.1 门阀社会的形成及影响23-26
  • 1.1.2 九品中正制与人才的选拔26-28
  • 1.1.3 多元文化背景的形成28-31
  • 1.1.4 经济特点及其影响31-33
  •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33-41
  • 1.2.1 官学教育的衰弱33-36
  • 1.2.2 汉以来私学教育的发展变迁36-40
  • 1.2.3 帝王个人因素对教育的影响40-41
  •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的产生和兴起41-49
  • 1.3.1 家庭教育的渊源42-43
  • 1.3.2 家族文化价值观的变化43-45
  • 1.3.3 家庭教育的兴盛45-49
  • 第二章 家庭教育的思想、内容、形式及方法49-76
  •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思想及内容49-58
  • 2.1.1 家庭门风的感化49-52
  • 2.1.2 处事和入仕的教育思想52-54
  • 2.1.3 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54-58
  • 第二节 不同的家庭教育形式58-69
  • 2.2.1 家传58-62
  • 2.2.2 设馆施教62-64
  • 2.2.3 家训的繁荣64-69
  • 第三节 家庭教育措施69-76
  • 2.3.1 注重环境、因材施教69-72
  • 2.3.2 长辈以身作则72-73
  • 2.3.3 重视情景教学实践73-76
  •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类型家庭的教育特点76-106
  • 第一节 帝王家庭的家教特点76-85
  • 3.1.1 帝王家庭容易与社会脱离76-79
  • 3.1.2 帝王家庭教育思想79-82
  • 3.1.3 帝王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失败82-85
  • 第二节 世族家庭的家教特点85-94
  • 3.2.1 重视蒙学,德育教育86-89
  • 3.2.2 活跃的家庭教育思想89-92
  • 3.2.3 世家大族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失败92-94
  • 第三节 少数民族家庭的家教特点94-106
  • 3.3.1 倡导汉化,施教的书籍95-98
  • 3.3.2 教子团结98-100
  • 3.3.3 北朝鲜卑家庭教育特点100-106
  •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族家教个案的比较106-143
  • 第一节 王谢家族门风及比较106-123
  • 4.1.1 琅琊王氏家学门风,书法世家106-114
  • 4.1.2 陈郡谢氏家学门风,文学世家114-119
  • 4.1.3 王谢家族门风的差异及影响119-120
  • 4.1.4 两晋之际琅琊王氏充当南北文化交流的使者120-123
  • 第二节 江东土著大族家教门风123-128
  • 4.2.1 江东土著大族文化发展概况123-124
  • 4.2.2 江东土著大族家教个案(特点、作用)124-127
  • 4.2.3 士族通过家教改变家族命运127-128
  • 第三节 各具特色的世族家教128-143
  • 4.3.1 敦煌索氏家教特色128-130
  • 4.3.2 河东薛氏家教特点130-131
  • 4.3.3 汝南应氏家教特点131-143
  •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家大族中的重点人物的教育观及对家族的影响143-169
  • 第一节 王导家教研究143-150
  • 5.1.1 王导的教育思想144-146
  • 5.1.2 王导的家教特点146-149
  • 5.1.3 王导的家教影响149-150
  • 第二节 谢安家教研究150-157
  • 5.2.1 谢安的家教内容150-155
  • 5.2.2 谢安的家教特点155-156
  • 5.2.3 谢安的家教影响156-157
  • 第三节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等157-169
  • 5.3.1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158-164
  • 5.3.2 源远流长的家学164-166
  • 5.3.3 《颜氏家训》的地位及影响166-169
  •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中的女性169-194
  • 第一节 女性接受教育的原因169-181
  • 6.1.1 官学式微与儒学衰落169-173
  • 6.1.2 统治者重视并大力发展教育173-177
  • 6.1.3 家族组织的兴盛177-181
  • 第二节 女性接受教育的状况181-187
  • 6.2.1 女性接受教育的目的181-182
  • 6.2.2 女性接受教育状况分析182-184
  • 6.2.3 女子教育的内容184-187
  • 第三节 女性积极参与家庭教育的意义187-194
  • 6.3.1 作为施教者为家族培养人才187-190
  • 6.3.2 担任公职或从事社会活动190-192
  • 6.3.3 一定程度提高女性地位192-194
  •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194-217
  •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的总结194-207
  • 7.1.1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194-202
  • 7.1.2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的作用202-205
  • 7.1.3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的历史地位205-207
  •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与当代家庭教育之比较207-217
  • 7.2.1 关于当代家庭教育的反思207-211
  • 7.2.2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的进步意义211-212
  • 7.2.3 借鉴古代优秀家庭教育经验,提高现代家教水平212-217
  • 参考文献217-224
  • 一、基本史料(根据所阅读版本出版时间排序)217
  • 二、研究著作(根据所阅读版本出版时间排序)217-221
  • 三、期刊论文(根据所阅读版本出版时间排序)221-224
  • 致谢224-225
  • 个人简历及科研成果22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必友;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杨志刚;汉代礼制和文化略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3 余世明;简论魏晋南北朝私人教育的发展[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吴霓;论魏晋九品中正制与私学的关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1期

5 程时用;刘福英;;六朝时期颜氏家族的家风与文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施光明;;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的若干变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7 谢长法;;魏晋时期的家庭教育与社会教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9期

8 孔毅;东晋南朝的经学及其玄化和佛化[J];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9 王永平;论六朝时期陈郡谢氏的家风与家学[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10 张天来;魏晋南北朝儒学、家学与家族观念[J];江海学刊;199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55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9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