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至1975年的中越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02:04

  本文关键词:1950年至1975年的中越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与越南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也是冷战后仅存的几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中越双方之间有着两干余年之久的友好交往历史,两国国情基本相似、文化相通、理想相同、经济相关。将近一千一百年之久,越南属于中国的郡县,又有近千年是中国的“藩属”。直到1885年6月9日,法国殖民者强迫清政府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清政府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同时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从此结束了中越两国的宗藩关系。近代时期,两国人民都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压迫和剥削,所以有着共同的目标以及愿望,因此双方应该相互帮助和支持。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和地缘因素,自古以来中国是对越南影响最大的国家。 中国革命成功之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1950年1月18日,中越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在双方的关系上开启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中国在1950年至1975年的两场越南战争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帮助越南赶走了法国殖民统治者,后是在1960年至1973年期间,援助越南抗击美帝国,使越南成功把美帝国赶出自己的国土,并最终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与统一。可以说,中越两国的关系既是双方的问题,同时也与东南亚、亚洲以至世界局势有着密切联系。立足亚太是中国稳定周边的有力保障,中国对越南发展关系和越南对中国发展关系一样,是中越两国的既定外交政策。发展中越友好关系不仅符合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本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对选题的原由及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学术界已有研究现状、研究的理论基础等进行了阐述说明。 正文部分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对中越宗藩关系为背景的简述。自北宋时期至1885年6月法国殖民者强迫清政府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为止,宗藩关系是维系中国和越南的纽带,在这条纽带上,中国位于天朝的地位,越南处于藩属的地位。宗藩关系表现在越南新王登基需得到天朝的册封,并定期向中国进献贡品,表示臣服,天朝则以回赐朝贡,维护藩国的安危,以尽其对藩国的义务和责任。近代以来,法国殖民者侵略越南后,中越宗藩关系就已经开始慢慢解体了。所以在越南抗法战争中,清朝政府和中国人民支持越南抗击法国侵略者的斗争,中越关系从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第二章阐述了中越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中越两党和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结晶。在这一时期,中越双方形成了“同志加兄弟”的友好关系。两国建交,为越南夺取抗法斗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中国也将得到越南人民的支持,有助于追歼中国大陆解放后逃往越南的国民党残部,巩固祖国的南疆。 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阐述了新中国政府积极支持越南反抗法国和美国的侵略,双方在抗法、抗美战争中相互支持与合作,使两国关系获得了前所末有的巩固和发展。同时,本文还指出中越在抗美战争中的有关裂痕与分歧。此外,简述了中美缓和及关系正常化等因素,使中越两国之间的裂痕一步一步加深。 第六章就阐述了越南华侨华人对抗法、抗美的贡献。华侨华人自古以来与越南各族人民生活在一起,无论是在郡县时期,还是宗藩时期,他们不仅给越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还带来了祖国进步的思想文化,为越南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特别是20世纪50年至60年代,在抗法、抗美斗争时期,广大华侨华人与越南人民同甘共苦,并肩抗法、抗美斗争,为争取越南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结语部分进一步总结了中越关系成功的经验,并且指出双方关系的制约因素。虽然冷战结束后,两国立刻进入恢复正常化时期,同时取得了迅速和全面的发展。但是近些年来,两国领海争端、越台关系和越美关系发展迅速等因素,将不可避免地对中越关系造成影响。同时也提出对中越关系的发展展望,笔者认为两国在“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16个字方针和“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的四好精神指导下,可以肯定友谊、合作与发展,仍然是中越两国未来关系发展的主导趋势。
【关键词】:中越关系 抗法战争 抗美战争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829;K2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绪论12-23
  • 一、选题的理由及意义12-14
  • 二、研究现状14-20
  •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20-21
  • 四、论文的创新与不足21-22
  • 五、论文的布局22-23
  • 第一章 1950年前的中越关系简要回顾23-58
  • 第一节 封建社会时期中越宗藩关系的演变23-36
  • 一、宗藩关系概述23-27
  • 二、中越宗藩关系的形成与发展27-32
  • 三、中越宗藩关系的特征32-36
  • 第二节 殖民地时期的中越关系36-47
  • 一、法国对越南的侵略和越中人民的抗法斗争36-42
  • 二、中法战争爆发后中越人民的反侵略斗争42-45
  • 三、《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的签署与中越关系的变化45-47
  • 第三节 20世纪30至40年代中越两国的革命友谊47-58
  • 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对越南革命的支持和帮助47-54
