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小说与明清相关题材戏曲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4 19:14

  本文关键词:唐代小说与明清相关题材戏曲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唐代小说为明清戏曲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唐代小说的嬗变途径之一,就是经由明清戏曲家的创作而以新的艺术形式呈现同一题材。本文运用宏观与微观研究结合,文体、文献、文化研究结合及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唐代小说与明清相关题材戏曲进行比较研究,管窥唐代小说与明清戏曲的思想文化内涵与艺术风貌,力求打通文体界限,探求相同题材在不同时代、不同文体中的嬗变轨迹。通过探讨相同题材在唐代与明清两代所反映的思想与文化内涵的差异,管窥时代文化对作家文化心态的巨大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其作品中的诸种形态。这是由文化看文学与由文学看文化的双向互动过程,通过本文的比较研究,将会加深对唐代、明清不同时代文化与文学创作关系的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前四章侧重于唐代神怪、婚恋与豪侠题材小说与明清戏曲的比较研究,深入文本内部剖析,以个案研究为主体。后三章侧重于整体比较唐代小说与明清相关题材戏曲的异同,进行创作艺术、思想文化内涵及文化背景的比较研究。第一章:论唐代神怪题材小说与明清戏曲的再创作。唐代神怪题材小说对明清神仙道化剧创作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明清戏曲直接取材于唐代小说,或是取材于受唐代小说影响的道教仙传、宋元话本、白话长篇小说。度化升仙的神道化特征强化同时,借光怪陆离的故事劝惩教化世人,或是寄托身世之感,体会世态炎凉的人情冷暖,抒发济世救民的抱负是明清神仙道化剧呈现的新特点。第二章:论唐代婚恋题材小说与明清戏曲的改编。唐代现实婚恋题材小说多为悲剧,在明清戏曲中则得到多种诠释,呈现善恶两极分化的趋向。既有伦理化倾向,又有“以情反理”的爱情颂歌。非现实婚恋题材小说中人神婚恋、人龙婚恋、人与动物婚恋等在明清戏曲中得以继续。现实世界中的婚恋观以异化与变形的形式呈现。第三章:论唐代豪侠题材小说与明清戏曲的演绎。唐代婚恋小说中促成良缘的豪侠在明清戏曲中具有了忠孝节义、仙道化、文人化特征。唐代豪侠小说在明清戏曲家的改编下侠义精神得以丰富发展,道德教化意味加强。同时豪侠题材与婚恋、神仙题材戏曲呈现合流的趋向。第四章:论唐代小说与汤显祖的戏曲创作。汤显祖戏曲作品在“至情论”的思想指导下对唐代小说进行改编。其戏曲通过改造唐代小说人物形象,转换小说矛盾冲突等,使戏曲展示其才情,反映情与理的对立与冲突。其戏曲中既有释、道宗教气息,又有对于至真情感的礼赞。汤显祖借助于梦幻叙事,在戏曲中增加了对于清明政治的诉求及对于官场污浊的否定。蕴含教化劝惩的意图,同时又有自我胸臆的抒怀。第五章:唐代小说与明清戏曲创作艺术的比较研究。在创作理论方面,唐代小说理论滞后于创作,而明清戏曲理论则蔚为大观。在虚实关系的处理上,唐代小说自觉地运用艺术虚构,文体走向独立;明清戏曲则继承唐代小说虚实相济的创作取向,现实与浪漫想象相结合。唐代小说述异尚奇,明清戏曲则“以奇事为传”,但均向反映世态人情的创作转变。唐代小说、明清戏曲的创作均体现出“补史之阙”的观念。作为叙事艺术,唐代小说的叙事体与明清戏曲的代言体不同,但戏曲受小说的影响极深。明清戏曲对唐代小说的借鉴体现出直接汲取与间接影响并存的特征。唐代小说“呈现式”的叙事方式具备戏曲因素,对明清戏曲创作产生影响。在人物塑造方面,则呈现复杂的人物性格向雅正与理想化转变,随情节发展呈现的人物形象向出场定型化转变,戏曲更重视人物情感的表达。第六章:唐代小说与明清戏曲文化内涵比较研究。在婚恋观方面,唐代小说中文人逞才放浪,明清戏曲则满足情感诉求同时,表现人物痴情忠贞。