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形容词的概念化及其对句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5-22 19:27

  本文关键词:英汉形容词的概念化及其对句法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外语种类之一。为了能够更好地普及英语,有必要深入研究英语中的各种词类特征。形容词是英语中重要的词类之一,不同的语种,其概念化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并且对于词语的句法表现形式也会产生影响,文章把英语和汉语的形容词作为研究内容,阐述了两者的概念化对句法的影响。汉语中会把不同程度的性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赋予形容词时间性,所以汉语中的形容词也具有很多动词的语法特点;而英语则是将形容词看作静态的属性,本身不具备时间性,对与时间有关的信息,就必须借助相关的动词,从而导致英语与汉语使用形容词句法上存在很多区别。了解和掌握这样的区别将对我国语言文化的发展以及英语的普及有着非常巨大的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外语教研中心;
【关键词】英汉形容词概念化 句法 影响
【分类号】:H146;H314
【正文快照】: 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形容词、动词以及名词这三种词类,但是不同的语言中,这三种词类在语义特点以及语法功能上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而本文所研究的是将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形容词进行对比分析,并试着对造成形容词语法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本文认为这两种语言在概念化事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仁津;;中、韩拟声词对比研究——以在实际语言应用中为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2 石毓智;;现代汉语疑问标记的感叹用法[J];汉语学报;2006年04期

3 潘蔚菲;陈昌勇;;英汉重叠词的对比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9期

4 石毓智;被动式标记语法化的认知基础[J];民族语文;2005年03期

5 石毓智;疑问和感叹之认知关系——汉英感叹句的共性与个性[J];外语研究;2004年06期

6 吴静,石毓智;英汉形容词概念化的差别对其有无标记用法的影响[J];外语研究;2005年04期

7 冉光;;日语叠词的构词及词性琐谈[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6期

8 石毓智;白解红;;汉英形容词概念化的差别及其句法后果[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维;;英汉双宾语结构的对比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徐虹;;现代汉语被动句标式、被动标记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3 贾贻东;;双及物结构中英汉歧义句的对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4 张庭华;;树立正确的国家体育语言规范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冯莉;;汉英形容词对比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展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6 苏攀;;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看词汇的范畴跨级翻译——以赫兹列的散文精选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7 刘金艳;;英汉双及物构式对比研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4期

8 周琳娜;;制约现代汉语“被”字句状语位置的因素初探[J];大家;2011年22期

9 王敏斯;唐忠顺;;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10 王政勋;;范畴理论与刑法解释立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海;;双宾构式在英汉学习型词典中呈现效果的实证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侯丽娟;;认知语义学中的原型理论及其外语教学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伟;周卫红;;试论语法化理论在对比语言学中的应用——以英汉语篇中替代类型之对比研究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席留生;;汉语兼语句与英语SVOC结构的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娟;疑问语气范畴与汉语疑问句的生成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恬;指类思维和指类句[D];河南大学;2011年

7 朱艳华;载瓦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邱明波;动词的指向对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的句内回指的制约[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博;反义形容词有无标记与二语习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云娣;双及物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元珍;英语层级反义词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若楠;典型理论与中国经典诗词意境的典型效应及其延伸[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玉兰;古代汉语动词的概念结构及其句法后果[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晓宁;现代汉语感叹句的认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燕;突显观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反义词非对称现象[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林泽;基于典型理论的中英及物性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聂莉莉;英语双宾语结构和与格结构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谷浩荣;基于范畴理论的中医风邪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清;英汉重叠词对比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林纾平;英汉双宾语结构对比[J];福州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3 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方言;1979年02期

4 刘红梅,刘青;英语重叠词初探[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黄行;唐黎明;;被动句的跨语言类型对比[J];汉语学报;2004年01期

6 石毓智;古今汉语动词概念化方式的变化及其对语法的影响[J];汉语学习;2003年04期

7 崔延强;关于亚里士多德所理解的“范畴”一词考释[J];江淮论坛;1993年01期

8 赵明鸣;《突厥语词典》语言被动态及其被动结构研究[J];民族语文;2001年04期

9 寿建纲;柏拉图范畴论研究——释“通种论”[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1年01期

10 哈森;论现代汉语拟声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慧仙;朝汉拟声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茹;;句法与语义接口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郭泉江;罗思明;;运动事件的概念—语义—句法映射——以英汉“投掷”运动事件为例[J];外国语言文学;2011年03期

3 王红旗;;名称名词的句法表现[J];对外汉语研究;2005年00期

4 周慧先;试析信息焦点及其句法表现手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6期

5 刘顺;一价名词及其句法表现形式[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于善志;;最简方案视角下的不可解特征及其句法操作[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张滟;;话题链的句法-话语界面研究——汉语话语导向类型特征的一个表现[J];现代外语;2012年02期

8 王珏;汉语生命范畴及其词汇、词法、句法表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杨永忠;;“的”的句法地位及相关理论问题[J];汉语学报;2008年03期

10 谢晓明;王宇波;;管控动宾超常搭配的若干句法因素[J];语文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红旗;;也谈类指(提要)[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高迎泽;张瑾;;命题、语用与动词句法表现的多样性[A];2007年全国现代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任诚刚;;“脖子在医院里”——从一则汉语招牌的英译失误浅析英汉语语用功能的差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刁世兰;受事成分的句法投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罗天华;施格语言的形态—句法关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4 高明乐;题元角色的句法实现[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5 向二兰;汉英助动词句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火群;题元角色:句法—语义接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琛欣;《韩非子》工具格的句法表现及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2 朱佳蕾;形态句法界面:汉语动名复合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韩婷;钢琴教学中“音乐句法”的培养[D];天津音乐学院;2013年

4 赵国军;从句法偏移看主观性对句法的介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晋;英汉给予类动词的概念化特点和句法表现[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邵灵琳;论汉语“小夸张”[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蕾;“是……的”句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的分析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张静;“V起”的句法、语义及语法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王丁丁;正阳方言语气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10 鲁娜;副词“倒”的多角度考察[D];延边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英汉形容词的概念化及其对句法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6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86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5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