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书局与小说

发布时间:2017-09-25 01:32

  本文关键词:近代书局与小说


  更多相关文章: 近代 书局 小说 出版


【摘要】:本论文围绕对近代书局小说出版活动的论述,揭橥19世纪70年代到清末40年间,书局的产生、发展和小说变迁之间的相互联系,重在突出书局这一不同于传统书坊的出版实体在近代小说史上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论文主体板块以时间为纵线,共划分四个阶段。通过把握每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分别从编辑、印刷、发行等方面,对以上海为中心,分布全国各地的300余家近代书局出版千余种单行本小说的情况作宏观描述,并以数家有代表性的书局为典型案例展开具体分析,力图做到点、面、线三位一体的结合。以下是构成本论文的几大部分:绪论部分从对本论文命题立意出发,引出“书局”一词的历史来源和对近代书局的概念界定。在了解本论题研究现状的前提下,明确基本研究思路,初步呈现写作构想。进而对书局产生之前的坊刻小说时代尤其是近代前30年间,书坊刊行小说的情况予以总体回顾,为论文主体部分展开论述作好铺垫。第一章讲述同治十一年至光绪二十年(1872—1894)间,处在起步阶段的书局率先应用以活版铅印和照相石印为主的机器印刷技术,进入仍囿于传统观念的小说市场。特别突出英商美查开办的上海申报馆和点石斋石印书局的首开风气之功。同时,就新兴而起的书局如何扩大侠义公案小说的传播予以阐释。第二章从甲午战后讲起,讫止于梁启超发起“小说界革命”。这是晚清小说走向繁荣的转折阶段,也是书局在出版理念和经营模式上突破传统的关键期。本章在客观陈述当时通俗小说出版量持续增长的状况后,着重论述改良派主导下的书局是怎样完成转型,又是如何对翻译小说进行成功推介的。第三章首先把多家以小说出版为特色的书局作为研究点,以点带面论述晚清小说尤其是翻译小说最繁荣的6年里小说市场的格局。接着从书局在小说出版活动中同各方的合作与竞争两个层面,分别对本阶段小说的编译、发行情况进行阐述,其中涉及小说版权的保护、稿酬制度的建立、小说营销手段的多样化等问题。第四章讲述宣统朝小说市场全面回落,本土小说出版尚有复苏迹象。尤以改良小说社和小说进步社的小说出版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兼论易代之际的几家书局与本阶段时事小说陡增的关系。最后,通过分析打小说社旗号的“皮包编辑部”现象和考论“古盐补留生”的小说出版个案,阐明小说市场的出版乱象是清末书局遗留至民初尚待解决的痼疾。结语部分打破阶段划分的界限,重新归纳近代书局在小说编辑、印刷、发行三个出版环节发挥的作用和带来的变化,进一步提出本文论题对当下出版实体的文学生产、传播活动的研究意义。附录部分是本论文研究的根基,涵盖近代70年间,全国400余家出版机构的1266种单行本小说出版情况,包括出版机构个体与整体在不同阶段的各种小说出版信息的罗列和统计。
【关键词】:近代 书局 小说 出版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1
【目录】:
  • 内容提要6-8
  • Abstract8-10
  • 目录10-13
  • 绪论13-46
  • 第一节 本论文的命题立意与概念界定13-22
  • 一、命题立意:从晚清小说的繁荣说起13-14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说明14-22
  • 第二节 本论题的研究现状与写作构想22-31
  • 一、研究现状22-29
  • 二、写作构想29-31
  • 第三节 传统的形成与延续:书局诞生前的小说出版31-46
  • 一、古代坊刻小说概况31-37
  • 二、近代前三十二年间坊刻小说概况37-46
  • 第一章 起点:新与旧的碰撞 (同治十一年至光绪二十年1872—1894)46-96
  • 第一节 申报馆的率先尝试与典范意义46-69
  • 一、缘起:时势赋予的先决条件46-49
  • 二、探路:从报载到单行本的尝试49-56
  • 三、推进:以报为媒搜访传统小说56-69
  • 第二节 石印书局兴起与小说翻印风行69-82
  • 一、石印技术与石印业初兴69-74
  • 二、石印小说:从文人走向大众74-82
  • 第三节 书局与侠义公案小说的出版82-96
  • 一、侠义公案小说及其早期传播82-86
  • 二、沪局、京坊在侠义公案小说出版中的关系86-90
  • 三、书局对侠义公案小说旧作的改造90-96
  • 第二章 转折:从传统中突围(光绪二十一年至光绪二十八年1895—1902)96-151
  • 第一节 通俗小说出版量的持续增长97-121
  • 一、侠义公案小说续书泛滥及其它98-106
  • 二、小报馆与海派狭邪小说的风行106-115
  • 三、官书局进入通俗小说出版市场115-121
  • 第二节 改良派主导下的书局转型121-134
  • 一、集股经营的管理模式121-125
  • 二、职业编辑的集中涌现125-128
  • 三、版权保护意识的提升128-134
  • 第三节 书局对翻译小说的成功推介134-151
  • 一、翻译小说打入市场的条件成熟134-138
  • 二、林译《茶花女》的出版及意义138-143
  • 三、政治与小说联姻的积极促成143-151
  • 第三章 高潮:书局与小说市场的白热化 (光绪二十九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3—1908)151-217
  • 第一节 本阶段之小说市场格局151-178
  • 一、政治呼声趋于消淡:从广智书局的转向说起152-157
  • 二、小说出版巨头崛起:商务印书馆的一枝独秀157-161
  • 三、同人办社昙花一现:小说林社的起起落落161-167
  • 四、书报兼营抢占市场:有正书局、乐群书局等167-172
  • 五、老牌书局自我调适:鸿文书局、新世界小说社等172-178
  • 第二节 书局与小说作者及同业的合作178-195
  • 一、书局与小说作者的合作178-187
  • 二、书局之间的合作187-195
  • 第三节 书局在小说市场的竞争195-217
  • 一、征集著译小说新作195-200
  • 二、丰富小说营销手段200-207
  • 三、加强小说版权保护207-217
  • 第四章 回落:书局在小说市场的退与进 (宣统朝1909——1911)217-263
  • 第一节 退出:翻译小说出版锐减218-231
  • 一、翻译小说市场降温218-224
  • 二、商务印书馆的改变224-231
  • 第二节 进入:本土小说市场复苏231-251
  • 一、改良小说社的异军突起231-241
  • 二、小说进步社与标“新”小说241-246
  • 三、革命到来与时事小说陡增246-251
  • 第三节 延续:小说出版乱象难遏251-263
  • 一、打小说社旗号的“皮包编辑部”251-256
  • 二、“古盐补留生”与小说256-263
  • 结语263-269
  • 附录269-449
  • 附录一:近代各出版机构单行本小说出版情况汇总270-418
  • 附录二:近代各阶段单行本小说出版情况汇总表(一)418-446
  • 附录三:近代各阶段单行本小说出版情况汇总表(二)446-449
  • 参考文献449-456
  • 后记456-459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45


本文编号:914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914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d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