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二语书面产出性词汇历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6 11:05

  本文关键词: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二语书面产出性词汇历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二语学习者的产出词汇是近年来二语词汇习得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议题之一。尽管研究者们对学习者的二语产出词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依然存在许多不一致认识或者迥异的研究结论。尤其在对二语学习者产出词汇发展路径的认识方面,主流语言学及心理学理论认为二语学习者的词汇发展是递增性的,而有实证研究发现学习的词汇发展是有增长的阶段,但也有研究发现其发展过程是曲折的,是增长与停滞或/和磨蚀现象的交替出现。以往研究存在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是这些研究在设计、测量指标、研究对象特征、研究时间跨度、语料特征等方面存在不同或不足。例如:在研究设计方面,过去产出词汇发展研究中以横断研究居多,这种研究的结果极可能与对同一组学习者的历时观察研究有出入。在测量指标方面,多是以词汇形式统计为主的词汇多样性或丰富性研究,这种研究只局限于对写作的文本特征的分析与描述,不但缺乏对学习者产出词汇广度的分析,而且缺乏对产出词汇深度的研究。再如,很少从不同形态词汇发展、不同词性词汇发展及词汇的不同意义特征的发展(意义关系和对核心意义的使用)等角度对产出词汇深度进行的细致对比研究。总之,为数不多的历时研究很少对学生在不同学业阶段的转变过程产出词汇发展变化进行多纬度考查,也很少对外语学习者最终阶段产出词汇使用与外语的本族语使用者进行多维度比较。本研究对一组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英语写作中的词汇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展开多纬度和多变量历时研究。词汇广度为不同频率等级词汇的条目数量所映射的学习者使用词汇的变化范围。词汇深度指标包括不同形态类别词汇的类符数、不同词性词汇条目数、词义特征(产出性实义词的熟悉度、产出性实义词的具体性、产出性实义词的意象性、产出性实义词的重要性、产出性实义词的多义性、产出性名词的上义性、产出性动词的上义性及产出性动词和名词总体的上义性)以及词汇丰富性(词汇高级性和D值)。研究语料为该组对象(299名中国某普通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在连续四个学期期末课程考试中撰写的1196篇英语作文。除此之外,还有两组对比语料,一组为318篇满分TOEFL样本作文和一组176篇英美大学生的作文。研究分析了中国学生产出性词汇的广度指标、深度指标从第四到第七学期的历时变化,目的在于考查他们从大学基础阶段到高级阶段产出性词汇的发展变化趋势。研究还将中国学习者的语料与两组对照语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考查他们在学业结束阶段产出词汇是否达到了较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大学生的产出词汇水平。产出词汇广度研究结果表明,横向来说,中国学习者产出性词汇广度是从高频词汇向低频词汇逐词级缓慢发展的过程。最高频的第一个词级的产出词汇广度最大,然后是第二个词级、第三个词级等等。随着频次越低,产出词汇广度越小。纵向来说,学习者的词汇广度在总量上持续增长,但增长率却有高低的变化。总体趋势是增长率从有显著增长状态向无显著增长状态发展。英语专业学生二年级末时的产出词汇广度在4,000词范围内,四年级时的产出词汇广度为6,000词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的结果显示,学习者接近学业末的产出词汇水平与高水平学习者的水平相近,但与英美本族语者大学生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在产出词汇深度方面,通过对不同形态词汇的横向分析发现:学习者的根词、曲折变形词及派生词汇各自类符总数之间、不同曲折变形词之间及不同派生词汇类符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在各个学期有各自不同的变化。而对不同词性词汇的发展研究中发现:在以绝对数量、实词与功能词数量比率及词汇密度对不同词性词汇的横向分析中,只有对词汇的条目数的绝对统计结果能较清晰反映出各种词汇变化的差异性,而其它两种方法都削弱或改变部分词汇原数据反映的趋势。不同词性词汇之间存在相对固定的数量关系。在对各种词汇及词义特征的历时考查中发现,除语义特征中的名词上下义关系和名词动词上下义关系基本呈近似连续增长态势外,而其它多数指标则呈现各自独特的非线性曲折变化。在对不同词性词汇方面与两个对照组相比,中国学习者与高水平学习者或与英语本族语者学生在一些词汇密度指标上无差异,而在另一些指标上则存在显著差异。在词义特征方面,中国学习者与高水平学习者或英语本族语者学生在某些指标上接近或超过对方,但在多数指标上与两对照组存在较大差距。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学习者产出性词汇广度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一方面在接近总量上持续增长,一方面在增长率上经历着快速增长、降低乃至停滞的状况:2)中国学习者产出性词汇深度的发展表现为多变量动态变化过程,除个别变量外多数变量历经不同的非线性变化过程——习得与磨蚀甚至与停滞交替出现;3)在大学学习末期,中国英语学习的产出词汇深度的多数参数未达到两对照组学习者水平。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揭示了二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广度与深度的动态发展规律和变化过程,对二语产出词汇习得理论的完善有一定的贡献。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研究发现与研究结论对二语产出词汇研究、二语词汇教学和二语写作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和参考价值。研究不同于以往同类研究之处在于:1)首次基于语料的产出性词汇广度分析对学习者的产出性词汇广度做了尝试性评估,并揭示了其发展规律;2)首次在词汇深度方面对不同形态词汇、不同词性词汇、不同词汇语义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传统丰富性指标的发展来多方位展示词汇深度的发展;3)首次将外语学习者与高级外语学习者及外语本族语者在产出词汇方面作出多变量深入对比,特别是对以往研究较少涉及的不同形态词汇、不同词性词汇及不同词义特征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二语产出性词汇 广度 深度 动态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9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6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6-24
  • 1.1 NEED OF THE STUDY18-20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20-23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DISSERTATION23-24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BACKGROUND24-59
  • 2.1 MAJOR CONCEPTS24-38
  • 2.1.1 Word24-29
  • 2.1.2 Parts of speech29-33
  • 2.1.3 Sense features of words33-38
  • 2.1.4 Productive vocabulary38
  • 2.2 PRODUCTIVE VOCABULARY KNOWLEDGE38-48
  • 2.3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VOCABULARY KNOWLEDGE48-55
  • 2.4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VOCABULARY55-59
  • CHAPTER THREE REVIEW OF EMPIRICAL STUDIES59-111
  • 3.1 BREADTH OF L2 LEARNERS'PRODUCTIVE VOCABULARY59-73
  • 3.2 DEPTH OF L2 LEARNERS'WRITTEN PRODUCTIVE VOCABULARY73-105
