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电影:“文化中国”的想象与类型话语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4-03-29 21:26
  本文采用史论结合、以论为主的思路,综合文化研究、产业研究、文本研究等研究方法,以"想象的共同体"理论为切入点,以发展史的观点为统领,通过对邵氏各个时期的影片、产业形态及其与社群想象和社会文化认同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邵氏电影如何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基于类型题材、影像美学、空间景观、文化认同、符号象征、话语权力等面向形塑"文化中国"的"想象共同体",并建构从稗史片到黄梅调电影再到新派武侠片等的邵氏电影话语类型,从而为邵氏电影做出较为系统的、完整的脉络梳理和整体解读。第一章绪论部分对邵氏电影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关注到邵氏电影研究在系统性研究面向的缺失,进而提出以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理论和杜维明的"文化中国"概念解读邵氏电影的发展史,为后续论述奠定基础。第二章对邵氏早期的电影在现代性语境中的民族主义叙事方式进行考察,以"天一"公司的稗史片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发现这一时期邵氏电影在上海都市的平民阶层观众和东南亚地区夹缝中的华人移民观众中找到契合点,通过对历史和民间文化的想象,弥合断裂的儒家传统,构建出"传统中国"和"民俗中国"的想象共同体,从而确立了在殖民文化强势影响下...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邵氏电影[]的发展概述
    1.2 邵氏电影的研究现状
    1.3 理论框架: "想象的共同体"与"文化中国"
2 "天一"电影的现代想象和民族想象
    2.1 早期电影·现代进程·文化断裂
    2.2 平民阶层与文化保守主义
    2.3 南洋移民与"民俗中国"想象
3 古装黄梅调电影与"乡愁中国"
    3.1 离散族裔的情感体认
    3.2 "梦幻中国"的景观构画
    3.3 泛中国的古典印象
    3.4 全球拓展和泛亚洲的产业共同体
4 新武侠电影的"民族想象"与"在地想象"
    4.1 "民族想象"的坚守
        4.1.1 "侠义文化"和儒释道文化的继承
        4.1.2 民族性的空间隐喻
        4.1.3 传统美学的影像投射
        4.1.4 女性与"父权"
    4.2 "在地想象"的兴起
        4.2.1 暴力美学表征革命话语
        4.2.2 社会奇情置换侠义精神
        4.2.3 人物淡化传统的道德准则
        4.2.4 超越性的视听语言
5 本土意识的建立与民族主义的解构
    5.1 本土认同的确立
    5.2 粤语片的复兴
    5.3 "中国意识"下的本土叙事探索
    5.4 邵氏电影产业的瓦解
6 镜像与他者:邵氏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和左翼电影的比较
    6.1 邵氏电影与好莱坞电影
        6.1.1 产业上的镜像关系
        6.1.2 民族共同体与政治共同体
    6.2 邵氏电影与左翼电影
        6.2.1 离散族裔与底层群体
        6.2.2 本土意识缺失的共性
7 重建"想象的共同体":邵氏电影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
    7.1 当代中国电影与邵氏电影的相似性
        7.1.1 乐观稳定的社会经济背景
        7.1.2 多元的文化生态和"走出去"的文化诉求
        7.1.3 好莱坞统治的世界电影格局
        7.1.4 视听奇观和类型开拓
        7.1.5 人才聚集效应
        7.1.6 新生代的助力和挑战
    7.2 关于重建"想象的共同体"的若干启示
        7.2.1 建构华语电影共同体
        7.2.2 开发民族电影想象母题
        7.2.3 全球化院线布局
        7.2.4 倡导工匠精神和艺术追求
        7.2.5 扶植电影"新势力"
        7.2.6 明星资本化和成本控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941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941326.html

上一篇:明代湖北经学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3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