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07:01

  本文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后半期,文化创意产业以其强大发展活力和创意精神理念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展示着作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的无穷魅力,被誉为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凭借文化元素与创意元素的高端聚合,具备了独特的产业优化功能以及强大的经济文化功能,缔造了现代产业高速发展的新奇迹,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不断凸显。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问题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现有研究成果还很不成熟。因此,科学透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研究对象、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为研究内容。首先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文化创意产业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揭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特征和构成主体。剖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比研究了国内外典型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从历史资源方面、经济基础方面、政府支持方面、人才支撑方面四方面挖掘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影响因素的一般规律。并根据在形成路径及政府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参与度不同,提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可分为内生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外生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其次,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宏、微观影响因素入手,构建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研究发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受历史资源因素、经济基础因素、政府支持因素及人才支撑因素四方面的影响。根据这一结论,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假设,设计出用于半结构化访谈的调研问卷。将问卷采集的原始数据用于数理分析,借助因子分析法,最终构建了由四大维度、八大类、28个指标构成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影响因素体系。 再次,构建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识别指标体系。依据一般产业集群识别指标的设计原则,结合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自身特点,从静态、动态及宏观、微观两方面构建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识别指标体系。为后续的定量研究提供依据。 然后,本文运用数理分析和博弈论思想,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时间梯度和空间布局进行了动态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演化阶段分为萌芽期、成长辐射期、自组织发展期三阶段,并分析了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用数理方式将这一过程进行描述,研究发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无序”演化成“有序”的过程。通过数理描述揭示了一定区域内文化创意企业为获取集聚效益,在进行理性选择时出现的自由流动、最后趋向稳定的过程;同时,以空间区位理论和空间结构理论为分析工具,从空间布局的维度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利用博弈论思想构建模型,揭示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空间布局的一般规律,得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遵循“点状”、“线型”、“网面”三阶段发展路径的结论。 最后,以武汉市为分析对象,研究了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形成影响因素。并运用2008年至2012年的数据进行了集群形成识别指标的测算,判断出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正处在成长辐射期阶段。同时,结合空间结构理论与两维图论聚类分析方法,刻画出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点状”、“线型”、“网面”三阶段发展路径。根据功能分区的不同,对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各功能区域定位及发展方向给予了建议,以期对武汉和其他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有所指导。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集群 形成机理 时间梯度 空间布局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12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23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12-15
  • 1.1.1 研究背景12-14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4-1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5-20
  • 1.2.1 文化创意产业15-17
  • 1.2.2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17-18
  • 1.2.3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18-19
  • 1.2.4 创意产业发展战略19-20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20-23
  • 1.3.1 研究内容20-21
  • 1.3.2 研究方法21-23
  • 第2章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23-40
  • 2.1 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23-29
  • 2.1.1 文化产业的定义23-26
  • 2.1.2 创意产业的定义26
  • 2.1.3 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26-29
  • 2.2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界定29-37
  • 2.2.1 产业集群的定义29-33
  • 2.2.2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定义33-34
  • 2.2.3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构成主体34-36
  • 2.2.4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特征36-37
  • 2.3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动力机制37-39
  • 2.3.1 知识溢出机制37-38
  • 2.3.2 协同竞争机制38-39
  • 本章小结39-40
  • 第3章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比较研究40-62
  • 3.1 国外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40-49
  • 3.1.1 伦敦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40-44
  • 3.1.2 纽约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44-46
  • 3.1.3 布鲁塞尔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46-49
  • 3.2 国内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49-58
  • 3.2.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50-54
  • 3.2.2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54-57
  • 3.2.3 广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57-58
  • 3.3 国内外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趋向评析58-61
  • 本章小结61-62
  • 第4章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62-83
  • 4.1 影响因素模型的提出62-68
  • 4.1.1 影响因素的选取原则62-63
  • 4.1.2 影响因素的维度假设63-67
  • 4.1.3 理论假设模型的构建67-68
  • 4.2 模型指标体系的设计68-73
  • 4.2.1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提出68-70
  • 4.2.2 小样本测试和指标体系的确定70-73
  • 4.3 影响因素模型的探索性因子分析73-79
  • 4.3.1 大样本问卷调研73
  • 4.3.2 数据收集和样本描述73-74
  • 4.3.3 样本数据信度分析74-75
  • 4.3.4 样本数据效度检验75-79
  • 4.4 影响因素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79-82
  • 本章小结82-83
  • 第5章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识别指标体系83-92
  • 5.1 一般产业集群形成的识别方法综述83-84
  • 5.2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识别指标的设计原则84-85
  • 5.3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识别的静态指标设计85-89
  • 5.3.1 宏观角度的识别指标85-87
  • 5.3.2 微观角度的识别指标87-89
  • 5.4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识别的动态指标设计89-90
  • 本章小结90-92
  • 第6章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演化机理92-112
  • 6.1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演化的时间梯度分析92-99
  • 6.1.1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演化阶段的界定92-93
  • 6.1.2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演化特征分析93-96
  • 6.1.3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时间序列数理描述96-99
  • 6.2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演化的空间布局分析99-109
  • 6.2.1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空间布局的基础理论99-101
  • 6.2.2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空间布局数理描述101-109
  • 6.3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演化的路径分析109-111
  • 6.3.1 点状阶段109-110
  • 6.3.2 线形阶段110
  • 6.3.3 网面阶段110-111
  • 本章小结111-112
  • 第7章 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实证分析112-147
  • 7.1 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112-114
  • 7.2 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影响因素分析114-122
  • 7.2.1 武汉市历史资源因素分析115-117
  • 7.2.2 武汉市经济基础因素分析117-119
  • 7.2.3 武汉市政府支持因素分析119-121
  • 7.2.4 武汉市人才支撑因素分析121-122
  • 7.3 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识别122-130
  • 7.3.1 宏观角度识别指标的测算122-125
  • 7.3.2 微观角度识别指标的测算125-129
  • 7.3.3 结论129-130
  • 7.4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演化的空间布局分析130-142
  • 7.4.1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分区域现状130-136
  • 7.4.2 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节点的选择136-137
  • 7.4.3 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轴线的设计137-138
  • 7.4.4 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网面空间的形成138-142
  • 7.5 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功能区域的定位及发展方向142-145
  • 本章小结145-147
  • 第8章 结语147-151
  • 8.1 全文总结147-148
  • 8.2 本文创新点148-149
  • 8.3 研究展望149-151
  • 致谢151-152
  • 参考文献152-160
  • 附录1 企业(机构)调查问卷160-164
  • 附录2 社会网络调查问卷164-167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及发表的论文167-1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小明,向勇;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翁旭青;;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05期

3 钱紫华;闫小培;王爱民;;西方国家文化产业的就业特点[J];城市问题;2007年09期

4 王言;;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支撑体系的研究综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5 符正平;论企业集群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10期

6 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7 弓正;;走读英伦之一:伦敦,一个弥漫创意的城市[J];现代班组;2009年05期

8 宋德勇,胡宝珠;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模型评析[J];经济地理;2005年04期

9 邢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整合及其发展路径探析[J];经济管理;2009年02期

10 袁海;;中国省域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忠;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颖;创意产业集聚区环境对创意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张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马仁锋;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萌;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刘利成;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7 吴旭晓;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区域中心城市内涵式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陆小成;产业集群协同演化的生态位整合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周国梁;美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赵剑冬;基于Agent的产业集群企业竞争模型与仿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55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2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