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动画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7-05-21 17:27

  本文关键词:美国动画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一个动画生产大国,美国动画占据着极大的市场份额。这些动画不仅是娱乐观众的一种文化形式,更是社会历史和意识形态的积淀物。作为一个崇尚英雄的国度,英雄形象成为美国动画中一以贯之的主题。通过对美国动画中英雄形象及其流变进行探讨,我们会发现英雄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概念,作为人类理想的化身,它既具有人类文化的共性,又因为是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特定文化群体的产物,因此会带有明显的特殊文化特征。尽管美国并不像其它西方国家一样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英雄原型,比如荷马史诗或亚瑟传奇中的英雄文化,但是它在古典和史诗英雄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民主方式形成了特有的英雄主义意识。具体到美国动画中,英雄形象则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和文化形象。因此,本文试图立足于美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剖析美国动画中英雄形象变迁和发展的历史轨迹。 本文以时间顺序结构全文。第一章讲述二战之后至1980年美国动画中的英雄形象。这一阶段的动画英雄以古典英雄为主,这与二战后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中产阶级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青年反叛运动的兴起,古典英雄开始没落,凡人英雄萌芽。与此同时,美国动画中开始出现与政治相关的英雄形象。第二章论述的重点是凡人英雄的特征及多元文化影响下多样化的英雄形象。在追求平等的社会思潮影响下,具有凡人秉性的英雄开始成为银幕的主要表现对象,女性英雄、卑贱英雄、另类英雄作为一种新的银幕形象开始出现。第三章研究后现代消费文化对动画英雄塑造的影响,个人至上的英雄、反面英雄和景观英雄是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英雄形象。凡人英雄作为一种英雄类型依然延续到了消费社会,但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面对后现代文化他们呈现更强的对抗性和更多的自我反思。第四章讲述在反恐的意识形态下,动画英雄对于守法与公正、复仇与暴力、权利与欲望的反思。在对反恐作出反思的同时,美国依旧对“他者”的文化表现出一种偏见和敌意,同时也在试图为战争寻找“正义”的理由。
【关键词】:英雄 动画 美国动画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54
【目录】:
  • 内容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27
  • 一、问题的提出9-11
  • 二、英雄的含义与界定11-12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2-24
  • 四、研究方法24-27
  • 第一章 古典英雄及其衰落27-47
  • 第一节 二战之后的美国社会及其社会文化思潮27-30
  • 第二节 美国动画中的古典英雄30-36
  • 第三节 没落的古典英雄36-41
  • 第四节 英雄叙事与大国神话41-47
  • 第二章 凡人英雄及其多元化呈现47-87
  • 第一节 一般凡人英雄48-62
  • 第二节 凡人英雄的多元化呈现62-87
  • 第三章 消费时代的动画英雄87-131
  • 第一节 个人至上的英雄88-94
  • 第二节 反面英雄94-103
  • 第三节 景观化的英雄103-115
  • 第四节 消费时代的其他动画英雄115-131
  • 第四章 “反恐”时代的动画英雄131-159
  • 第一节 守法与复仇的英雄131-140
  • 第二节 认同反恐的英雄140-147
  • 第三节 反思反恐的英雄147-159
  • 结语159-161
  • 参考文献161-173
  • 后记173-175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1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雨水;;“高科技、低情感”生存困境下的心灵补偿——《机器人总动员》评析[J];当代电影;2009年03期

2 赖干坚;反英雄——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重要角色[J];当代外国文学;1995年01期

3 聂欣如;;帝国主义文化的守卫者——评美国动画片《守卫者传奇》[J];电影新作;2011年01期

4 聂欣如;;巴赞和“超西部片”[J];电影新作;2013年05期

5 黄彬瑶;;作为“他者”的文化符号:对比分析迪斯尼动画电影与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花木兰”形象[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张俊;福尔摩斯:永恒的科学神话形象[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7 刘秀丽;赵娜;;父亲角色投入与儿童的成长[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8 毛思慧,杨思;种族、发声与文化挪用:从“后殖民”看电影《风中奇缘》对Pocahontas的想象[J];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02期


  本文关键词:美国动画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84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3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