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记》的历史叙述和儒家思想

发布时间:2022-02-11 11:53
  《太平记》成书于室町幕府初期,是日本中世军记物语之集大成。作品篇幅浩大,时间跨度较长,描写了后醍醐天皇的倒幕、镰仓幕府的灭亡、建武新政的失败、室町幕府的建立、南北朝的对峙、观应之乱、室町幕府内部大名之间的争斗、足利义诠的去世、细川赖之就任管领等约五十年的历史。虽然《太平记》和《平家物语》并称为日本军记物语文学的双璧,但与《平家物语》相比,《太平记》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大量接受了中国的儒家思想。因此,考察《太平记》中的儒家思想对了解作品的历史叙述、儒家思想在日本的接受状况等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以《太平记》中的尤物观、忠臣观、革命观、华夷观等为研究的切入口,使用了文史互证法、中日比较研究法等,梳理儒家思想在日本的接受情况,尝试指出《太平记》的历史叙述和儒家思想的关系,以及作品中儒家思想接受的特点。第一章<"尤物"的叙述和尤物观>在指出杨贵妃和宁王故事出典的基础之上,考察了作品中的"尤物观"。在卷三十七<杨贵妃故事>中,作品将"安史之乱"的爆发归因于杨贵妃没有"后妃之德"。其中,杨贵妃和宁王的故事很可能是在中国宋元文化的影响之下,根据五山禅僧的诗歌创作而成的。该故事的意...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凡例
摘要
要旨
绪论
    一、《太平记》的内容、成书和版本
    二、《太平记》的历史叙述
    三、《太平记》中的儒家思想
    四、先行研究和本论文研究的方法、意义
第一章 "尤物"的叙述和尤物观
    第一节 中日两国的尤物观
        一、中国典籍中的尤物观
        二、日本对尤物观的接受
    第二节 "尤物"杨贵妃的故事
        一、日本中世文学中的杨贵妃故事
        二、作品中杨贵妃故事的特点
            1、后妃之德
            2、杨贵妃和宁王的故事
        三、对唐玄宗好色的批判
    第三节 倾城倾国之乱的尤物观
        一、"倾城倾国"的阿野廉子
            1、阿野廉子"尤物"形象的塑造
            2、藤原禧子形象虚构的原因
        二、对后醍醐天皇的批判
        三、战争的失败和"倾城倾国"
        四、对近世的影响
    第四节 奇物佚游致使政权丧失的尤物观
        一、对北条高时沉溺于"奇物"的批判
        二、对室町幕府的批判和"奇物"
        三、对近世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忠臣"形象的叙述和忠臣观
    第一节 中日两国的忠臣观
        一、中国的忠臣观
        二、日本对忠臣观的接受
            1、对天皇的忠
            2、对主君的忠
    第二节 纪信的忠臣形象
        一、中国的纪信故事
        二、日本对纪信忠臣形象的强调
        三、作品中纪信故事的特点
            1、师贤替身天皇的"闹剧"色彩
            2、和《史记》中纪信故事的不同点
        四、对后醍醐天皇的批判
    第三节 以死报君的忠臣形象——以楠木正成为中心
        一、楠木正成的忠臣形象
            1、楠木正成的忠臣形象的塑造
            2、楠木正行的忠臣形象
            3、和中国忠臣的对比
        二、和作品中中国忠臣形象的对比
        三、忠臣形象的抒情性
    第四节 奉身以退的忠臣形像——以万里小路藤房为中心
        一、近世对忠臣藤房的褒扬
        二、藤房忠臣形象的塑造
        三、对忠臣药师寺公义出家的批判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革命"的矛盾式叙述和革命观
    第一节 中日两国的革命观
        一、中国古代的革命观
        二、日本古代对革命观的接受
            1、改元和革命观
            2、皇室内部的革命观
            3、日本皇室万世一系的"优越性"
    第二节 镰仓幕府和皇室之间互相的革命
        一、幕府对天皇的革命
        二、天皇对幕府的革命
            1、后醍醐天皇的倒幕行为
            2、"谋反"和"革命"的二律背反
        三、足利氏倒幕的正当性和天皇不在场的革命前奏
    第三节 室町幕府对天皇最终的革命
        一、皇室的分裂和天皇权威的下降
        二、对后醍醐天皇的革命
        三、室町幕府的成立和对皇室的"尊崇"
        四、对幕府掌握国家政权的认可
    第四节 天皇不在场的革命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太平"的叙述和华夷观
    第一节 "太平"的含义和终结部分的历史叙述
        一、"太平"的含义
        二、终结部分历史叙述的矛盾性
    第二节 "太平"的叙述和细川赖之形象的塑造
        一、细川赖之和西蕃帝师
的出处">            1、<上天之下、一人之上>的出处
            2、帝师和宋元战争
        二、细川赖之和春屋妙葩
        三、细川赖之和司马懿
的引用">            1、卷二十<孔明仲达故事>的引用
            2、其它三国典故的引用
            3、细川赖之的尺寸之谋
        四、"仁"的含义
    第三节 "中夏无为"的含义和华夷观
        一、日本中世之前对华夷观的接受
        二、北朝的正统性和华夷观
        三、对外意识和华夷观
            1、对朝鲜半岛的华夷观
            2、对大元的华夷观
    第四节 对神国思想的继承和解构
        一、"神佛融合"的神国思想
        二、对神国思想的解构
        三、神国思想和日本的对外侵略
    本章小结
结语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秦汉至明清时期北部中国华夷观念演变的几个特点——兼论华夷观在华夷族群封贡体系中的地位[J]. 陈志刚.  学习与探索. 2016(07)
[2]先秦时期的华夷观念及其演变[J]. 陈志刚.  学术研究. 2015(11)
[3]儒家话语权与中国古代文学史[J]. 曹顺庆,苗蓓.  社会科学研究. 2015(02)
[4]浅谈历史上丰臣秀吉之思想来源[J]. 王奇峰.  黑龙江史志. 2015(01)
[5]关于东亚儒学问题的一些思考[J]. 吴震.  日本问题研究. 2014(05)
[6]日本中世文化中的禅儒关系及其影响[J]. 彭英.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7]唐代东北亚国家的“华夷”观念复制[J]. 王铭.  国际政治科学. 2014(03)
[8]《太平记》中的三国故事来源再考察[J]. 张真.  明清小说研究. 2014(02)
[9]日本中世末期五山禅僧的“儒·释”论争与其内部分化[J]. 王明兵.  古代文明. 2014(01)
[10]中国古典文学对日本中世军记物语的影响研究[J]. 杨夫高.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9)

博士论文
[1]华夷观与传统东亚国际秩序研究[D]. 谢桂娟.延边大学 2015
[2]关于日本江户时期思想家“华夷之辨”思想演变的研究[D]. 范业红.东北师范大学 2015
[3]《宇津保物语》中的“孝”思想研究[D]. 赵俊槐.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4
[4]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 崔成成.南开大学 2010
[5]唐宋时期杨贵妃题材文学研究[D]. 罗英华.复旦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陈寅恪“以诗证史”方法探讨[D]. 张业业.山东大学 2013
[2]秦汉华夷观念与民族意识研究[D]. 朱圣明.河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20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620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7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