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伦理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08:31

  本文关键词:环境伦理教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 道德 环境教育 环境伦理 环境伦理教育


【摘要】:环境与发展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环境伦理研究的根本任务,必须引起人类社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伦理为先。环境伦理教育是有效实施环境教育的中心工作,是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美丽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之一。绪论部分对环境伦理的产生根源和实施环境伦理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研究。阐释了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是推动环境伦理研究持续深入的主要动力,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加剧了生态危机恶化,公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亟待加强。绪论对加强环境伦理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重点论述,环境伦理教育有助于提高公民环境伦理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环保实践技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第二章从三个方面对环境伦理研究相关概念内涵进行深入辨析。一是对伦理研究相关概念内涵进行界定,主要包括伦理与道德,伦理学与道德哲学的概念辨析、对应关系和基本特征。二是对环境伦理学的概念内涵和研究方法进行系统阐述。三是对环境教育和环境伦理教育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和研究方法进行梳理,系统阐明环境教育与环境伦理教育的内在必然联系,对环境伦理教育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教育进行了明确界定。第三章从五个方面对环境伦理和道德教育的研究启示进行归纳总结。一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与权利论、敬畏生命、大地伦理观、自然价值论、深层生态伦理、生态女性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等环境伦理理论流派的研究体系、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了环境伦理对改变人类价值观、提升道德境界、实现伦理超越、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积极现实意义,环境伦理价值观蕴含着人与自然之间内在价值的对立统一、肯定性和否定性的对立统一、主体能动性和客体受动性的对立统一。二是简要阐释了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智慧,对儒家、道家和佛教的传统环境伦理思想萌芽进行重点介绍,尤其对“天人合一”的朴素环保思想和“善待万物之仁”的伦理价值取向给予生态意蕴上的特殊关注。三是对环境伦理学演变进程进行简要梳理,从国外环境伦理萌芽时期开始,对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公平正义的环境伦理、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的环境伦理和全球化的环境伦理进行了简要介绍。通过对生态中心论、现代人类中心论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批判和价值澄清,进一步倡导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伦理关系。四是主要阐述了认知规律研究的教育启示意义,包括杜威的道德认知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心理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三水平六阶段发展理论、彼得斯的道德认知与发展阶段理论、布鲁姆的认知层次学说和掌握学习理论、卡都图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柏瑞的发展模型理论。五是简要展示了道德教育研究普遍规律对现代环境伦理教育的有益启示,包括道德可教、学校和社会在道德教育方面的有机衔接、道德教育的非灌输性原则、道德教育的课堂教学实践规律研究、道德教育实践的方式方法研究。第四章从五个方面对环境伦理教育理论研究体系进行总结分析。主要是对环境伦理教育的本质特征、活动要素、组织结构、功能价值、评价方式进行科学界定,全面构建科学合理的环境伦理教育理论框架体系。第五章从三个方面对环境伦理教育发展历程进行归纳总结。一是全过程跟踪国际环境伦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从环境伦理教育诞生开始,经过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为标志的成长阶段,以第比利斯会议为标志的蓬勃发展阶段,再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顺利召开以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普遍认同。二是对我国环境伦理教育产生和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重点对中国特色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和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重大意义和根本要求做出系统阐述。三是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环境伦理教育经验和我国环境伦理教育实践现状进行比较研究。第六章从两个方面论述加强环境伦理教育的框架构想和实施办法。着重剖析了当前我国环境伦理教育实践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结合环境伦理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加强环境伦理教育的框架构想和实施对策,一是关注道德认知水平发展,针对不同思维发展阶段,区别化实施环境伦理教育实践。二是注重教育内容的改革创新。三是借助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加大学科融合力度,开展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拓展第二课堂,澄清环境价值观。四是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教育功能,加强舆论监督和伦理引导。五是体现政府部门开展环境伦理教育的主导力量,全面提高各级政府环境保护监管职责。六是注重发挥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的环境伦理教育影响力。七是倡导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环境伦理教育实践活动。八是加快环境伦理教育法治化进程,倡导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九是注重完善教育保障配套措施,主要包括资金保障、师资保障、组织机制保障、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保障。十是关注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文明社会。第七章对环境伦理教育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进行梳理,为继续深入研究环境伦理教育理论体系、框架结构、改进措施和保障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环境 道德 环境教育 环境伦理 环境伦理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058
【目录】:
  • 摘要7-10
  • Abstract10-15
  • 第一章 绪论15-28
  • 第一节 环境伦理的产生16-21
  • 第二节 加强环境伦理教育的重要意义21-28
  • 第二章 环境伦理研究相关概念内涵辨析28-61
  • 第一节 伦理研究的相关概念内涵28-33
  • 第二节 环境伦理学的概念内涵和研究方法33-39
  • 第三节 环境教育与环境伦理教育的内在联系39-61
  • 第三章 环境伦理和道德教育的研究启示61-189
  • 第一节 环境伦理研究主要流派61-94
  • 第二节 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启迪94-105
  • 第三节 现代环境伦理的发展趋势105-148
  • 第四节 认知规律的研究启示148-160
  • 第五节 道德教育规律的研究启示160-189
  • 第四章 环境伦理教育理论研究189-204
  • 第一节 环境伦理教育的本质特征189-190
  • 第二节 环境伦理教育的活动要素190-192
  • 第三节 环境伦理教育的组织结构192-196
  • 第四节 环境伦理教育的功能价值196-198
  • 第五节 环境伦理教育的评价方式198-204
  • 第五章 环境伦理教育发展历程204-266
  • 第一节 国际环境伦理教育产生和发展历程204-219
  • 第二节 我国环境伦理教育产生和发展历程219-239
  • 第三节 环境伦理教育国内外实践239-266
  • 第六章 环境伦理教育框架构想和实施办法266-354
  • 第一节 环境伦理教育存在问题剖析266-273
  • 第二节 环境伦理教育框架构想和具体实施措施273-354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354-364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354-361
  •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361-364
  • 主要参考文献364-376
  • 致谢376-378
  • 个人简历3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奖励378


本文编号:580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580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5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