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2 19:10

  本文关键词:孔子学院: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4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首届全体大会上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指出其宗旨是理解国际重大问题、尊重联合国和国际关系、消除国际冲突的根源、发展对他国的友好印象。国际理解教育孕育产生于战争与和平交接的动荡年代,更多地背负了维护世界和平和新秩序、增进文化理解避免冲突的历史使命。由于受到时代背景和政治意识的影响,这个理念随后在各个国家实现的路径和效果各有不同。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很多从前看似并无关联的问题,如今都在逐渐演变为全球性问题,有的甚至演化成危机与冲突。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曾经基于战争背景提出的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希望能为人类在全球化时代的生存与发展路径寻找到启发与指引。但过往的实践经历说明,国际理解教育因其具有超越国家与民族的宏大教育目标、关照全人类的共同命运、涉及的领域广泛且体系复杂,一直以来都难以真正被贯彻实践,即便曾经作为专门的课程出现在学校与教室,但大多是昙花一现。我们现在所见更多的是对这一理念的碎片化的实践,这很难彰显国际理解教育蕴含的真正价值。孔子学院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应运而生。作为国际理解教育在当代的一次系统、长期和稳定的实践活动,孔子学院突破了以往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遇到的瓶颈,并在十年之间获得迅速发展,截至2014年12月7日,已经在全球126个国家(地区)建立475所孔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堂,成为目前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语言与文化推广机构。对国际理解教育而言,虽然积累至今研究成果众多,但由于涵义界定不明确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长久以来都困扰着这一教育理念的发展;很多学者尝试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阐述,并发展出环境教育、发展教育、国际教育、全球教育、人权教育等等教育理念,它们大多是国际理解教育的衍生品,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却超越了国际理解教育,这一现象值得反思;其次,因为涵义界定不明确导致国际理解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缺乏理论依据和评价机制,致使很多项目最后不了了之,实践成果付诸东流。因而,梳理近一个世纪来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生成与实践发展,并根据新时期的社会特点和时代要求重新界定,可以为本文的研究提供至少两方面的帮助:(1)以理论发展历程与实践需求为基础对其进行界定,可以清晰认识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挖掘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2)为研究孔子学院的教育实践提供可参考的理论范式。对孔子学院而言,历经十年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寻求语言与文化理解的国际教育组织,孔子学院的很多实践特征与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有契合点,而缺乏理论指导、研究成果匮乏的现状一直以来也是困扰孔子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尝试从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体系中寻找到孔子学院可以学习和借鉴的部分,尝试从教育学、传播学、管理学等角度分析孔子学院通过语言与文化传播的手段达成国际理解、促进世界和平这一教育现象,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丰富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这些都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本文以国际理解教育为基本理论依据,参考框架理论、对话理论、文化间性理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交互转化理论、跨国教育组织与全球传播理论等,运用历时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孔子学院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进行研究分析,并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孔子学院是怎样实践国际理解教育的?这一问题包括几个方面:新的时代背景下,国际理解教育的学术与社会意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孔子学院实践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与路径是什么?孔子学院实践国际理解教育的机制与具体表现是什么?孔子学院实践国际理解教育的优势、挑战与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围绕上述问题,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1章导论。分别梳理国际理解教育、孔子学院自产生以来的发展脉络、理论研究现状及问题。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章国际理解教育的当代界定。首先,梳理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历史沿革,指出国际理解教育因为缺乏真正有效的实践体系作为支撑,一直没有完全发挥其真正价值;其次,在国际理解教育的语境下分别分析了国际、理解与教育三个构成的意义,剖析了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演进过程,指出进入新时期,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和使命已经发生了变化,向“全球公民教育”目标的转型是重要体现,与此同时,许多类似的教育理念也随之出现,是国际理解教育在全球化时代新的表现形式;再次,介绍了包括美国、英国与德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集团、世界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及社会力量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历程,分析实践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反思国际理解教育本身具有的局限性;最后,在上述基础上本章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内涵与当代意义进行了重新界定,建立本文的逻辑分析框架,即当代的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可实践的教育理念,由“国际”与“理解教育”两个概念维度构成,具有兼容唯一性与多元性的跨文化教育理念、强调理解与宽容的价值、关注主观能动性与个体差异性、关注教育公平的实现等当代意义。