唐代小说重视门第郡望,但突出男女相恋的天性;明清戏曲则更突出女性的贞洁观念,强调女性对礼法规范的自觉认同。在侠义观方面,唐代豪侠为秩序的否定者、救人危困的特异之士,在明清戏曲中则转变为纲常的维护者,铲奸除恶的正义力量,并呈现出神道化加强的特征。在宗教观方面,唐代小说经由明清戏曲改编,呈现出神仙度化模式化与劝惩教化功能的特征。第七章:原创与改编小说、戏曲作品文化背景考索。唐代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与明清两代文化禁锢的加强形成了鲜明对比。唐代小说的创作体现了唐代政治的宽容与自信,儒释道多元文化与士人入仕的多途。相同题材的明清戏曲则托往事而避近闻,维护纲常的程朱理学思想加强,增加科举失意抒发胸臆的内容。在文化心态上,唐代文人充满自信而个性张扬,而明清文人则趋于理性,虽然受晚明个性解放思潮影响,但总体上呈现对纲常维护与回归的心态。
【关键词】:唐代小说 明清戏曲 题材嬗变 文化意蕴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绪论12-20
  • 一、唐代小说与戏曲比较研究综述12-16
  • 二、研究对象与基本思路16-18
  • 三、课题创新点与研究方法18-20
  • 第一章 唐代神怪题材小说与明清戏曲的再创作20-102
  • 一、《十二真君传》与明清许逊题材戏曲20-56
  • (一)《十二真君传》撰者胡慧超考证21-26
  • (二)《十二真君传·许真君》故事在道教典籍中的流变26-37
  • (三)程qP与程树榴《爱竹轩诗序》案37-42
  • (四)对程qP生平的补证42-43
  • (五)《十二真君传·许真君》与《龙沙剑传奇》43-50
  • (六)《十二真君传·许真君》与《拔宅飞升》杂剧50-56
  • 二、“雪拥蓝关”故事在明清戏曲中的重构56-78
  • (一)唐五代小说中的故事本事57-62
  • (二)明清戏曲对“雪拥蓝关”故事的重演62-68
  • (三)明清韩湘子题材小说、戏曲中的儒释道价值取向68-77
  • (四)明清韩湘子题材小说、戏曲对《西游记》情节的借鉴77-78
  • 三、《杜子春》与《扬州梦》等明清戏曲78-92
  • (一)唐代佛道修炼考验故事的比较78-82
  • (二)冯梦龙对《杜子春》的再创作82-85
  • (三)寄寓身世之感的《扬州梦》传奇85-92
  • 四、《樱桃青衣》与《樱桃梦》比较研究92-97
  • (一)神仙度化的情节模式93-94
  • (二)梦中有梦的梦幻叙事94-95
  • (三)增加了慨世抒怀的情感寄托95-96
  • (四)多美共事一夫的婚恋描写96-97
  • 五、《裴谌》与《李丹记》比较研究97-102
  • (一)故事模式与结构的改变98
  • (二)创作主旨的改变98-99
  • (三)引史入戏的自我寓言99-102
  • 第二章 唐代婚恋题材小说与明清戏曲的改编102-138
  • 一、现实婚恋题材小说在戏曲中的改编102-124
  • (一)“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在戏曲中的多种诠释102-109
  • (二)士妓婚恋题材小说在戏曲中善恶两极的分化109-114
  • (三)经历磨难的坚贞爱情被涂抹了伦理道德的色彩114-117
  • (四)情之至者能超越时空与生死117-120
  • (五)明清唐明皇与杨贵妃婚恋题材戏曲120-124
  • 二、非现实婚恋题材小说在戏曲中的改编124-138
  • (一)人神婚恋题材124-131
  • (二)人龙婚恋题材131-135
  • (三)人与动物婚恋题材135-138
  • 第三章 唐代豪侠题材小说与明清戏曲的演绎138-184
  • 一、唐代小说中“义合良缘”的豪侠在明清戏曲中的重塑138-149
  • (一)唐代婚恋题材小说中的豪侠139-141
  • (二)明清戏曲中维护纲常的情侠141-145
  • (三)唐代小说中“义合良缘”豪侠的新变145-149
  • 二、《虬须客传》与明清戏曲中的“风尘三侠”之比较149-167
