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易学诠释思想研究 ——以王夫之专门易学著作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2-01-23 21:03
  王夫之对易学的研究贯穿他生命始终,其思想形成受当时政治、社会环境影响甚大。在明清之际这个大背景下,从明王朝覆灭到清王朝建立并趋于稳定,王夫之的易学思想也随着社会的动荡而变化。因此,本文基于“共时性”和“历时性”相统一的原则,从王夫之各易学著述出发,结合《周易考异》、《周易稗疏》、《周易外传》、《周易内传》的时代背景,阐述著述之诠释主旨,并通过此主旨解读王夫之体式选择的原因,进而梳理其易学诠释原则。王夫之最初的《周易考异》和《周易稗疏》顺应了经学研究中的实学思潮,以“考异”、“稗疏”这种训诂考据类体式为切入点,通过“辟异端”、“守正训”的诠释思想,力图解决宋明理学、心学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日益流于空疏的弊端,也为后期其易学著述的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至《周易外传》之时,反清复明运动蓬勃展开,王夫之基于当时社会现实状况,以“极酬酢之大用”为主旨,意在对当时的政治、社会等一些时势状况作出回应。因此,他选用形式相对宽松,以“致用”为主要内容的“外传”体式,与取象思维相配合,通过“推广于象数之变通”的诠释原则,基于实有的气本论的立场,从天人有别的角度,以象数沟通天人之体用、道器之相依,进而以常应变,以...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王夫之易学的初步形成
    第一节 王夫之的时代背景
        一、“天崩地裂”与王夫之易学著作的产生
        二、时代要求与学风转向
    第二节 王夫之的易学形成的基础和整体倾向
        一、“入其垒、袭其辎”的内在批判方法
        二、对佛、老、庄思想之扬弃
        三、“希张横渠之正学”与王夫之易学的定位
    第三节 王夫之早年易学及其治易方法的转换——以《周易考异》和《周易稗疏》为例
        一、“辟异端”、“守正训”的诠释思想
        二、由训诂而义理的治易方法之萌芽
第二章 《周易外传》的诠释主旨及其释原则
    第一节 “极酬酢之大用”——《周易外传》的诠释主旨
        一、物之实有
        二、道器、体用关系
        三、天人关系
        四、常变关系
        五、知能关系
    第二节 《周易外传》的诠释体式和诠释原则
        一、“传”“内传”与“外传”
        二、《周易外传》的诠释体式
        三、“推广于象数之变通”——《周易外传》的诠释原则
第三章 《周易大象解》、《周易内传》的诠释主旨及其诠释原则
    第一节 《周易大象解》的诠释主旨、诠释体式和诠释原则
        一、《周易大象解》的诠释主旨
        二、《周易大象解》的诠释体式和诠释原则
    第二节 “体天人之理”——《周易内传》的诠释主旨
        一、《周易内传》的宇宙论思想
        二、“几”在《周易内传》中的两种解读范式
        三、心之志与心之量
        四、“用独”和“慎独”
    第三节 《周易内传》的诠释体式与诠释原则
        一、《周易内传》与《周易外传》的体式差异
        二、“守彖爻立诚之辞”——《周易内传》的诠释原则
第四章 王夫之易学总结——《周易内传发例》
    第一节 乾坤并建、错综合一
        一、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二、熊十力对“乾坤并建”的误读
    第二节 彖爻一致、四圣一揆
        一、四圣一揆
        二、彖爻一致
    第三节 占学一理、得失吉凶一道
        一、德福一致
        二、出处生死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周易外传》的诠释体式及其诠释的创造性[J]. 吴根友.  学术月刊. 2016(08)
[2]王夫之《诗广传》中的“性、情、理”思想探论[J]. 吴根友,王博.  船山学刊. 2015(04)
[3]再论王夫之的“知行”观[J]. 吴根友.  学术月刊. 2015(03)
[4]王夫之“乾坤并建”的诠释面向——以《周易外传》为中心[J]. 张学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5]王夫之“阴阳向背”说的本体意义[J]. 张学智.  周易研究. 2012(03)
[6]王夫之与儒耶哲学对话[J]. 许苏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01)
[7]王夫之《乾》卦阐释的两个面向[J]. 张学智.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8]萧萐父的“早期启蒙学说”及其当代意义[J]. 吴根友.  哲学研究. 2010(06)
[9]王船山的象数论[J]. 周广友.  船山学刊. 2009(04)
[10]王船山“转识成智”论及其特色[J]. 李佩桦,徐孙铭.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博士论文
[1]朱熹易学思想研究[D]. 张克宾.山东大学 2010
[2]船山易学思想研究[D]. 苏晓晗.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05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605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8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