  • 二、越南共产党和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支持54-58
  • 第二章 中越新关系的开端58-74
  • 第一节 中国对外政策基础58-64
  • 一、中国外交战略观念中的传统思想58-60
  •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发展60-64
  • 第二节 越南对外政策基础64-68
  • 一、越南古代传统思想64-65
  • 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65-68
  • 第三节 中越两国建立外交关系68-74
  • 一、中越联络处建立的过程68-71
  • 二、中越正式建立外交关系71-74
  • 第三章 中越联手抵抗法国的侵略(1950-1954)74-104
  • 第一节 越南为独立自由而战争74-83
  • 一、中国国民党部队入越受降与法国重返侵略越南74-77
  • 二、越南人民坚强抵抗77-80
  • 三、越南努力寻求外援80-83
  • 第二节 中国援越抗法战略决策83-92
  • 一、援越抗法的决策83-86
  • 二、援越抗法的方针及内容86-89
  • 三、中国援越抗法的具体原则89-92
  • 第三节 中越联手抵抗法国的侵略92-104
  • 一、中国向越南派遣顾问与全面援越抗法92-95
  • 二、中国帮助越南建设正规部队和提高战斗力95-97
  • 三、中越联手抵抗法国的实施及成就97-104
  • 第四章 日内瓦会议前后中越关系更加紧密104-134
  • 第一节 1954年的国际形势104-113
  • 一、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外交政策的调整104-107
  • 二、朝鲜战争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107-110
  • 三、美国政府对印度支那的政策110-113
  • 第二节 中越在日内瓦会议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努力113-123
  • 一、中越两国的准备113-116
  • 二、越南的八项建议116-119
  • 三、中国在会议上推动和平进程119-123
  • 第三节 日内瓦会议后中越关系的加强123-134
  • 一、日内瓦协议签订后各国的反应123-127
  • 二、日内瓦协议签订后的越南局势127-129
  • 三、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对越南的援助129-134
  • 第五章 中越在抗美战争中的相互支持与合作(1954-1975)134-176
  • 第一节 国际背景134-149
  • 一、全面发展的冷战局势134-138
  • 二、大国间的缓和趋势138-141
  • 三、中苏两国关系的恶化对中越关系的影响141-147
  • 四、美国对越南的干涉147-149
  • 第二节 中国援越抗美战略决策过程149-163
  • 一、中国对越南的外交政策150-153
  • 二、中国出兵援助越南抗击美国侵略153-158
  • 三、中国对越南援助的主要内容158-163
  • 第三节 中越在越南战争中的矛盾与分歧163-176
  • 一、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163-166
  • 二、中美关系在越南战争中的转变166-171
  • 三、中越在越南抗美战争中的矛盾与分歧171-176
  • 第六章 越南华侨对抗法、抗美的贡献176-206
  • 第一节 中国人移民越南的过程及原因176-184
  • 一、从秦代至公元968年丁部领统一安南176-178
  • 二、越南独立建国至1885年《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的签署178-181
  • 三、从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至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181-183
  • 四、从1950年至1975年越南实现南北统一183-184
  • 第二节 华侨华人对越南抗法、抗美的贡献184-195
  • 一、华侨华人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建立185-188
  • 二、华侨华人与越南人民坚持九年抗法战争(1946年至1954年)#177188-191
  • 三、越南华侨在日内瓦会议协议后积极参与抗美斗争191-195
  • 第三节 华侨华人在越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地位和作用195-206
  • 一、越南华侨华人的社团组织196-198
  • 二、华侨华人的经济状况及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8-202
  • 三、华侨华人的文化状况及其贡献202-206
  • 结语206-211
  • 一、中越关系的制约因素206-208
  • 二、中越关系未来趋势预测208-211
  • 参考文献211-220
  • 附录1220-232
  • 附录2232-236
  • 附件236-242
  • 博士攻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目录242-243
  • 后记243-2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尚胜;;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研究刍议[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2 李丹慧;中美缓和与援越抗美——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中的越南因素[J];党的文献;2002年03期

3 孙兰芝;中越关系的回顾与展望[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03期

4 林明华;中越关系正常化十周年回顾与展望[J];当代亚太;2001年12期

5 宋北仑;关于中越关系的分期问题[J];东南亚纵横;1999年Z1期

6 龙永行;17—19世纪越南华侨的移居活动与影响[J];东南亚研究;1997年06期

7 董应龙;;20世纪70年代中越关系剧变分析[J];东南亚研究;2007年02期

8 李丹慧;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冲突与矛盾(1965—1972)(下)[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05期

9 邓礼峰;援越抗美述略[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01期

10 王永钦;1966-1976年中美苏关系纪事(连载一)[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1950年至1975年的中越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53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1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