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报告文学:传承、突破与困扰

发布时间:2017-06-27 11:16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报告文学:传承、突破与困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选取新世纪头一个十五年的报告文学作为考察对象,对这一独特文学样式的整体面貌、发展态势、创作思想、内在追求与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集中梳理与综合把握,试图对新世纪报告文学的发展轨迹和文体流变作出自己的初步思考与判断。 新世纪的报告文学,在文学传统与创作思想上,表现出对早期经典报告文学和新时期优秀报告文学内在精神的传承,延续了作为报告文学文体的灵魂与生命的“真实性”追求与“非虚构写作”。这种“真实性”、“干预生活”的文体特性,在新世纪的报告文学创作中,表现依然明显,既是报告文学文体特性的坚守,也是报告文学社会功能的延伸。比如反映社会现实的认知功能,宣泄社会情绪的疏导功能,以及满足读者好奇心理的大众消费功能。 在传承的同时,新世纪报告文学也有显著的突破。比如作家选取题材的领域继续开拓,触及与探入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留空白,不设禁区,几乎实现全覆盖。在题材领域不断开拓的同时,对重大事件人物、重大社会问题,作家持续关注,重拳出击,及时回应读者与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另外,在立足现实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一批继承新时期“史志报告文学”传统的历史题材新作,对历史真相和史实内幕有了新的发掘。 新世纪报告文学在审美风格上,有了令人瞩目的崭新变化。主要表现在语言风格的变化与成熟,理性与思想的穿透力加强,表达方式的多元多样化。尤其是新世纪报告文学在叙事模式上的探索,成绩尤为显著。如报告文学的“宏大叙事”与“国家叙述”,报告文学创作的“平民化视角”与“知识分子写作”。 新世纪报告文学所受到的困扰与干扰,问题同样突出。究其原因,首先是社会生态变化的挤压,市场经济的冲击加大,传播方式的竞争加剧,迫使报告文学的生长空间与写作方式发生改变。其次是文体界限的模糊,使报告文学的文体自觉无法达成,创作自由无法实现,甚至影响到报告文学存在的价值与合法性。再次是报告文学创作的难度与风险加大,以及权力的“招安”与利益的诱惑,使报告文学的批判品格出现弱化与退化。 本文尝试对新世纪报告文学的特征作出简要辨析,对其创作态势作出粗浅概括,并就新世纪的报告文学的创作发展与未来走势作出初步描述与判断,期望以此对新世纪的报告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提供些许有益的思考与补益。
【关键词】:新世纪 报告文学 传承 突破 困扰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7.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绪论11-15
  • 第一章 新世纪报告文学的传承15-32
  • 第一节 创作思想的承继15-22
  • 一、文体生命的延续16-19
  • 二、不懈的文体追求19-22
  • 第二节 文体特性的坚守22-25
  • 第三节 社会功能的延伸25-32
  • 一、反映社会现实的认知功能25-28
  • 二、宣泄社会情绪的疏导功能28-29
  • 三、满足好奇心理的消费功能29-32
  • 第二章 新世纪报告文学的突破32-61
  • 第一节 题材领域的开拓32-43
  • 一、聚焦重大题材33-36
  • 二、开拓题材新领域36-40
  • 三、发掘历史题材40-43
  • 第二节 审美风格的新变43-51
  • 一、语言风格的变化与成熟44-47
  • 二、理性与思想的穿透力47-49
  • 三、表达方式的多元多样49-51
  • 第二节 叙事模式的探索51-61
  • 一、“宏大叙事”与“国家叙述”52-55
  • 二、“平民化视角”与“知识分子写作”55-61
  • 第三章 新世纪报告文学的困扰61-77
  • 第一节 社会生态的挤压61-69
  • 一、市场经济的冲击加大63-66
  • 二、传播方式的挤压加剧66-69
  • 第二节 文体界限的模糊69-72
  • 第三节 批判品格的弱化72-74
  • 一、面对社会问题的无奈73-74
  • 二、作家创作的难度与风险74-77
  • 三、权力的“招安”和妥协75-77
  • 结语77-79
  • 参考文献79-81
  • 附录:新世纪报告文学主要作品(集)81-8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3-84
  • 致谢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浩;黄凡中;;报告文学:文体的时代尴尬——对报告文学“生存艰难”的本体质疑[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2 范培松;程桂婷;;宏大叙事与报告文学的边缘的边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梁志群;《马家军调查》受到文坛看重[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4 何锡章;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与现代性研究之前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王晖;报告文学文体规范新释——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之一[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樊星;“新生代”与传统文化[J];理论与创作;2004年01期

7 王晖;历史局限与当代观照——关于写实文学的阐释与研究方法[J];理论与创作;2005年05期

8 王晖;文体学与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王晖;;阐释与反思:文学史视野中的新写实[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程群;宏大叙事的缺失与复归——当代美国史学的曲折反映[J];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报告文学:传承、突破与困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9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489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5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