第3章孔子学院实践国际理解教育的条件。本章围绕两个问题展开,即孔子学院实践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是什么?实践的具体路径是什么?首先,本章从前置性基础与可行性基础两个角度分析了孔子学院实践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认为历史与传统因素、自身因素、教育机制因素等构成了前置性基础,理念因素、合作因素、权力因素与技术因素等构成了可行性基础;这些基础决定了孔子学院实践国际理解教育具有现实可能性,但仍需要来自政府、教育、社会网络、文化理解等因素的参与,通过依靠政府引导、依托教育实践、倚重社会网络、寻求文化理解、强调人格魅力等路径,才能够真正促成这一实践。第4章孔子学院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机制。本章从组织特点、教育理念及教育实践形式三个角度,剖析孔子学院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机制。第一,在组织特点方面,孔子学院作为教育组织的国际属性决定了在实践国际理解教育的过程中,孔子学院采取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嵌入式”社会活动模式、国际化人才建设与储备模式、社会资源的国际化配置、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国际化扩张、无国界的数字教育等途径进行实践。第二,在教育理念方面,兼容多元性与差异性、强调自我与他者间的理解与对话、关注功利之外的意义等都是孔子学院与国际理解教育所达成的价值共识,它们共同构成了孔子学院实践国际理解教育的价值取向。第三,孔子学院实践国际理解教育的特质体现在对“国际”视野下的“理解教育”的诠释上,因而本章以狭义视角上的教育活动为例,分析了孔子学院在语言技能教育实践、文化素养教育实践、师资培养教育实践与研究型人才培养实践等四个方面所体现的理解导向。第5章孔子学院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案例分析。本章以孔子学院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为切入点,分别从具体教学、运营模式、合作方式和政策规划四个角度选取了孔子学院实践案例作为分析对象,探讨孔子学院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第一,本章选取了孔子学院的课程设置与实施、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网络孔子学院为例,分析孔子学院在具体教学方面强调交际能力的语言教学、文化理解的多样化实现、数字教育的整体性铺设等实践特点;第二,以英国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日本北陆大学孔子学院、中蒙友好基金会、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师资培训项目等为案例,分析了孔子学院通过国际化组织架构、运营模式及人才体系建设等路径实现运营的实践特点;第三,以“汉语桥”项目、孔子新汉学计划、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孔子学院等不同层次的案例为对象,分析了孔子学院在教学与研究的中外合作、建立战略联盟、以对方为主的合作模式等合作方式上的实践特点;第四,以美国签证风波、日本立命馆大学孔子学院、网络孔子学院的国际化架设为例,分析孔子学院在环境评估、目标制定与战略制定等政策规划方面的实践特点。第6章孔子学院实践国际理解教育的优势、挑战与展望。首先,本章在以上五章论述的基础上,围绕国际理解教育“国际”与“理解教育”两个维度,分析了孔子学院所具有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结合、关注组织管理的影响、差异化发展、倚重数字教育、推动公民教育等“国际”优势与理解语言、理解文化、政府主导的教育公共产品供给、兼顾知识与素养教育等“理解教育”优势。其次,本章分析了孔子学院在实践国际理解教育过程中遇到的来自国际理解教育、孔子学院、合作模式及意识形态方面的挑战。再次,在总结前文论证与分析的基础上,从强化目标的导向作用、加强实践功能、跟进评估建设与肯定实践价值等四个角度展望孔子学院的未来发展。第7章结语。对本文的研究历程与结论进行回顾与总结,指出本文的创新与不足,探讨后续研究方向。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 孔子学院 国际理解教育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12-16
  • ABSTRACT16-21
  • 第1章 导论21-56
  • 1.1 问题的提出21-28
  • 1.1.1 研究缘起21-25
  • 1.1.2 研究问题25-28
  • 1.2 文献综述28-42
  • 1.2.1 国际理解教育的文献综述28-35
  • 1.2.2 理解教育的文献综述35-38
  • 1.2.3 孔子学院的文献综述38-42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42-56
  • 1.3.1 研究内容42-45
  • 1.3.2 理论基础45-54
  • 1.3.3 研究方法54-56
  • 第2章 国际理解教育的当代界定56-101
  • 2.1 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梳理56-67
  • 2.1.1 国际理解教育的历史沿革56-60
  • 2.1.2 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演进60-67
  • 2.2 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与反思67-83
  • 2.2.1 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68-81
  • 2.2.2 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反思81-83
  • 2.3 国际理解教育的当代内涵83-91
  • 2.3.1 一种可实践的教育理念83-86
  • 2.3.2 两个概念维度86-90
  • 2.3.3 多条实践路径90-91
  • 2.4 国际理解教育的当代意义91-101
  • 2.4.1 兼容唯一性与多元性的跨文化教育理念91-93
  • 2.4.2 强调理解与宽容的价值93-96
  • 2.4.3 关注主观能动性与个体差异性96-98
  • 2.4.4 实现教育公平的示范98-101
  • 第3章 孔子学院实践国际理解教育的条件101-134
  • 3.1 孔子学院实践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101-109
  • 3.1.1 前置性基础101-106
  • 3.1.2 可行性基础106-109
  • 3.2 孔子学院实践国际理解教育的路径109-134
  • 3.2.1 政府引导的教育行为110-116
  • 3.2.2 依托教育实践的路径116-122
  • 3.2.3 倚重社会网络的路径122-127
  • 3.2.4 寻求文化理解的路径127-130
