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语词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2 21:10

  本文关键词:马来西亚华语词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是基于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语言对社会的依赖性,通过对马来西亚华语词语使用的研究,探索马来西亚华语的发展变化。研究通过广泛地搜集马来西亚华语书面语语料,运用定量统计分析法,深入地研究马来西亚华语词语的使用情况。 本论文共五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章,绪论,分为五个部分。主要论述选题背景、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研究范围与方法、研究语料和马来西亚华语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马来西亚华人语言和教育研究。主要研究马来西亚华人族群、马来西亚华人语言和方言群体、马来西亚华语的定义和简单介绍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变化。马来西亚属于多民族国家,即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等三大民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和土著。马来西亚华人,又称为马来西亚华裔,简称大马华裔或大马华人,是马来西亚三大部族之一。华语在马来西亚的地位是华族母语,但不是官方语言。在华人社会中,同时存在着多个方言群体,即闽南、客家、广东、潮州、海南、广西、福州、兴化和福清,而其中以闽南、广东、客家、潮州为四大主要方言群。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从18世纪开始创办,华人经过长期的抗争,创立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华文教育办学体系,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第三章,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对马来西亚特有华语词语的定义及对前人研究的回顾、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的类别及面貌和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研究。以马来西亚代表性华文报纸、杂志、著作及华人口头语言为据,参照有关著作,经过整理后,举述了233例华语特有词语,择要对这些词语的意义、用法作了解释、举例。在此基础上,本章概括了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的几个特点:(1)反映当地社会的政治、经济、多元文化、教育体制、生活等各方面事物的名词性词语较多;(2)源于马来语、英语、闽粤方言等外来词;(3)双音节词与偏正式构词法最多。 第四章,马来西亚华语和中国普通话同形异义词语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对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形异义词语的定义及对前人研究的回顾、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形异义词语对比分析、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形异义词语产生的原因研究。本章尝试从词形、词义、词源等方面入手,分析马来西亚华语词语与中国普通话词语存在的差异及其形成差异的原因。文章举述了134例同形异义词语,择要对这些词语的意义、用法作了解释、举例,并以词典的方式描述和分析中马同形异义词语的异同。这些词语在“词义”、“词性”和“词用”方面均有了变化,这也是马来西亚华语的一大特点。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考察:(1)二者语义完全不同,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的“同形完全异义词语”;(2)二者语义之间有联系,但或有转义、或有增加义项、或有减少义项的“意义有同有异的词语”;(3)二者词义本身差别不大,但是有褒贬义的差别的“色彩意义不同的词语”。接着,再将这些词语做数量和比例上的统计和研究,以考察中马同形异义词语的差异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章,马来西亚华语和中国普通话同义异形词语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对马来西亚华语和中国普通话同义异形词语的定义及对前人研究的回顾、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义异形词语对比分析以及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义异形词语差异及其原因研究。我们搜集了前人所研究的中马同义异形词语以及尚未列入专家学者研究的词语,对这些词语进行整合和分类。首先将它们按照构词语素分类,再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并将其按照不同的原因加以细分,最后再将这些词语一一列出并与中国普通话词语进行比照。经过整理后,举述了539个马来西亚华语和中国普通话同义异形词语。我们将这些词语分成了两类:(1)构词语素完全不同的词语;(2)构词语素部分相同的词语。然后再按照词性进行细分并与普通话对比,再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并将其按不同原因进行归类。 论文最后是结语。总结论文主要内容和今后继续研究的相关课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马来西亚华语 特有词语 同形异义词语 同义异形词语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7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一、选题背景10-11
  • 二、选题的意义与价值11-12
  • 三、研究范围与方法12
  • 四、研究语料12-13
  • 五、马来西亚华语的研究现状13-18
  • 第二章 马来西亚华人语言和教育研究18-30
  • 一、马来西亚华人族群18-19
  • 二、马来西亚华人语言及方言群体19-22
  • 三、马来西亚华语的定义22-26
  • 四、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变化26-30
  • (一) 早期的华文教育27
  • (二) 英国殖民时期及二战时的华文教育27-28
  • (三) 战后时期及马来西亚独立前的华文教育28
  • (四) 马来西亚独立后的华文教育28-30
  • 第三章 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研究30-86
  • 一、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的定义及对前人研究的回顾30-39
  • (一) 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的定义30-35
  • (二) 对前人研究的回顾35-39
  • 二、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的类别及面貌39-74
  • (一) 与政治经济、法律警务有关的词语41-46
  • (二) 与种族文化、教育机构有关的词语46-51
  • (三) 与交通运输、房产建筑有关的词语51-57
  • (四) 与行业职称、称谓语有关的词语57-62
  • (五) 与食物用品有关的词语62-67
  • (六) 与其他社会现象有关的词语67-74
  • 三、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研究74-83
  • (一) 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的特点74-80
  • (二) 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产生的原因80-83
  • 四、小结83-86
  • 第四章 马来西亚华语和中国普通话同形异义词语研究86-120
  • 一、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形异义词语的定义及对前人研究的回顾86-89
  • (一) 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形异义词语的定义86-87
  • (二) 对前人研究的回顾87-89
  • 二、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形异义词语对比分析89-114
  • (一) 同形完全异义词语89-96
  • (二) 意义有同有异词语96-112
  • (三) 色彩意义不同词语112-113
  • (四) 同形异义词语差异程度分析113-114
  • 三、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形异义词语产生的原因研究114-119
  • (一) 方言借词的影响115
  • (二) 英语或马来语的音译词或意译词的影响115-116
  • (三) 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及饮食文化不同的影响116-117
  • (四) 古汉语的影响117-119
  • 四、小结119-120
  • 第五章 马来西亚华语和中国普通话同义异形词语研究120-182
  • 一、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义异形词语的定义及对前人研究的回顾120-123
  • (一) 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义异形词语的定义120-121
  • (二) 对前人的研究的回顾121-123
  • 二、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义异形词语对比分析123-166
  • (一) 构词语素完全不同的词语124-138
  • (二) 构词语素部分相同的词语138-166
  • 三、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义异形词语差异及其原因研究166-180
  • (一) 中马同义异形词语差异程度分析166-169
  • (二) 中马同义异形词语影响因素分析169-180
  • 四、小结180-182
  • 结语182-188
  • 参考文献188-198
  • 附录198-244
  • 致谢244-24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2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华;新的规范观念指导下的词汇规范探索——新造词与生造词的区分标准问题[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2 洪丽芬;马来西亚华人和语言[J];八桂侨刊;2005年04期

3 洪丽芬;;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变化及对华人的影响[J];八桂侨刊;2008年03期

4 何敏波;;浅析二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对当地华文教育的贡献——以南洋大学创办、独立大学申办为例[J];八桂侨刊;2010年02期

5 黄妙芸;;从汉语走向国际化看区域华语词汇变异——以马来西亚为例[J];八桂侨刊;2010年04期

6 丁崇明;语言变异与规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刘宾红;闫红茹;;双语、多语家庭语用环境及对中文教学的影响[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耿红卫;;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史简论[J];船山学刊;2007年02期

9 方碧姬;;双语使用中的语际语言和语码转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10期

10 邹建萍;;马来西亚英语中的语言接触与语言借用现象[J];东南亚纵横;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雪霞;新加坡华语词汇五十年发展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琪;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刘立娟;东南亚华文文学流脉的跨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YEAP CHUN KEAT(叶俊杰);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马来西亚华语词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6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86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3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