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之行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4 19:40
  "产出导向法"是我国学者构建的新的外语教学理论,引起了外语学界和—线教师的广泛关注,有望解决我国大学英语"学用分离"的问题。但抽象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还存在"鸿沟",如何实践理论?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挑战?理论能否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是否需要补充和完善?这些问题都有待实践探索。为搭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在真实的大学英语教学情境中分三阶段探索和优化"产出导向法"的实施途径,收集和分析质性(学生反馈、同行评价)或量化数据(语言测试、产出文本),在使理论"落地"的同时探究其教学效果,并从实践角度反观理论,对理论进行补充和丰富。本研究通过对行动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将行动后的全面反思升华成能指导"产出导向法"实践并与理论对话的"实践性理论",作为研究成果:首先,揭示了"产出导向法"新手教师在实施其基本教学步骤时面临的潜在挑战,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指南和对策;其次,对"产出导向法"教学流程中"驱动"、"促成"和"评价"三环节进行了新的解读,并总结出优化各环节的五个教学原则:1)针对驱动环节的"动机流"原则;2)针对促成环节的"问题-对策"原则、3)"大目标—...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之行动研究


图2.1教学方法的分类框架??14??

模型图,输入加工,模型


?加工过程??图2.2?"输入加工模型"(改自VanPatten?19S>6)??VanPatten?(1990)的"输入加工模型"(见图2.2)也否认了?"理解了的输入是??习得的充分必耍条件"的命题,认为输入被理解只是学习者对意义的把握,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习者倾向于优先关注语言意义,而怒略语言形式,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建立形式与意义的联系。??2)输出:从"学习结果"到"必要条件"再到"学习过程"??上世纪80年代W前,输出一直被当作是习得的必然结果。上世纪80-90年代,??研究者开始将关注的焦点从研究"输入"本身到研究学习者对输入的加工处理,"输??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逐渐显现。??Swain?(1995)"输出假说"认为语言的输出活动(pushed?oiUput)除了提高语??言使用的流利度外,还有引发注意(化e?noticing/triggering?function)、检验假设(化e??hypothesis?testin吕?function)和兀语言功能(the?metalinguistic?reflective?function)。这??兰大功能无不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意触发功能是学习者在表达需要的驱动下对语言形式的关注,发现自身表达??与目的语之间的差距

“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之行动研究


图2.3:言语化活动(Swain?200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教师信念和教师主导话语研究[J]. 朱彦,束定芳.  现代外语. 2017(01)
[2]“师生合作评价”:“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形式[J]. 文秋芳.  外语界. 2016(05)
[3]定向动机流——二语动机理论研究新进展[J]. 常海潮.  现代外语. 2016(05)
[4]《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的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J]. 贾国栋.  外语界. 2016(03)
[5]《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 王守仁.  外语界. 2016(03)
[6]“教学理论”“教学流派”和“教学方法”概念之辨[J]. 王文斌,李民.  中国外语. 2016(03)
[7]教师提问与学习者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陈亚平.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6(02)
[8]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 张文娟.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6(02)
[9]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尝试[J]. 张文娟.  中国外语教育. 2015(04)
[10]产出导向法“驱动”环节的微课设计——以《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艺术与自然”单元为例[J]. 杨莉芳.  中国外语教育. 2015(04)

博士论文
[1]认知功能教学法:理论、设计和程序[D]. 邵菁.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英语小说阅读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表现的影响[D]. 何武.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3]行动研究的史与思[D]. 刘良华.华东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607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607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b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