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尔艺术的美学阐释

发布时间:2021-10-13 14:54
  波普艺术(Pop Art)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鼎盛于50年代中期的美国,是一场具有革命性、颠覆性意义的艺术运动,时至今日仍影响着当代艺术实践与理论的发展。安迪·沃霍尔被称为“波普教皇”,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艺术哲思和其创作特点源自其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艺术自身的发展及其特殊的人生经历。他将现代流行文化和商业海报完美融合,将大众熟悉的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创作出风格强烈、辨识度极高的艺术品。当他在绘画、丝网版画、装置艺术等领域取得成功后,又开始尝试波普电影、电视、音乐等大众传播领域。在短短二十多年的艺术生涯里,安迪·沃霍尔艺术实践不断诠释着对艺术本质及相关问题的思考。笔者认为,消费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助推了波普艺术的兴盛繁荣,那么,波普艺术也在不断助推消费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相较于以往的艺术形式,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对大众的渴望、对融入生活的追求,无疑是革命性的,他直接介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情绪情感中,贴近社会焦点主题、贴近生活感受、正视人们诉求,以一种艺术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关切。在安迪·沃霍尔的观念中,波普艺术是“入世”的,他以...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3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安迪·沃霍尔艺术的美学阐释


这幅画

安迪,霍尔,动物,画面


 g  15),为了再现这只濒危的动物,安迪·的大部分面积,通过红白相间的方式,强调的。虽然在传统的绘画中也会发现某一个主·沃霍尔把一只蓝凤蝶放大到整个画面的去强调他所绘制的主体,从而引发众人产生霍尔都在强调他作品的意义都在画面上,图却事与原违,表达出了这样的意义,更的颜色填充方式。

叛逆性,安迪,波普艺术


6术与波普艺术的整合表现在三个层面上:的艺术形式,是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否定。把握住自己诞生的环境特点。第三,波普“现成品”都引入了自己的艺术设计之中义的商业代言女郎,以及广为认可的家用素材。无论是波普艺术写实理念的参与,使用无不对商业广告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广告艺术的另一个影响表现在中国广告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艺术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以安迪·沃霍尔的艺术实践为核心[J]. 常伶俐.  当代文坛. 2016(03)
[2]浅析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波普艺术[J]. 肖雪.  美与时代(中). 2015(10)
[3]波普艺术语言中的社会与文化价值[J]. 邱佳,王巍.  艺术教育. 2015(01)
[4]艺术与美的关系理论之历史变迁[J]. 贾楠.  学园. 2013(34)
[5]波普艺术与大众文化关系探略[J]. 王惠.  艺术研究. 2013(02)
[6]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带给我们的启示[J]. 曹海梅.  美术教育研究. 2013(07)
[7]后现代主义艺术史的“回音”——浅析波普艺术与公共艺术的大众性[J]. 王英杰.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2012(06)
[8]走向波普——王广义的艺术道路[J]. 黄功翔.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06)
[9]波普艺术与现代商业插画艺术关系研究[J]. 岳婧雅.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1(05)
[10]从改革开放30年 看85’新潮美术运动[J]. 李茂盛.  文艺争鸣. 2009(10)

博士论文
[1]图像与影像—安迪·沃霍尔艺术研究[D]. 雷鑫.东南大学 2015
[2]如何定义艺术[D]. 周键.华东师范大学 2013
[3]面向信息时代波普建筑信息传播的研究[D]. 李姝.天津大学 2005
[4]哲学诠释学视野中的艺术经验[D]. 孙丽君.山东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两宋复古艺术研究[D]. 卞丛茹.云南大学 2015
[2]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研究[D]. 蒋梦婷.安徽财经大学 2015
[3]波普艺术在现代娱乐空间中的应用研究[D]. 叶翔宇.山东建筑大学 2015
[4]中国超现实波普艺术研究[D]. 崔娜.山东师范大学 2014
[5]丝网版画特色语言的创新研究[D]. 刘玥.云南师范大学 2014
[6]解读王广义中国式波普艺术[D]. 陈健.江苏师范大学 2014
[7]摄影与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作品[D]. 达映辰.南京师范大学 2014
[8]论数字造型艺术中的波普美学[D]. 邓鹭.西安美术学院 2013
[9]波普艺术装饰图形生成与流变研究[D]. 刘曼.湖南师范大学 2012
[10]论安迪·沃霍尔《布里洛的盒子》[D]. 梁艳梅.山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34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34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d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