  • 3.2.5 强调人格魅力的路径130-134
  • 第4章 孔子学院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机制134-170
  • 4.1 孔子学院作为教育组织的国际属性134-150
  • 4.1.1 中外合作的办学模式135-137
  • 4.1.2 “嵌入式”的社会活动模式137-139
  • 4.1.3 国际化人才建设与储备模式139-142
  • 4.1.4 社会资源的国际化配置142-145
  • 4.1.5 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国际化扩张145-148
  • 4.1.6 无国界的数字教育148-150
  • 4.2 孔子学院教育理念的价值共识150-159
  • 4.2.1 兼容多元性与差异性150-152
  • 4.2.2 自我与他者的理解与对话152-157
  • 4.2.3 关注功利之外157-159
  • 4.3 孔子学院教育实践的理解导向159-170
  • 4.3.1 语言技能教育实践160-162
  • 4.3.2 文化素养教育实践162-165
  • 4.3.3 师资培养教育实践165-168
  • 4.3.4 研究型人才培养实践168-170
  • 第5章 孔子学院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案例分析170-199
  • 5.1 对具体教学的教育实践170-179
  • 5.1.1 强调交际能力的语言教学170-172
  • 5.1.2 文化理解的多样化实现172-176
  • 5.1.3 数字教育的整体性铺设176-179
  • 5.2 对运营模式的教育实践179-185
  • 5.2.1 国际化的组织架构179-182
  • 5.2.2 国际化的运营模式182-183
  • 5.2.3 国际化的人才体系建设183-185
  • 5.3 对合作方式的教育实践185-193
  • 5.3.1 教学与研究的中外合作185-189
  • 5.3.2 建立战略联盟189-192
  • 5.3.3 以对方为主的新模式192-193
  • 5.4 对政策规划的教育实践193-199
  • 5.4.1 环境评估193-195
  • 5.4.2 目标制定195-197
  • 5.4.3 战略制定197-199
  • 第6章 孔子学院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的优势、挑战与展望199-236
  • 6.1 孔子学院实践国际理解教育的“国际”优势199-208
  • 6.1.1 本土化与国际化结合199-201
  • 6.1.2 关注组织管理的影响201-203
  • 6.1.3 差异化发展203-204
  • 6.1.4 对数字教育的倚重204-206
  • 6.1.5 对公民教育的推动206-208
  • 6.2 孔子学院实践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解教育”优势208-219
  • 6.2.1 理解语言208-211
  • 6.2.2 解文化211-214
  • 6.2.3 政府主导的教育公共产品供给214-215
  • 6.2.4 兼顾知识与素养的教育215-219
  • 6.3 孔子学院实践国际理解教育的挑战219-228
  • 6.3.1 来自国际理解教育的挑战219-221
  • 6.3.2 来自孔子学院的挑战221-223
  • 6.3.3 来自合作模式的挑战223-224
  • 6.3.4 来自意识形态的挑战224-228
  • 6.4 孔子学院实践国际理解教育的展望228-236
  • 6.4.1 强化目标导向228-229
  • 6.4.2 加强双向理解229-231
  • 6.4.3 完善评估体系231-233
  • 6.4.4 关注实践价值233-236
  • 第7章 结语236-243
  • 7.1 回顾与总结236-240
  • 7.1.1 主要工作与结论236-239
  • 7.1.2 创新与不足239-240
  • 7.2 后续研究方向240-243
  • 参考文献243-264
  • 致谢264-266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266-267
  • 附件2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鸿莹,张德伟;国际理解教育——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教育改革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S1期

2 顾明远;;国际理解与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3 姜英敏;;东亚国际理解教育的价值冲突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4 韩映雄;石梅;;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海外办学——以孔子学院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5 刘晓雄;;发展国际理解教育建设和谐世界[J];东岳论丛;2006年06期

6 宁继鸣;王海兰;;汉语国际推广的公共产品属性分析[J];东岳论丛;2009年05期

7 叶隽;;作为理念的文化外交及其柔力强势——以德国孔子学院为例[J];国际观察;2010年06期

8 蔡亮;宋黎磊;;孔子学院:全球体系下中国知识权力的外化[J];国际展望;2010年06期

9 冯华;冯艺远;何妮妮;陈红;;《国际理解》教材框架体系的开发[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张力;;媒介话语跨文化传播的间性研究[J];北方论丛;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蒙少祥 林世雄;[N];福建日报;2014年

2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王少安 周玉清;[N];光明日报;2014年

3 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熊澄宇;[N];人民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宁继鸣;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D];山东大学;2006年

3 胡红梅;理解教育视野下“弱势学生”发展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郭晓娜;理解性学习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跃;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金燕;文化传播视角下孔子学院的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玉锦;中外高校战略联盟视角下的孔子学院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孔子学院: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6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416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1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