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恩巡礼骚乱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7 07:15

  本文关键词:求恩巡礼骚乱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长时段的角度理解,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30年代,英国正处于从中世纪后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初始阶段,英国经济发展跌宕起伏,从萧条到复苏;政治进程变数较多,从纷争到重建;社会动荡,矛盾和问题积累较多。这种状态既为英国向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压力,又为变革与进步准备条件和创造了机会。经历了黑死病的打击,英国经济面临残酷的调整,15世纪末开始复苏并快速发展,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发生了变革,但是也带来的新的社会矛盾;政府孱弱的治理能力在黑死病中也暴露无遗,都铎政府为提升治理能力付出了巨大努力,但也因宗教改革政策顶层设计不足引发了信仰冲突,激化了社会矛盾;黑死病造成的社会秩序混乱的局面,又因接连不断的瘟疫、战争、动乱迟迟没有彻底的好转,给各个阶层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记忆。这一切变化的压力将都铎时代英格兰北方民众裹挟进了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巨流之中。 1536年10月发生的求恩巡礼骚乱起因于宗教改革,是英格兰北方民众对现代化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和压力的一种应激反应,是对精神和世俗社会各种不满的长期累积与总爆发。求恩巡礼骚乱广义上包括林肯郡的骚乱,整个骚乱过程可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536年10月初-12月初),在林肯郡骚乱的影响和激发下,北方诸郡求恩者逐渐形成了九支武装队伍,他们以阿斯克(Aske)为核心领导人物,以武力为后盾,同亨利八世政府派出的代表诺福克公爵等进行了谈判,骚乱代表形成了表达不满和诉求的二十四项条款,双方达成了休战协议。第二个阶段(1536年12月初-1537年2月),二十四项条款被骚乱代表成员呈送给亨利八世,亨利政府对民众诉求的反应并不积极,而是始终坚持镇压策略。不过摄于民众人数众多,担心事态进一步激化,于是一方面与骚乱代表进行谈判、协商、休战,另一方面暗地安抚分化、积极募军备战。在等待国王正式回复期间,北方各地骚乱不断,最终促使亨利八世放弃了最初的承诺,残酷地镇压了各地的骚乱,包括阿斯克在内的骚乱领导人被处决。整次骚乱历时近五个月,涉及到北方主要郡县,参加者包括贵族、乡绅、教士和各式平民。促发骚乱因素较多,既有亨利八世治理政策调整变化的作用,特别是宗教改革造成的冲击与不适,又有长期以来北方社会发展的滞后、地位的弱势、解散修道院的特别冲击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官绅为恶、政府征税、圈地运动、物价高企、谣言煽惑等因素或者在整个骚乱中或者在北方社会的具体地区起到了刺激、推动的作用,也更深刻暴露了当时多种矛盾社会纠结的合力影响。 亨利政府成功解决了这次大规模的群众骚乱事件,并在处置骚乱过程中汲取了重要的社会治理经验,也为进一步推动变革铺平了道路、提供了契机,促进了宗教改革、政府机构革命、军事制度强化等,这些都为建立在国会主权原则之上的英国近代宪政体制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亨利八世也看到改革与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对一些引发社会矛盾的法令、政策进行了调适,当嗣后看到宗教改革可能再次触发新的社会动荡后,毫不犹豫地镇压了改革派。求恩巡礼骚乱也显现了公共领域国民整体性在骚乱中的作用,北方区域的自由和特权在求恩巡礼骚乱后被国家治理迅速接手,这也对英国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求恩巡礼 群体骚乱 亨利八世 都铎政府 国民整体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56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导论10-23
  • 一、选题意义10-11
  • 二、研究综述11-17
  • 三、内容框架17-23
  • 第一章 英国封建危机下的经济社会调整23-72
  • 第一节 衰退中发展与进步的经济变革25-29
  • 第二节 适应中社会结构的变迁与整合29-37
  • 第三节 危机中社会秩序的混乱与重建37-46
  • 第四节 冲突中宗教思想的危机与嬗变46-52
  • 第五节 探索中政府职能的衰弱与加强52-72
  • 一、国会作用日益提升52-58
  • 二、危机管制逐渐加强58-62
  • 三、信仰管理本土化倾向突出62-66
  • 四、中央治理职能不断强化66-72
  • 第二章 求恩巡礼骚乱72-90
  • 第一节 林肯郡骚乱的发生与结束72-79
  • 第二节 求恩巡礼骚乱的扩散与终结79-90
  • 第三章 求恩巡礼骚乱的发生机理90-146
  • 第一节 社会变革与社会矛盾90-112
  • 一、社会结构的开放与调整90-96
  • 二、经济结构的调适与矛盾96-100
  • 三、社会矛盾的累积与爆发100-102
  • 四、宗教思想的更新与嬗变102-109
  • 五、政府革命的努力与反弹109-112
  • 第二节 北方社会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地位112-121
  • 一、英格兰北方的自然社会概貌112-114
  • 二、英格兰北方边区习惯与特权114-116
  • 三、北方贵族与王权的态度116-118
  • 四、解散修道院与北方的反响118-121
  • 第三节 错综复杂的相关诱发因素121-135
  • 一、官绅为恶的作用122-125
  • 二、政府征税的刺激125-128
  • 三、谣言的蛊惑煽动128-132
  • 五、圈地运动的促动132-135
  • 第四节 各等级的集体诉求和协同性互动135-146
  • 一、平民的诉求与行动方式136-139
  • 二、贵族乡绅的涉入139-142
  • 三、教士的参与142-146
  • 第四章 亨利八世政府的举措与防控能力146-161
  • 第一节 军事威慑、谈判与休战146-156
  • 一、军事行动的掣肘146-150
  • 二、拖延策略150-151
  • 三、谈判与休战151-156
  • 第二节 分化瓦解与镇压156-161
  • 一、对形势的把握与利用156-158
  • 二、审判和报复158-161
  • 第五章 求恩巡礼骚乱的社会效应分析161-180
  • 第一节 亨利八世治理结构的调整161-167
  • 一、政府政策的变与不变161-164
  • 二、国家北方机构的新建设164-166
  • 三、与北方贵族关系的新调整166-167
  • 第二节 曲折的国教化进程167-170
  • 一、教会的顺服与信仰的变化167-168
  • 二、国教改革的波折与完成168-170
  • 第三节 求恩巡礼骚乱的社会后果170-180
  • 一、转型时期公共领域的国民整体关注170-174
  • 二、民族国家形成中的求恩诉求174-176
  • 三、求恩巡礼骚乱的历史后果176-180
  • 结论180-183
  • 主要参考文献183-191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191-192
  • 后记1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晋新;论近代早期英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与重组[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5期

2 胡玉鸿;;“集体行动”与“人的联合”──以集会、游行为核心的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鞠长猛;;论都铎王朝初期的叛逆罪立法[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10期

4 施诚;论中古英国“国王靠自己过活”的原则[J];世界历史;2003年01期

5 李自更;托马斯·克伦威尔的政府制度改革与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基础的奠定[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钱乘旦;;英国王权的发展及文化与社会内涵[J];历史研究;1991年05期

7 刘新成;都铎王朝的经济立法与英国近代议会民主制的起源[J];历史研究;1995年02期

8 卢柏军;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J];史林;1988年01期

9 施诚;英国都铎王朝的税收与财政[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李自更;论英国乡绅的形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11期


  本文关键词:求恩巡礼骚乱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9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99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6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