  • 3.2.1 Morphological words74-79
  • 3.2.2 Parts of speech79-88
  • 3.2.3 Sense features of words88-91
  • 3.2.4 Lexical richness91-105
  • 3.3 SUMMARY105-111
  • CHAPTER FOUR RESEARCH DESIGN111-129
  • 4.1 RESEARCH QUESTIONS111-112
  • 4.2 PARTICIPANTS112-113
  • 4.3 RESEARCH DATA113-114
  • 4.4 TOOLS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114-119
  • 4.4.1 Range BNC114-116
  • 4.4.2 Coh-Metrix 3.0116-118
  • 4.4.3 TreeTagger 2118
  • 4.4.4 Lemmatizer118-119
  • 4.4.5 CLAN119
  • 4.5 DATA PROCESSING119-128
  • 4.5.1 Collctinf and cleaning the texts119-122
  • 4.5.2 Data processing for the analysis of Lexical breadth122
  • 4.5.3 Data processing for the analysis of morphological words122-126
  • 4.5.4 Data processing for the analysis of parts of speech126-127
  • 4.5.5 Data processing for the analysis of sense features127
  • 4.5.6 Data processing for the analysis of lexical richness127-128
  • 4.6 STATISTICALANALYSIS128-129
  • CHAPTER FIVE RESULTS AND DISCUSSION129-231
  • 5.1 DEVELOPMENTAL PATTERNS OF L2 PRODUCTIVE VOCABULARY BREADTH129-139
  • 5.2 DEVELOPMENTAL PATTERNS OF MORPHOLOGICAL WORDS139-164
  • 5.2.1 Developmental patterns of three types of morphological words139-147
  • 5.2.2 Developmental patterns of six types of inflections147-164
  • 5.3 DEVELOPMENTAL PATTERNS OF PARTS OF SPEECH164-186
  • 5.3.1 Developmental patterns of lexical words calculated in absolute numbers165-176
  • 5.3.2 Developmental patterns of lexical density176-186
  • 5.4 DEVELOPMENTAL PATTERNS OF SENSE FEATURES186-218
  • 5.4.1 Familiarity for content words188-193
  • 5.4.2 Concreteness for content words193-196
  • 5.4.3 Imagabolity for content words196-201
  • 5.4.4 Meaningfulness for content words201-203
  • 5.4.5 Polysemyfor coment words203-206
  • 5.4.6 Hypernymy for nouns206-209
  • 5.4.7 Hypernymy for verbs209-212
  • 5.4.8 Hypernymy for vervs and nouns212-218
  • 5.5 DEVELOPMENTALPATTERNS OF LEXICAL RICHNESS218-231
  • 5.5.1 Development of lexical sophistication218-226
  • 5.5.2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lexical diversity226-231
  • CHAPTER SIX CONCLUSION231-246
  • 6.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231-236
  • 6.1.1 L2 productive vocabulary breadth231-232
  • 6.1.2 L2 productive vocabulary depth232-236
  • 6.2 IMPLICATION OF THE RESEARCH236-242
  • 6.2.1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236-240
  • 6.2.2 Practical implications240-242
  • 6.3 STRENGTHS,WEAKNESSES,AND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242-244
  • 6.4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244-246
  • REFERENCES246-266
  • APPENDICES266-271
  • APPENDIX ONE:WRITING TASKS OF THE COMPOSITIONS USED FOR THE STUDY266-268
  • APPENDIX TWO:TAGSET FOR TREETAGGER 2268-270
  • APPENDIX THREE:COH-METRIX INDICES NORMS FOR THE EIGHT SENSE FEATURE MEASURES INVOLVED IN THE STUDY270-271
  • ACKNOWLEDGEMENTS271-273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2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瑶;沈金华;;非英语专业低年级大学生产出性词汇研究[J];外语学刊;2009年03期

2 童淑华;;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产出性词汇发展的实验研究[J];外语学刊;2009年05期

3 李志雪,李景泉;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使用情况研究——基于对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范文的对比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5期

4 文秋芳;;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词汇变化的趋势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3期

5 文秋芳;;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词汇进步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6年04期

6 鲍贵;;二语学习者作文词汇丰富性发展多纬度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8年05期

7 王海华;周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中词汇丰富性变化的历时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年02期

8 崔艳嫣;王同顺;;接受性词汇量、产出性词汇量与词汇深度知识的发展路径及其相关性研究[J];现代外语;2006年04期

9 纪小凌;;英语学习者书面语发展研究[J];现代外语;2009年02期

10 鲍贵;;英语学习者语言复杂性变化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2010年02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二语书面产出性词汇历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6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426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8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