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行政路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13:06

  本文关键词:金代行政路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笔者拟从地方行政制度史和区域史的角度入手,在对金代行政路制的多体制并行模式进行纵向动态研究的同时,横向探讨金代行政路制的内部运行格局,进而考察金代行政路制格局或特点背后的深层原因,力求全面展现金代行政路制的发展与变化,以期能够为金代地方行政制度史和中国北方区域史的整体研究尽绵薄之力。开展金代行政路制研究,厘清金朝基本的最高地方行政区划建置体制,不仅有利于对金代的地方政治结构进行深刻剖析,透视金朝政治制度的演进过程,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更为客观地去看待宋、金、元三代制度的更迭关系。笔者将文本设计为如下七个部分: 绪论部分。这一部分对本选题的核心问题金代“行政路”的概念加以阐释,行政路是指金朝的最高地方行政区划建置,既是一种地理区划定义,也是一种行政体制概念。同时对本选题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学科属性、研究视角和范围,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状况,论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创新点加以论述。 第一章,影响金初行政路制确立的背景因素。本章以“历时性”的源发角度为切入点,,对这些背景因素逐次展开回顾和探讨,进而对该时段的历史语境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与构建,以期能够以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的共生作用为前期视角,去引起下一章对金初行政路建置问题的讨论,同时也为全文内容的展开奠定基础。女真建国以前,女真军事部落大联盟的三级区域结构和猛安谋克制度向地方行政组织的演化使女真统治者具有了以行政区划建置统治地方的概念。女真建国以后,国家体制的确立,疆域和人口的扩充,为金初行政路制的确立配备了基本的客观条件。辽、宋制度为金初统治者建立行政路制提供借鉴。 第二章,金代行政路建置沿革考论。本章是对金代行政路之“形”的考察,主要对金初三种行政路制——金源地区的万户路、原辽地区的都统或军帅司路、原宋地区的兵马总管府路,以及金熙宗以后统一的兵马都总管府路制下的三种路制类型——京路、都路、府路的建置沿革进行梳理,对金代行政路制形成的过程和分划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对于行政路建置名称相似的路下路、中京(金昌府)、行总管府三个建置进行辨析和考述,认为它们并非行政路建置。 第三章,金代行政路官署机构解读。本章是在《金史百官志》的基础上,对金代行政路之“制”的第一个层面——官署机构的组织形式整合与补充。金太祖、太宗时期,万户路,路治设万户府,在长官万户之外,还设有万户令史,其他官员设置情况无考。都统或军帅司路,路治设都统司或军帅司。都统司地位高于军帅司,长官为都统,设有副官为副都统。军帅司长官为军帅,是否设置副官无考。兵马都总管府路,路治设总管府。其长官为兵马都总管,因缺乏史料的记述,笔者推断其建置应与熙宗以后的总管府路相似,但是否完备,存疑。金熙宗以来统一的兵马都总管府路制,京路、都路、总管府的职官名称存在差异。京路,路治设留守司,其官职皆称留守官;都路,路治在国都设府,平时为都府官职,皇帝出巡时设留守司官职;总管府路,路治设总管府,其官职皆为总管府官称谓。增补“会宁牧”、“知某府(事)”、“治中”三个官职。笔者发现从世宗大定末年开始“知某府(事)”、“治中”之名逐渐取代“府尹”、“少尹”的称谓。 第四章,金代行政路职能辨析。本章从吏户礼兵刑工的角度,对金代行政路之“制”的第二层面——职能进行探讨,主要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司法职能、军事职能,以及其他一些职能和义务,来考察行政路在本路管理中具体的权力。笔者从研究中发现,金代行政路是军政合一的性质金朝一级地方行政区划建置,具有安置猛安谋克户与府州县民户、督导农业、配合转运司通检推排、防治河患、审理诉讼、鞫纠疑案和冤案、解决州县纠纷、治安、戍卫、戍边、对内平乱、对外征战、战时供应和转运军需、参与国家祭祀与皇亲国戚治丧、参与外交事务、上报政务和参议朝政等诸多职能。 第五章,金代行政路路官考述。本章笔者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文献和石刻资料进行了整理,对带有多民族性质的行政路路官群体——“人”的具体任职、分流情况和特点进行探讨,结合金朝社会的历史大背景来分析,将“形”、“制”、“人”进行综合研究,力求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得到关于金代行政路制内部运行格局的相关启示。 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升华。
【关键词】:金代 行政路 建置 官署 职能 官员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91;K246.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目录10-14
  • 绪论14-28
  • 一、 金代“行政路”概念的提出与界定14-16
  • 二、 选题的意义16-18
  • 三、 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综述18-24
  • 四、 研究思路与主要创新点24-28
  • 第一章 影响金初行政路制确立的背景因素28-48
