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以湖北省利川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30 09:52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从2009年开始实施以来,已初步显现了示范带动作用。但由于诸多原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经济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观,教育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低。在新常态下,为了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步伐和可持续发展,特色村寨必须在继续加强物质投入的基础上,用长期的、发展的战略性眼光来重视和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促进特色村寨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有效、高效、持续转化,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是将人力资本理论、文化资本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相结合,根据当前特色村寨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绩效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以湖北省利川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实证研究目标,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和分析了当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人力资源的现状,系统梳理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所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少数民族人才开发、培养的诸多因素,提出了加快特色村寨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决策、“文化+”开发模式、开发路径和具体措施,期待通过研究能对特色村寨人力资源开发、人才的健康成长,对推动...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23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以湖北省利川市为例


.1利川五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地理示意图

人力资源开发,村寨,支柱产业,特色


+支柱产业”、“文化+特色旅游”、“文化+民居建筑”、“文化+地方医药”、“文化+现代科技”等模式;从纵向来看,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是“文化+内部要素”模式,即是特色村寨建设主体内部的人力资源开发。特色村寨人力资源开发“文化+”构想注重民族文化在人力资源培育中的普遍性、基础性和催化性、提升性的应用,凸显以特色村寨民族文化作为软实力,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人力资源开发、促进特色村寨建设的战略。

传统文化,村民


图 5.2 学习传统文化时间变动图图 4.2,在过去,传统文化在少数民族村寨中发挥重要功能,此时,学习的边际收益为 0MR曲线,因为边际收益递减,所以 0MR曲线斜向下,斜。学习传统文化的边际成本曲线为 0MC曲线, 0MR曲线与 0MC曲线相交定的村民投入学习传统文化的时间为 0T。现在,传统文化的价值已经被所取代,传统文化的市场价值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这使 0MR曲线向下1R。由于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实际上村民学习传统文化的边际低于 1MR,即村民学习传统文化的边际收益曲线在 1MR曲线的下方,如图 2MR曲线。边际成本上升,边际成本曲线由 0MC移到 1MC。 2MR曲线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陵山区特色村寨建设新思路:基于夹壁村的调研[J]. 李忠斌,李军,文晓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02)
[2]“一带一路”战略视域下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路径选择——以云南为例[J]. 李忠斌,李军,余涛.  红河学院学报. 2016(01)
[3]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发展效应研究——以巴东县石桥坪村为例[J]. 张玉婷.  民族论坛. 2015(04)
[4]特色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与开发模式研究[J]. 向勇.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2)
[5]湖北宜城回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 裴圣愚.  中国穆斯林. 2015(02)
[6]长江经济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基于13个自治州的主因子分析[J]. 李忠斌,李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7]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优势产业发展研究——以湖南省吉首市为例[J]. 兰梓瑜.  中国市场. 2015(09)
[8]傈僳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探析——以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同乐村为例[J]. 宋建峰,李保林,唐莉.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5(01)
[9]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研究述评[J]. 谭元敏,张国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10]特色村寨的外部环境评估体系探究[J]. 李忠斌,肖博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博士论文
[1]包容性视角下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 王超.华侨大学 2014
[2]文化资本视角下的民族旅游村寨可持续发展研究[D]. 刘孝蓉.中国地质大学 2013
[3]云南典型少数民族村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 胡冀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
[4]布丢文化资本理论与文化创业实践研究[D]. 何振科.山东大学 2012
[5]中国西南民族地区不同类型生态博物馆的比较研究[D]. 段阳萍.中央民族大学 2012
[6]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D]. 吴磊.中央民族大学 2012
[7]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现代适应性研究[D]. 李哲.湖南大学 2011
[8]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D]. 刘艺兰.中央民族大学 2011
[9]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研究[D]. 黄海珠.中央民族大学 2007
[10]文化资本导论[D]. 陈锋.中共中央党校 2005

硕士论文
[1]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智慧旅游发展研究[D]. 顾佳琪.贵州大学 2014
[2]湘西民族村寨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研究[D]. 田运海.吉首大学 2013
[3]民族旅游背景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研究[D]. 吴静文.中南民族大学 2013
[4]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 曹承娥.中南民族大学 2013
[5]恩施州土家族传统村寨景观研究[D]. 方振东.南京农业大学 2012
[6]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 黄亮.安徽师范大学 2007
[7]少数民族民族社区农户参与旅游发展问题的研究[D]. 李菁.云南师范大学 2006
[8]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D]. 黄华.云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725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3725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c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