  • (一)唐代小说与明清戏曲中的虬须客形象之比较150-158
  • (二)唐代小说与明清戏曲中的李靖形象之比较158-163
  • (三)唐代小说与明清戏曲中的红拂形象之比较163-167
  • 三、唐代小说中忠贞节义的豪侠在明清戏曲中的重塑167-184
  • (一)生死不相负的侠义情与道德教化针砭世态人情167-177
  • (二)抗颜直谏的节侠与忠奸对立斗争177-184
  • 第四章 唐代小说与汤显祖戏曲作品比较论184-204
  • 一、《霍小玉传》与《紫钗记》比较185-191
  • (一)明人对《霍小玉传》的评价185-188
  • (二)《紫箫记》对《霍小玉传》的改编188-189
  • (三)《紫钗记》对《霍小玉传》的改编189-191
  • 二、《南柯太守传》与《南柯记》比较191-197
  • (一)《南柯太守传》“事皆摭实”的梦幻叙事192-195
  • (二)《南柯记》“因情成梦”的梦幻叙事195-197
  • 三、《枕中记》与《邯郸记》比较197-204
  • (一)《枕中记》对“人生之适”的体悟198-200
  • (二)《邯郸记》“破噩梦于仙禅”的解脱200-204
  • 第五章 唐代小说与明清戏曲创作艺术比较论204-230
  • 一、唐代小说与明清戏曲创作理论的比较204-217
  • (一)唐代小说与明清戏曲教化观念比较205-209
  • (二)唐代小说与明清戏曲虚实论比较209-211
  • (三)唐代小说与明清戏曲“尚奇”论比较211-213
  • (四)唐代小说与明清戏曲“补史之阙”观念比较213-216
  • (五)明清戏曲批评论著对唐代小说的评价216-217
  • 二、唐代小说与明清戏曲艺术特色比较论217-230
  • (一)唐代小说的叙事体与明清戏曲的代言体217-220
  • (二)唐代小说与明清戏曲的人物塑造220-225
  • (三)明清戏曲对唐代小说故事情节的借鉴225-228
  • (四)唐代小说叙事到明清戏曲艺术的挪移228-230
  • 第六章 唐代小说与明清戏曲文化内涵比较论230-252
  • 一、唐代小说与明清戏曲婚恋观之比较230-239
  • (一)婚恋观与社会风尚231-232
  • (二)门第郡望与郎才女貌232-234
  • (三)女性贞洁观的日趋强化234-236
  • (四)婚恋矛盾与情理矛盾236-239
  • 二、唐代小说与明清戏曲侠义观之比较239-247
  • (一)秩序的否定者与纲常的维护者241-242
  • (二)救人危难与铲除奸佞242-244
  • (三)侠义之行与侠义精神244-245
  • (四)明清戏曲中唐代豪侠的神道化245-247
  • 三、唐代小说与明清戏曲宗教观之比较247-252
  • (一)宗教叙事模式的格套化248-249
  • (二)劝惩教化功能的强化249-252
  • 第七章 原创与改编小说、戏曲作品文化背景考索252-275
  • 一、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与文化专制禁锢的加强253-263
  • (一)政治的宽容与专制集权加强253-255
  • (二)思想的多元与宣扬理学教化255-258
  • (三)入仕的多途与八股取士制度258-263
  • 二、唐代文人与明清文人的文化心态263-275
  • (一)文化政策开明与严苛下的文人心态264-269
  • (二)情理的冲突与个性的高扬269-271
  • (三)华夷观念的淡漠与强化271-275
  • 参考文献275-28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280-282
  • 致谢282

  本文关键词:唐代小说与明清相关题材戏曲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66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6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