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和自我错觉 ——基于橡胶手和虚拟手错觉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2 16:49
  自我在我们所亲熟的日常体验中总是被觉知为一个统一、独立和同一的极点式的自主体。我们是自身体验的拥有者和行动的发起者的感受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从笛卡尔开始至今的自我实体论的拥护者,对于一种单一、独立和实在的实体自我的论证与寻找几乎从未停止过。然而另一方面,神经科学从未在人脑中找到充当这种实体自我角色的脑结构,这导致有些研究者开始质疑自我的实在性,有的甚至认为所谓的实体自我无非是脑创造的一种错觉。但无论是实体论还是错觉论,两者似乎都不可行。前者无法对自我实体的极点式存在给出进一步的证据,而后者则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一错觉能够如此稳定而持久地存在于所有人的感受之中。为此,自我的建构论者在同时反对这两种极端观点的基础上指出,自我不是一个事物或实体,当然自我也不是一种错觉,相反,它是一个过程,一个"我正在持续进行"(I-ing)的过程,正是这个过程生成了一个"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和过程本身是等同的。自我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建构起来的。自我是一种过程的建构这一主张可以从包括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众多方面加以辩护,但在所有的这些方面中,身体自我是基础也是根本。正如现象学家加拉格尔所指出的,要开展...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自我和自我错觉 ——基于橡胶手和虚拟手错觉的研究


图2.1拥有感的层级结构86??拥有性的感受??拥有性感受隶属于非概念的水平(non-conceptual?level)

自主性,层级结构,命题表征,元表征


agency)、概念性的判断水平(动作的命题表征),即自主性的判断(judgment?of??agency)、及自主性的元表征水平(meta-representation?of?agency),即逆德责任的??归因(ascription?of?moral?responsibility)。£■个水平之间的相互联系如图2.2所示。??control.?Neuron,?72{3),?425-442.??巧?Christoff,K.,Cosmelli,D.,Legrand,?D.,及?Thompson^?E.?(2011).?Specifying?the?self?for??cognitive?neuroscie打ce.?妃加?Co各打巧ve?沉/ewce友,7方(3),104-112.??iw?Legrand,?D.,&?Ruby,?R?(2009).?What?is?泌lf ̄specific??Theoretical?investigation?and??critical?review?of?neuroimaging?results.戶<?3^々〇/0各Zc幻/?巧mew,?776(1),252.??49??

反馈比较,感官


这种感官反馈模型和运动动作和自我觉知的生态学解释是一致的。运动动作??的控制部分依赖于本体感觉和视觉本体感觉的反馈。如果有什么出错了,那么在??这种一致的移动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纠正是可能的(如图3.1所示)。??运动指令—?输出融本—?〇??????A??y??I??L??感官巧输入)反馈??图3.1感官反馈比较器W??然而,在一般的移动控制中还涉及一个二绞的控制机制,并且这一二级机制??也可W通过比较器模型得W解释。这一比较器机制被认为是属于先于移动的实际??执行和感宫反馈的前运动系统的一部分。研究者认为这种不依赖于感官反馈的??"前向"(forward)运动控制不仅帮助产生动作,而且很有可能是负责产生对动作??的有意识的自主感ws’i49。前向比较器监控运动指令的输出副本是否和运动意图??匹配,并对先于任何感官反馈的移动做出自动的纠正(如图3.2所示)。这种前向??147?图片转摘自:Gallagher,?S.?口005).月bw?祝e?6饥吵加口/?的城e?/W/?巧乂?New?York:?Oxford??University??巧55.?p.?176.??148?Georgieff,?N.,&?Jeanne阳d,M.。998).?Beyond?consciousness?of?external?reality:?a?"who"??system?for?consciousne巧?of?actio打?and?化If-consciousness.?Co巧亂/〇化we脚饼??J?Co各巧/扣o化?7(3),??465-477.??149?Jeannero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身体意象可塑吗?——同步性和距离参照系对身体拥有感的影响[J]. 张静,陈巍.  心理学报. 2016(08)
[2]自我表征的可塑性:基于橡胶手错觉的研究[J]. 张静,李恒威.  心理科学. 2016(02)
[3]演化中的意识机制——达马西奥的意识观[J]. 李恒威,董达.  哲学研究. 2015(12)
[4]意识与无意识:双流视觉理论[J]. 李恒威,龚书.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5]认知科学革命中的针尖对麦芒:具身认知vs标准认知科学[J]. 张静.  科技导报. 2015(06)
[6]“镜像”的内涵与外延:围绕镜像神经元的争议[J]. 陈波,陈巍,张静,袁逖飞.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3)
[7]异己手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王辉,陈巍,单春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12)
[8]哲学实验:一种影响当代哲学走向的新方法[J]. 周昌乐.  中国社会科学. 2012(10)
[9]具身-生成的意识经验:神经现象学的透视[J]. 陈巍,郭本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03)
[10]“自我”是什么?——前期维特根斯坦“形而上学主体”概念解析[J]. 徐弢.  学术月刊. 2011(04)



本文编号:3404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04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d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