  • 第一节 女真建国前后的国情变迁28-34
  • 一、 生女真的崛起与完颜阿骨打建国28-31
  • 二、 金初的疆域拓展与多民族人口的地区分布31-34
  • 第二节 女真“本体”制度的积淀与转化34-38
  • 一、 女真军事部落大联盟区域性结构的历史积淀34-36
  • 二、 猛安谋克向地方行政组织的角色转化36-38
  • 第三节 辽、宋之制的历史投影38-46
  • 一、 辽代的道制与五京制度38-40
  • 二、 宋代的路制40-46
  • 本章小结46-48
  • 第二章 金代行政路建置沿革考论48-78
  • 第一节 金太祖、太宗时期行政路制的草创与发展48-58
  • 一、 金源地区:万户路49-54
  • 二、 原辽地区:都统、军帅司路54-58
  • 三、 原宋地区:兵马都总管府路58
  • 第二节 金熙宗以后行政路制的划一与嬗变58-73
  • 一、 金熙宗以来行政路建置沿革总体脉络管窥59-65
  • 二、 京路、都路、总管府路三种行政路类型及其辖区沿革65-73
  • 第三节 与行政路名称相似的金代地方建置解析73-76
  • 一、 路下路73-74
  • 二、 行总管府74-75
  • 三、 中京(金昌府)75-76
  • 本章小结76-78
  • 第三章 金代行政路官署机构解读78-102
  • 第一节 金太祖、太宗时期行政路的官署机构78-83
  • 一、 万户府78-80
  • 二、 都统司、军帅司80-81
  • 三、 总管府81-83
  • 第二节 金熙宗以后行政路的官署机构83-92
  • 一、 京府:留守司83-84
  • 二、 都府:皇帝出巡置留守司84-90
  • 三、 总管府90-92
  • 第三节 金代行政路路官补遗三则92-99
  • 一、 会宁牧92-93
  • 二、 知某府(事)93-95
  • 三、 治中95-99
  • 本章小结99-102
  • 第四章 金代行政路职能辨析102-134
  • 第一节 安置管理本路猛安谋克户与府州县民户102-108
  • 一、 安置管理本路猛安谋克户104-106
  • 二、 安置管理本路府州县民户106-108
  • 第二节 督导农业、配合通检、防治河患108-112
  • 一、 督导农业生产108-109
  • 二、 配合转运司通检推排109-111
  • 三、 防治河患111-112
  • 第三节 理诉讼、纠冤案、平纠纷112-118
  • 一、 审理诉讼112-114
  • 二、 鞫疑狱、纠冤狱114-116
  • 三、 解决府州县纠纷116-118
  • 第四节 治安、戍边、征战与供军需118-126
  • 一、 治安118-120
  • 二、 戍边120-123
  • 三、 平乱与征战123-125
  • 四、 战时供应和转运军需125-126
  • 第五节 参祭、治丧、出使与议政126-133
  • 一、 参与国家祭祀与皇亲国戚治丧126-128
  • 二、 外交与出使128-131
  • 三、 上报本路要务与参议、上疏朝廷军政事务131-133
  • 本章小结133-134
  • 第五章 金代行政路官员考述134-162
  • 第一节 金代行政路官员的入仕途径及特点134-150
  • 一、 军功、降附134-138
  • 二、 科举138-143
  • 三、 宗室外戚、世袭、荫补143-147
  • 四、 出职147-149
  • 五、 其他149-150
  • 第二节 金代行政路官员的民族构成150-157
  • 一、 金太祖、太宗时期行政路官员的民族构成151-153
  • 二、 金熙宗以后行政路官员的民族构成153-157
  • 第三节 金代行政路官员的任职特点157-160
  • 本章小结160-162
  • 结语162-166
  • 参考文献166-182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及活动182-184
  • 致谢184-1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清华;;金朝后期对河东南、北路的军政统治——以行省、行元帅府统治为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宋德辉;婆卢火与金泰州[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孙丽梅;;简述辽金时期的泰州[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吴培玉;《金界壕考》补正二则[J];北方论丛;1998年03期

5 王崇时;;金代曷懒水补考[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6 郝思德;;浅谈“胡里改路之印”[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01期

7 王禹浪;寥晦城考[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年02期

8 贾伟明;魏国忠;;论挹娄的考古学文化[J];北方文物;1989年03期

9 程妮娜;;金初府、州、县考略[J];北方文物;1989年03期

10 衣保中;;金代屯田制度初探[J];北方文物;199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志英;金元时期的转运司[D];复旦大学;2008年

2 杨清华;金朝行省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金代行政路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56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d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