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教坊与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2 17:10
  本文主体部分包括绪论和七章内容,其中第一、二、三章为唐代教坊制度文化方面的综合研究,第四、五章为教坊乐的研究,第六、七章为教坊与文学的关联研究。各章节的内容摘要如下。第一章《唐代教坊及相关音乐机构研究》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辨析了文献中所载唐代教坊各种名号的歧义。基本观点是:俗乐教坊是仗内教坊和左右教坊三位一体格局,开元以后由于武德内教坊的衰微,仗内教坊也称为内教坊。俗乐教坊三位一体的格局,是各种原因综合的结果。第二节主要辨析了唐代梨园位置、乐艺组织及与教坊关系等问题。我们认为开天之际法曲梨园与俗乐内教坊一样,同置于大明宫东内苑中。俗乐教坊与法曲梨园在乐艺上存在融合、渗透,在职官上存在互动、合作。中晚唐时期,宦官势力逐渐膨胀,宣徽院成为宫廷乐艺的重要主持者,影响到教坊及梨园的音乐活动,本章第三节是对这些机构之间关系的考察。第二章《唐代教坊职官问题研究》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主要对传世文献中有关教坊职官设置层次、职能以及教坊职官特点的概述。第二节内容对前人在教坊职官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辨析,并利用新出墓志补充了唐代教坊职官人物、家族的事迹,进一步完善了唐代教坊职官的规律。另外,结合新出...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唐代教坊与文学研究


图7??(注:参贺从容《唐长安平康坊内割宅之推测》研究,《中国建筑史研究》2007??年第4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五代俗讲僧云辩的生平与作品[J]. 陈尚君.  文史知识. 2017(03)
[2]燃灯祈福胡伎乐——西安碑林藏盛唐佛教“燃灯石台赞”艺术新知[J]. 葛承雍.  文物. 2017(01)
[3]唐代乐营与营妓刍论[J]. 郭威.  艺术探索. 2016(05)
[4]唐代墓葬中的胡人伎乐形象与唐代的乐籍制度[J]. 杨瑾.  文博. 2016(01)
[5]中古乐人身份制度与音乐类型研究成果检视[J]. 夏滟洲.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5(04)
[6]唐代“太常四部乐”考释[J]. 葛恩专.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11)
[7]唐仗内教坊及中唐教坊合署问题考辩[J]. 左汉林.  中国文学研究. 2015(04)
[8]唐代教坊的演变考述[J]. 葛恩专.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5(01)
[9]历代教坊制度沿革考——兼论其对戏剧之影响[J]. 黎国韬.  文学遗产. 2015(01)
[10]乐人身份与《江南逢李龟年》作者之争[J]. 柏红秀.  江海学刊. 2014(06)

博士论文
[1]唐代涉乐诗研究[D]. 王春明.吉林大学 2013
[2]初、盛唐音乐思想与文学[D]. 邓婷.南开大学 2013
[3]唐代太常、教坊乐官研究[D]. 任飞.福建师范大学 2011
[4]唐大曲考[D]. 王安潮.上海音乐学院 2007
[5]秦淮乐籍研究[D]. 程晖晖.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7

硕士论文
[1]唐教坊乐人的存在价值与社会地位探析[D]. 梁芳.西安音乐学院 2016
[2]唐代宫人管理制度研究[D]. 黄莉莉.南京师范大学 2016
[3]《教坊记》载唐俗乐歌舞大曲曲目研究[D]. 赵杰慧.山西大学 2014
[4]唐教坊曲子依声填词创作手法的考证研究[D]. 刘婧超.山西大学 2013
[5]《苏幕遮》研究[D]. 程璐瑶.河北师范大学 2013
[6]魏晋南北朝兼官问题研究[D]. 刘士英.郑州大学 2013
[7]唐代太常博士考论[D]. 王岩.陕西师范大学 2013
[8]唐代墓志铭中的音乐史料研究[D]. 刘媛歆.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
[9]唐代宗室文化活动研究[D]. 薛婧.西南大学 2012
[10]唐代掖庭研究[D]. 王伟歌.上海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17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317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f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