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空间理论的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00:08

  本文关键词:西方空间理论的美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空间理论 美学维度 新空间 异托邦 生态


【摘要】:西方空间理论可划分为三种理论形态——传统空间观、现代空间观与当代空间理论。因为当代西方空间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的崛起,促使西方空间理论作为一个整体性课题进入了国内外学界的研究视野。它具有研究的跨学科性,这为不同理论视角的介入提供了丰富的话语空间。本文主要从美学视角切入,重在对西方理论史上涌现的核心空间理论家及其相关理论作出美学意蕴层面的阐释与评价,以期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达到对该课题的总体把握。西方空间理论的形态变化与特定历史阶段的美学精神相互映现。这表现在,传统形而上学视域下的空间观确立了科学化空间与人本化空间相对峙的格局,彰显了美学观由客观主义向主观主义的运动及逻辑转换;现代时间本体论视域下的社会空间观形成了实践空间观、城市空间观与生态空间观三种面向,确立了从生态与审美角度实施空间批判与空间拯救的基本路线;当代空间本体论视域下的社会差异空间则借助空间范式与审美范式的双重变革,在探寻反资本主义文明的“新空间”、“新主体”与“新感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空间探讨是抵达人类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空间是衡量生命自由的感性现实与基本维度,建立以生态存在论为特征的多元化生活空间是西方空间理论嬗变的当代落脚点。
【关键词】:空间理论 美学维度 新空间 异托邦 生态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3-0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4
  • 绪论14-33
  • 一、国内研究概况16-25
  • (一)围绕城市与空间形成的译介热潮16-18
  • (二)国内空间理论研究的兴起及其主题视野18-25
  • 二、国外研究概况25-30
  • (一)宏观研究25-28
  • (二)人物研究与文本解读28-30
  • 三、本文框架及主要理论观点30-33
  • 第一章 传统西方空间观的认识演进与美学反思33-50
  • 第一节 古代自然哲学中的和谐空间:自然空间观33-37
  • 一、自然空间观的美学精神33-35
  • 二、自然空间观的三种样态35-37
  • 第二节 近代自然科学对古典空间观的继承与变革:几何化的物理空间观37-43
  • 一、近代信仰主义与空间观建构38-40
  • 二、近代科学理性与空间观建构40-43
  • 第三节 近代哲学的“认识论审美化”与空间观重构:观念论空间观43-49
  • 一、从唯理论空间到经验论空间44-47
  • 二、从纯直观空间到思辨性空间47-49
  • 本章小结49-50
  • 第二章 现代西方空间观的人本转向与审美救赎50-99
  • 第一节 开启现代空间观的人学视野:马克思实践空间观的美学维度及其人学面向50-65
  • 一、从哲学观看实践空间观的感觉主义根源51-56
  • 二、从城市观看实践空间观的政治美学内涵56-60
  • 三、从劳动观看实践空间观的人性拯救契机60-65
  • 第二节 确立现代空间观的城市主题:现代城市空间观的美学建构与主体救赎65-83
  • 一、现代性空间维度与观看之道66-70
  • 二、现代性“体验空间”与城市美学70-75
  • 三、现代空间的非人化与主体救赎75-83
  • 第三节 筑建现代空间观的生态之维:现代生态空间观的哲学嬗变与城市规划83-97
  • 一、现代生态空间观的哲学演历:从“祛魅”到“返魅”84-87
  • 二、现代生态空间观的形下面向:城市规划与自反现代性87-92
  • 三、现代生态空间观的症结及启示:世界观与知识论92-97
  • 本章小结97-99
  • 第三章 当代西方空间理论的本体论重构与感性之维99-140
  • 第一节 元空间的解码与新空间的探寻:当代西方空间理论的主题研究99-114
  • 一、空间本体论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形态100-104
  • 二、当代空间理论视域的开启与范式革命104-109
  • 三、当代空间理论维度的展开与哲学彼岸109-114
  • 第二节 从审美乌托邦到异托邦:当代西方空间理论的美学变奏114-127
  • 一、审美乌托邦的“反空间”批判:当代空间理论的解构之维114-119
  • 二、异托邦与后现代身体美学:当代空间理论的主体建构119-123
  • 三、时空转变与文化力量崛起: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123-127
  • 第三节 从外部空间到内部空间:当代西方空间理论的诗学观照127-138
  • 一、当代诗性空间探源:从巴什拉到布朗肖128-132
  • 二、当代诗性空间透视:艺术视域下的“第三空间”132-135
  • 三、当代西方空间理论的诗学启示:存在与想象135-138
  • 本章小结138-140
  • 第四章 西方空间理论的当代旨归及审美诉求140-151
  • 第一节 开辟多维度整合的社会差异空间140-145
  • 一、构筑跨学科的空间研究视野140-142
  • 二、形塑空间生产的差异政治学142-145
  • 第二节 建构生态存在论的当代生活空间145-150
  • 一、生态存在论的哲学审美意蕴146-147
  • 二、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态生产147-150
  • 本章小结150-151
  • 结论151-153
  • 参考文献153-17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72-174
  • 致谢174-1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华;;西方美学身体转向的现象学路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05期

2 王宏宇;隽鸿飞;;作为总体性的生产[J];学术交流;2015年02期

3 谢兆树;;神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张力——本雅明历史批判思想的检视与反思[J];学术界;2014年12期

4 崔丽华;;传统空间理论的困境及当代“空间转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06期

5 吴红涛;;作为方法的空间[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年11期

6 张奎良;;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演绎程序[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11期

7 李庆霞;;福斯特的生态危机理论研究[J];北方论丛;2014年06期

8 张政文;;感性的思想谱系与审美现代性的转换[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11期

9 元晋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资本论》之间的人学关联考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10 谢雨佟;;时间之矢的历史嬗变及意义[J];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9期



本文编号:591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591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9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