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和之《毛诗图》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0 13:19
  南宋高、孝二宗时期,活跃于宫廷的士大夫画家马和之在帝王的授意下,绘制了一系列《毛诗图》卷,图释儒家经典文本《诗经》。此系列图卷日后成为中国美术史研究不可绕过的经典作品。但围绕着系列《毛诗图》卷仍然存在着不少尚未廓清的问题。在考辨马和之与《毛诗图》卷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将围绕形塑《毛诗图》卷面貌的诸多因素展开研究。一、明、清两朝画史直言《毛诗图》卷是由宋高宗或孝宗书经文,马和之图绘。但南宋时期的史料并未明言此事,元代的史料又有矛盾处,明清的史料更是以讹传讹,难以为信。本文结合相关画风与书风的细致分析,认为《毛诗图》卷的原本为马和之创作于高宗退位后的孝宗朝。现存世各卷有南宋本、后世摹本与后世伪本的区别。但各卷的经文无一可能是高、孝二宗亲书。南宋本各卷画风与水准高下的不同又表明,可能没有一卷为马和之亲笔绘制,现存各卷大都出于宫廷作坊之中。二、宋代《诗经》学新意迭出,以己意释《诗》成为一时潮流。这也成为当下《诗经》学研究的重点。但需要指出,汉唐以来长期形成的儒家传统《诗经》学与《诗经》观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其归纳为“诗教”观、“诗史”观、“诗礼”观。这些《诗经》观作为历代《诗经图》...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8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马和之《毛诗图》研究


-1[南宋]宋高宗《曹娥诔辞跋》(辽宁省博物馆)

经文,蟋蟀,辽宁省,博物馆


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条更粗,代表风格为北京故宫本与上博本两卷《闵予小子》。然后再与宗可信的书法作品相比,对《毛诗图》中的书法作了整体的分析,认为文绝不会是高宗所书。其视角不同于一般的传统的单纯书风比较方式,易从获得某些版本中的隐情。146上述诸家对经文书风的对比研究,各有其角度,但大多认为其中书宗或孝宗所书。事实上,从各卷的经文来看,大多结体均匀,书写谨细典型的“二王”书风。与高、孝二宗书法源流相同,但这并不能证实经书。南宋时此书体风靡宫廷内外,宫中书手为投帝王喜好,学帝王书风的事。前文已经证实《毛诗图》创作于高宗退位之后,而现存这一时段高品只有辽宁省博物馆藏《跋曹娥诔辞》。此卷中书法沉稳圆厚而不失柔变化也较大。而经文的书写整体都显得太过谨慎与细劲,匠气得多。孝自高宗,与经文相较也并不类似。(图 1- 1、图 1- 2)

太学,经文,拓本,石刻


33图 1- 3[南宋]高宗《南宋太学石刻》拓本既然无法证明现存经文为帝王所书,那么不同卷书风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一、同诗篇不同版本中的经文虽然有差异,但各本的有太大的差别,说明这些版本要么其中有一个为原本,其着我们尚不知的原本存在,其他各卷都摹自或辗转摹自此于书手水平的高下。举例来说,大英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一卷《陈风图》。此三卷书法水平不一,以大英本与上博似。虽辽博本水准较差,但却可以看出辽博本也在力求与书作的差异只与书手个人的水平高下有关。在分别藏于辽博物院与日本京都博物馆的三卷《唐风图》中也可以观察以辽博本最佳,北京故宫本次之,日本京都本最次。但其书(图 1- 4、图 1- 5、图 1- 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前《诗经》图考论[J]. 张玖青,曹建国.  文艺研究. 2013(03)
[2]历代图说《诗经》文献概况[J]. 汪璐.  儒藏论坛. 2012(00)
[3]《诗经图》:一个宋儒的诗学图像文本[J]. 沈亚丹.  文艺研究. 2012(09)
[4]马和之诗经图[J]. 扬之水.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2(01)
[5]三礼图籍考[J]. 李小成.  唐都学刊. 2012(01)
[6]南宋佚名《白莲社图》卷[J]. 黄伟利.  中国书画. 2012(01)
[7]《诗经》图学概况及研究意义[J]. 薛景.  毕节学院学报. 2011(01)
[8]去伪存真:《扪虱新话》作者考[J]. 陈名琛.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05)
[9]宋代《诗经》学的两种主要方法及关系[J]. 陈战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10]宋聂崇义《新定三礼图》的价值和整理——兼评丁鼎先生整理的《新定三礼图》[J]. 王锷.  孔子研究. 2008(02)

博士论文
[1]《周礼》中的圜丘祀天礼研究[D]. 朱琨.郑州大学 2012
[2]北宋政治变革与《诗经》学发展[D]. 易卫华.河北师范大学 2010
[3]宋代《诗经》学专题研究[D]. 李冬梅.四川大学 2007
[4]“南宋画院”之省舍职制与画史想象[D]. 彭慧萍.中央美术学院 2005

硕士论文
[1]马和之人物画的文人意趣[D]. 杜萌.南京艺术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532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532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4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